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城里人”有近三成是住在县城里的。怎样让县城里的居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怎样让外来人口能安心把家安在县城里呢?怎样让小城充满喜和乐呢?除了有产业基础能够吸纳就业,县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直接关系到小城的魅力指数。我们今天再来看两个小城故事。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民医院,每天都有很多庐江老百姓来看病。王平是庐江人,一直在宁波做生意,因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已经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建议他做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对这个手术方案一直很犹豫。
王平说:“我拍的造影的片子给他们看,血管全部堵塞了,必须要开胸,后来朋友介绍回庐江。”
庐江县人民医院针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会诊,提供了不同的手术方案。经过反复考虑后,王平最终选择了在老家的县医院接受手术。
王平说:“当时对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放心,通过这次手术,完全放心。现在心堵着的感觉没有了,不像以前上二楼都(喘),上不动。现在,我每天走8000到10000步。”
庐江是合肥的南大门,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合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如今,庐江老百姓选择在县医院看病已经是一个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几年前,县城医院并不受欢迎,因为庐江离合肥只有一小时车程,老百姓得了病都往合肥跑。
据统计,2019年以前,庐江县有近50%的住院病人选择到县外就医。舍近求远寻医治疗,不仅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不便,交通、住宿等费用加在一起,也为治病增添了不少经济负担。
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大伟说:“像庐江这样的县域来说,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优质的公共服务非常重要,医疗是公共服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怎么样让这些外流的患者回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本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本地人可以安心、放心在这看病,解决好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治好病。2019年,庐江县开始探索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主要抓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立了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2个紧密型医共体,将辖区内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财、物全部交牵头医院管理。
钱永安是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在医共体改革之前,他的科室面临的情况是病人少、手术少。
医共体改革后,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县人民医院实行了“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一方面,把有能力的医生送出去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上级医院优秀专家过来指导,医生的眼界打开了,技术水平提高了,能做的手术自然也多了。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殷文兵说:“整个三级医院核心技术325项,现在已经能开展286项,这286项中有五六十项是在医共体后开展起来。”
此外,庐江县人民医院还通过各项激励措施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牵头医院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分院,让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起来。县人民医院管理着10家分院,医共体改革后,利用远程医疗,乡镇、村的老百姓不用再跑到县城来看病,在乡镇就能得到县医院专家的指导。
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医疗条件、优化医疗服务等一系列综合举措,庐江县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90%以上的门诊患者实现了在县内就诊,县内住院占比也逐年提高,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
5年来,庐江县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85%。除了家门口的医院,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家门口的城市公园这些原先集中在大城市的设施,如今在庐江县也越来越成熟。
王大伟说:“以本地人为主的县城,它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比如说可以通过教育、医疗这样的一些联合体,不仅是县城,把乡镇服务也带动起来。对老百姓来讲自然就不用再奔波去其它地方,老百姓从中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非常明显的。”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公共服务不仅要“提质量”,还要“均等化”,不仅要让本地人生活得好,还要让外来人口有归属感和融入感。在这方面,福建晋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崇德小学是晋江一所公立学校,学校共有学生683人,其中外地学生占90%以上。
福建省晋江市崇德小学老师谢婧祺说:“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孩子们在我们眼里是新晋江一代,我们都很亲切称他们为小小新晋江人。不管本地孩子,或者是外来的孩子,在我们眼里都是一样的,孩子都享受同等待遇和同等机会。”
新晋江人是晋江对外来人口的称呼。晋江常住人口234万,其中外来人口就有110万,在晋江人眼中,没有本地人外地人之分,不管来自哪里,他们都是新晋江人。
位于福建沿海的晋江市,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连续21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前10名。
无数新晋江人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勃勃的生机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安家在此。为了让新晋江人和这个“新家园”共同成长,2011年,晋江在福建省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并在此后不断优化完善。只要年满16周岁、在晋江居住1个月以上,就可以就地申请办理居住证,享受社保、医疗、教育等30项市民化待遇。
宋长镇2012年大学毕业,老家陕西,在东北求学的他,机缘巧合应聘到了晋江一家知名企业。
宋长镇说:“这个企业的骨子里流淌着晋江爱拼敢赢的精神,我自己一直追求更好更快的成长,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契合的点。我觉得,我要留下来,要在这边发展。”
宋长镇的妻子刘晓宇来自内蒙古,她和宋长镇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她回到老家一家银行上班,为了爱情,她最终辞去了老家的工作来到晋江跟丈夫一起打拼。刚到晋江,不会说闽南语的她很担心自己是否能适应。
刘晓宇说:“当时我来到这边,第一次开会的时候,领导就跟其他同事说,以后开会都请讲普通话。这一点让我感触挺深。”
刘晓宇逐渐适应了晋江,两人结婚买房后,她把户口也迁了过来。2014年,晋江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即便没有买房,只要有稳定住所就可以申请落户。
除了降低落户门槛,晋江还推出了积分优待政策,对于那些愿意留下来和晋江共同发展的人才,政府会在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江峥嵘8年前来到晋江,在2018年的积分排序中排在300多名。按照规定,积分排名前1000的人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安置房或享受自行购房补助,按照政策江峥嵘享受了20多万的购房优惠。
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不少新晋江人告诉记者,吸引他们到晋江来的除了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更重要的是晋江处处充满了对外地人的包容与善意。
晋江居民说:“做核酸的时候,会问有没有着急的,要赶车的先做,本地邻居们往后靠一靠。我考虑接下来要落户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咨询了社区,给我一一做解答,会追踪打电话沟通。我觉得很贴心,所以我觉得是值得托付的一个城市。”
这一句“值得托付”,道出的是一个小城居民的归属感,它的背后包含了贴心的政策、周到的服务、友善的氛围等多方面的细节。县城要发展,人是核心。不仅要让人能够留下来,还要能够过得好,不仅收入有保障,生活也要便利。随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县城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方面面的民生保障正在不断地完善。小城的魅力正越来越大。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6日 20:0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近30%。让县城里的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外来人口能够在县城里安家,让小城充满喜和乐,除了有产业吸纳就业,县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直接关系到小城的魅力指数。(《焦点访谈》 20220706 小城故事 暖心服务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