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14年12月12日,干线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正式进入到了北京。这项宏大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的状况。而在这“一泓清水北上”的背后,为了配合工程建设,河南淅川县大批的群众离开家园成为了库区移民。故土难舍,乡愁难剪。前阵子,淅川县把一些久未返乡的移民请回了故乡,帮着他们实现了一个一直揣在心里的、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团聚。
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在它修建之前,这里曾生活着许多人。
不久前,数十位淅川移民应邀回到故乡,开启团聚之旅。
习近平首先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习近平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一趟从青海回来的柴章森见到了弟弟,从青海回来的杨应奇夫妇见到了弟弟和两个侄子,从河南新野回来的杨显德见到了侄子一家;昔日的学校已被淹没,从河南辉县返乡的王品兰和胡晓萌走访了故乡的学校;王品兰和胡晓萌看到了从故乡胡坡村移植过来的古皂角树,杨应奇看到了从故乡兴化寺村移植过来的古树。
十年前,胡晓萌跟随父母乘坐大巴车和轮船离开了家乡。
河南南阳淅川县移民王品兰说:“2011年6月10日这一天,我们坐上大巴车,坐上渡船,心情比较沉重,故土难离。”
十年前,王品兰在胡坡村小学上完最后一堂课,一家人告别故乡,搬迁到河南辉县。
从1959年至1978年,丹江口水库建设时期,淅川县先后移民20.2万人,淹没老县城及14个集镇,土地面积362平方公里。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淅川县搬迁移民16.6万人,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
时任河南南阳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说:“整个淅川县有70多万人,可以说80%曾经是移民或者有移民的亲戚,有些家庭所有的亲戚在五六个地方,比如说有些在青海,有些在邓州,有些在新乡,有些在湖北,有些在淅川本县的后坡。尽管故土难离,亲情难舍,但移民在对待国家大型工程的时候,表现了一种大爱,淅川所有的移民,没有一个移民说,北方人要吃水为啥让我搬迁?包括八十多岁的老同志,大家就一句话,如果国家需要,那我们就搬。”
位于渠首附近的九重镇邹庄村共有175户750人。习近平走进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来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实地察看猕猴桃长势,详细了解移民、就业、增收情况。
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淅川县移民邹会彦家中看望。
河南南阳淅川县移民邹会彦说:“那天下午,总书记来了以后特别关心我们,总书记特意问了怎么生火做饭,我说用气。总书记亲手把冰箱打开,看看里面有蔬菜、有瓜果、有肉、有鸡蛋,总书记一看生活不错,问我是我种的还是买的?我给他介绍说,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离镇上也近了,购物比较方便。”
时任河南南阳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总书记在淅川最少三次提到‘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代表党中央,对我们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给予了很高很深的关心和关怀,所以我们作为地方政府,一定要让移民能够安居乐业,让他们生产好生活好。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时任河南南阳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说:“这一次的安置,国家给了很好的政策,移民村搬迁走的村比留在当地的生活水平要好,移民也非常满意。”
十年前,当王品兰搬迁到新家时,发现住房比原来宽敞了许多,而且她也可以继续当老师。淅川县内也安置了相当数量的移民,邹庄村是个移民新村,开农家乐的邹会彦十年前搬到了这里。
邹会彦说:“搬来以后,比老家吃的、住的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用自来水,房子都是二层小楼带院子。”
返乡期间,县领导也请大家为县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时任河南南阳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就是专心致志搞发展,你们将来把好的致富经、致富门路传给家乡,嫁出去的姑娘就是盼着娘家富,娘家富了,就有了坚强的后盾。”
的确,淅川是这些移民的娘家,是这些移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扎着他们的根,牵着他们的魂。
在一面移民浮雕墙上,镌刻着淅川县所有移民的名字,看来故乡也从未忘记这些为了南水北调作出奉献并勇敢开辟新生活的乡亲们。
王品兰说:“环境虽然变了,但是教书的劲头没有变,我认为不论迁到哪儿,只要肯卖力,就能出成绩。”
胡晓萌说:“我非常喜欢历史,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把家乡的这段移民历史记录下来。”
团聚的时间虽然有限,而这丝丝的乡愁从未中断。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1年10月05日 20:0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项宏大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的状况,而在这一泓清水北上的背后,为了配合工程建设,河南淅川县大批群众离开家园,成为了库区移民。故土难舍、乡愁难解,前阵子,淅川县把一些久未返乡的移民请回了故乡,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一直揣在心里的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团聚。(《焦点访谈》 20211005 水光映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