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220419 我们村的新能人 懂生产 会经营

来源:央视网2022年04月19日 20:11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从今天(4月19日)开始,《焦点访谈》将推出“我们村的新能人”系列报道,聚焦乡村振兴中的新能人。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浙江、山东等地不断通过引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场主等各式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把脉寻方。

四月,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双桥村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春天千亩油菜踏青季”。这是农业职业经理人郑巧飞为双桥村策划的四大品牌活动之一。一个多月的花期,不仅吸引来不少游客,还让村民们的生意火了。

郑巧飞是双桥村聘请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她不仅要懂农业技术,还要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通常一个村子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在某些方面特别擅长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来取长补短。缺技术的就补技术,缺运营的就补运营。郑巧飞的强项就是善于运营。

浙江杭州临平区运河街道双桥村农村职业经理人郑巧飞说:“策划人把整村当成一个产品去做策划去包装,盘活村里面的闲置空间、闲置劳动力以及闲置资源,通过要素的整合优化,让乡村得到更好发展。”

双桥村从名不见经传到今天小有名气,与郑巧飞的到来密不可分。五年前,双桥村刚刚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不过环境美了,村集体的收入却只有十多万元,远远落后于周边其他村。村干部们也尝试做了一些文旅项目,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双桥村所在的临平区管理人才有715人,虽然他们对村里的日常事务比较熟悉,但是对农业的现代化运营却并不专业。如何让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让乡亲们尝到甜头呢?从2019年起,临平区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擅长运营的郑巧飞从4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来到双桥村。

郑巧飞认为,双桥村的优势在于拥有千亩良田、生态甲鱼养殖产业以及“薪火双桥”的文化基因,劣势在于缺乏好的经营,没有盘活这些资源,而她的强项正好是运营。那么,该怎么盘活这些资源呢?有一次她听说,养殖大户沈祥林虽然有120多亩甲鱼塘和60亩的龙虾垂钓塘,但收入一直不高。郑巧飞想去帮他,但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郑巧飞并没有放弃,反而常去找沈师傅聊天。有一次沈师傅说,两个工人一天只能抓200到500斤龙虾,工钱却要花400多块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巧飞立刻策划了一个“龙虾垂钓游”活动,请游客来钓龙虾。

随后郑巧飞又和村里合作推出了春天千亩油菜踏青季、夏天乡村插秧体验营、秋天新长征稻作嘉年华、冬天双桥甲鱼迎福季四大品牌旅游活动。还推出乡村文创、农耕体验等研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村里的资源一下子都被盘活了。仅仅一个月,就实现2万人次游客流量,旅游创收20多万元。

像郑巧飞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临平区共有6名,他们都在各自就职的乡村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绩,临平区也从引进农业职业经理人上尝到了甜头。

为了吸引农业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去,临平区政府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年薪上,从2019年的15万元涨到去年的20万元,还会根据业绩发放补贴;在福利上,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体检、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今年,还制定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政策实施细则。

2018年,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通过各地实践可以看到,农业职业经理人为解决传统农业困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军人才。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合作经济处处长郭娜英说:“利用他们来整合农业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各地要探索构建农业经理人的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与财政支持、金融保险、社会保障这些扶持政策相挂钩,来支持农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

在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中还有一种人才叫家庭农场场主,有人称之为升级版的农业大户。那么,当家庭农场场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告别杭州我们再到山东济宁去认识一位家庭农场场主。

在距离济宁市兖州城区三公里的郊区,有一个叫作“向阳花”的家庭农场,每到节假日都会迎来一拨拨城里人。不过他们不是一般的游客,而是这个家庭农场“一分地菜园”的租赁者。

“向阳花”家庭农场所在的地方叫大南铺村,别看它今天人头攒动、绿意盎然,过去这里却因为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挺多。

马兆文是大南铺村村民,也是“向阳花”家庭农场的场主。当年她看到村里土地撂荒,心里也很着急。2013年,在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上,她听说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于是萌生了承包土地当大户的想法。于是她和丈夫承包下村里260多亩土地种粮食。不过刚起步的时候,她因为不懂技术也吃了不少苦头。

好在当地政府组织了不少技术培训班,马兆文边学习边成长。当了两年大户后,她又在培训班上了解到,如果成立家庭农场,国家会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提供扶持。只要承包的土地面积、投入的资金以及土地流转的时间等方面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马兆文都符合,于是在2015年她注册成立了“向阳花”家庭农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并大力推广。家庭农场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有很多优势:经营管理更加精细,会主动采用农业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所以产量高、效益高。

济宁市兖州区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主任高永成说:“据初步统计,家庭农场亩均收益可比一般农户高10%,农场家庭人均收入可高出本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0%。家庭农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扶持家庭农场场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兖州区所在的济宁市就建立起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选派了723人对家庭农场场主进行“一对一”辅导。采访期间,正好遇到马兆文种植的甜瓜出现了卷叶干枯现象。她把照片发给农技辅导员,很快人就来了。

技术上帮扶,资金上扶持。济宁市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提供最高300万元优惠政策贷款。马兆文享受的贴息贷款累计达到近200万元,她家承包的地也从200多亩发展到460多亩。家庭农场把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又大大节省了人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现在,大南铺村共有三个家庭农场,把村里的2600多亩土地全部都进行了流转。

不过,爱动脑筋的马兆文并不满足于此。在种植粮食的同时她在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为此,她拿出10亩一般耕地,把它分成100份,取名“一分地菜园”对外出租。平时她帮助租户打理菜园,产出全部归租户。很快这一模式便得到城里人的青睐。现在,“一分地菜园”每年能给她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

因为家庭农场优势明显,不久前兖州区又把场主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家庭农场联盟,首批会员54个。他们在联盟内推行粮食种植新模式、管理新技术、主推新品种、作业新机械,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国家庭农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2019年,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增长2.6倍,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大幅增加,大量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享受指导服务,未来我国还将培养更多的家庭农场场主,推动农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郭娜英说:“目前全国的家庭农场超过了380万家,平均经营规模达到了百亩以上,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从今年起将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依托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每年培养35000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

过去,乡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老办法,靠的是一股拼劲。但是今天,乡村振兴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不仅需要会干农活的农民,也需要有人懂运营、善管理。在节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引入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场主等生产经营人才,过去沉寂的资源被盘活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用好平台、好政策让能人发挥作用,才能够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2年04月19日 20: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够建设好。近年来,浙江、山东等地不断通过引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场主等各式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把脉寻方。(《焦点访谈》 20220419 我们村的新能人 懂生产 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