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长野冬奥会赛场,短节目排名第四的陈露似乎在即将到来的奖牌争夺中不占任何优势。但她依旧从容,深呼吸后,滑入赛场。在这次自由滑中,她选取了《梁祝》作为伴奏。音乐响起,陈露用她的技艺和真情做出了完美的演绎,节目尾声将原本计划的三周跳又增加了一个三周跳,整套动作结束时,陈露跪地掩面的一幕感动了全世界。
随着《梁祝》起舞的动人画面至今让人难忘,也让中国音乐成为了世界花样滑冰的新潮流。凭借一枚宝贵的铜牌,陈露成为亚洲第一位蝉联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选手,并从此获得了“冰上蝴蝶”的美誉。
一切源于心中那份强烈的热爱
花样滑冰是一种充满舞台表现力和艺术色彩的运动,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国际赛场常年由欧美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直到陈露的出现。
1976年,陈露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冰球运动员,母亲是乒乓球运动员。4岁那年,她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双冰鞋,开始学习滑冰。当时的条件有限,团队只能在露天冰场训练。每年一入秋,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体队员及家属去拔草,等到半夜时分,负责浇冰的师傅才开始洒水,冻上一层,再洒一层,如此反复,最终才能形成训练用的露天冰场。秋冬时节,外面风很大,训练中的陈露苦练技术的同时,还得根据风向做调整,逆风时使劲,顺风时还得减速,训练难度可想而知。可即便再苦再难,也无法阻止陈露对于滑冰的热爱,“第一次上冰,两个姐姐架着我走了两圈后,基本上就能自己滑了。那种自由的感觉,真的让我着迷。“
6岁那年,陈露入选了吉林省花样滑冰队业余班。当时,全市只有一个冰上运动训练场,而运动队却有20多个,排到花样滑冰时,通常已经是半夜一两点了。陈露的父亲不忍心,时常劝她多睡会儿,但陈露却毫无怨言,每天都能按时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踏上外面那个零下40度的冰场。“没别的,就是喜欢,喜欢到天天半夜起来练。”
小学二年级时,为了这份强烈的热爱,陈露和父母做了一个决定,进体校,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滑冰。那时为了省钱,陈露训练用的冰刀,是父亲每天三小时用手磨出来的,因为这样比机器打磨的耗损要慢许多。为了比同龄人滑的更好,陈露不断提升着对自己的训练要求,别人滑一圈,她就滑两圈,别人一个方向跳,她就两个方向跳,每次都要比别人多做动作,她坚信,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她可以超越所有人,拿到那块梦寐以求的奖牌。
1989年,13岁的陈露参加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独自完成五种“三周跳”,震惊了国内冰坛。同时也第一次获得了全国花样滑冰冠军,为她赢得了代表中国去世界舞台参加比赛的机会。
1990年,陈露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就摘得铜牌。但国际裁判在肯定她高难度“三周跳”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陈露的节目是“一流的跳跃,二流的编排,三流的表演”。有些外国选手甚至给陈露起了一个绰号:“跳跃的豆子”,意思显而易见,说她只会在冰上蹦,不会在冰上舞。对于这些非议,陈露坦然接受,“这是事实,因为这项运动本身是从西方兴起,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只是一味模仿人家的一些动作,作为外来者,你想要获得裁判的认同是很难的事情。”但接受并不代表屈服,在此之后,陈露对自己的要求更进一步,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才行。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陈露取得了女单第六名的成绩,这是当时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1992年和1993年两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陈露都获得了铜牌。
在孤独中开拓前行
在征战国际赛场的过程中,年仅十几岁的陈露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是花滑国家队女单项目唯一一位运动员。尤其是在洛杉矶训练的那段日子,“夏天还好,全世界很多孩子都去那边训练,很多著名的教练都在那里执教,可是一到冬天就没有人了,只能跟鸟作伴,感觉自己的语言功能都退化了。”到了比赛场上,别国的运动员出场,山呼海啸的支持声此起彼伏,到了陈露这里,基本没有多少人为她呐喊助威,当时年纪不大的女生感觉自己特别可怜。于是每到一个赛场,陈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中国国旗,看到国旗,自己才感觉有所依靠,心里踏实了许多。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在《风之谷》的配乐伴奏下,陈露完成了6个“三周跳”,摘得铜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奖牌零的突破。但陈露的目标不止于此,她在赛后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一边养伤,一边思考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首先我觉得一定要用我想用的音乐,自己喜欢,才能有感觉。花滑是一种艺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动作,别人手抬到90度是美的,但你可能就得抬到更高才能达到最美效果。一定要让自己找到最舒服的状态,才能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从而感动观众和评委。”所以那一年,陈露鼓足勇气跟教练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留长发,要用自己喜欢的音乐。经过一番讨论,教练接受了她的想法。
199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在英国举行,花样滑冰首先进行短节目比赛,然后是自由滑比赛,可就在赛前,陈露的冰鞋出了问题。有一只脚无论怎么调整和适应都不行,直到快要上场前,实在没办法,陈露只能一只脚穿新冰鞋,另一只脚找来以前穿的旧冰鞋上场比赛。在《末代皇帝》的乐曲声中,一袭红衣的陈露在冰面上飞舞。独特的编排和十足的东方韵味,让她的节目赢得了观众和裁判的心。最终,陈露力压法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多位名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领奖的那一刻,陈露激动不已,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冰上蝴蝶,破茧而生
巅峰过后,伤病袭来,陈露的状态随之下滑。1997年的世锦赛上,陈露甚至没有完成一个“三周跳”,短节目的成绩排在第25位,无缘自由滑,也失去了直接入围第二年冬奥会的机会。此时的陈露已然跌落到了竞技生涯的最低谷,“当时都蒙了,那种对自信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好像整个人都散了。”
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陈露首先要去打落选赛,只有这样才能去冬奥会,那是她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但要强的性格使她咬牙坚持,即便被打到谷底,也仍然想着要翻身。训练中的陈露几乎要把自己逼上绝路了,她最常跟教练说的话就是“再练一场”。而教练最常说的话却是“不用再做了”。这样逼迫自己,只有一个原因,为了那个珍贵的奥运会名额,她别无选择,唯有一拼。
最终,陈露以落选赛第一名成绩出线,拿到了冬奥会入场券,有惊无险地来到日本长野。她特意为自己定制了一袭紫色战服,用了母亲最喜欢的音乐——《梁祝》。这次比赛,既是回归,也是告别,那一届冬奥会之后,22岁的陈露选择了退役。
宣布退役后,陈露的冰雪梦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冰上蝴蝶”华丽转身,从一名花滑世界冠军成功转型成为国际滑冰俱乐部的经营者,为推动中国花滑运动、花滑人才培养继续做着贡献。
2017年,陈露国际冰上中心落户北京,从此走上创业之路。随后,大连、天津陈露国际冰上中心也陆续开业,形成了规模体系。而除了冰雪赛事、冰上表演,陈露冰上中心还热衷于举办冰雪培训、冰雪体验等公益活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助力。
“因为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始终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推广冰雪运动。希望用我的经历和影响力去传播冰雪运动,能让更多青少年、更多喜欢滑冰的孩子们受益,把我在成长当中或者学习滑冰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他们,为我们国家2022年冬奥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我的初心。”陈露说。
展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陈露表示,这是自己当运动员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希望北京冬奥会能够圆满举办,对我们来说这真是非常伟大的盛事,有了这个机遇,作为从业者、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要更专业、更好地推广冰雪事业。”
参考资料《面对面》《北京2022》《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