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发展现代农业,可不能够只是靠天吃饭,更要靠科技兴农。一块地究竟适合种什么、怎么种,都得要讲方法讲技术。可是,很多农民缺乏这样的技术,而很多农业科研人员守着他们的科技成果,也得不到推广。1999年,福建南平市开始尝试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各类科技人才走向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服务和帮助农民提高田里的产出。2016年,科技特派员又进一步成为了一种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执行得怎样了呢?
苏海兰是福建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2019年,她带着团队研究多年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来到江西井冈山,指导当地农民种植。每次从福建来到井冈山,她都会第一时间去查看药材的长势。
在农村长大的苏海兰,很早就知道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1999年她怀着科技助农愿望报考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她的家乡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广大乡村初露萌芽。这一源于基层探索的制度创新,是以农民需求为服务方向,通过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提升农民脱贫增收的能力。按照制度要求,科技特派员实行下村到户工作方式,负责对所在的乡村、农户进行科技指导。苏海兰大学毕业来到农科院之后,通过当地政府的选派程序,成为科技特派员。2014年,福建光泽一家从事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的企业找到苏海兰,希望她可以帮助改良种植技术。经过多年钻研和实践,苏海兰和团队将原来需要两年且只有5%的出苗率提高到现在6个月就可实现超过60%的出苗率。随后她又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和光泽的企业合作开展人工仿生态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
在2019年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上,听到了苏海兰的报告,井冈山市政府在科技部农村司的穿针引线之下,和苏海兰取得了联系。因为井冈山当地的林场也曾经尝试过种植七叶一枝花,但是由于这种药材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一直没有成功。
苏海兰带着种苗、带着团队来到了井冈山,从最初的选址到开始种植,她都全程参与,手把手帮助当地迈出了第一步。但是七叶一枝花的生长周期较长,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四到五年时间,苏海兰发现,即便她每个月至少来一趟井冈山,还是会出现很多她无法照顾到的情况。
苏海兰总结了经验,认为想要让井冈山的种植得到长久地保障,只有在当地培养出专家型的乡土人才。其实,在福建的时候,苏海兰就有很丰富的乡土人才培养经验,针对井冈山有一定基础,又愿意跟着她学习的人才,她会更加耐心和细心地专门培养。
除了科研工作者之外,苏海兰的另一个身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往返于两地之间,即便回到福建也要时常下基层,让苏海兰对家庭有着一丝歉疚。
现在,长古岭林场的七叶一枝花种植渐渐走上了正轨,当地希望能通过这种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百姓加入其中,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苏海兰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而这种走出本土、相互交流的模式,也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之一。
吉林省农科院的刘武仁,是吉林学习福建南平,推广科特派制度后的第一批科技特派员。1999年,玉米种植专家刘武仁来到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时,选取了村民宰令安家的地做示范田。2012年播出的一期《焦点访谈》也记录下当年的场景。
这些年来,刘武仁一直在当地推广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技术。过去,农民种玉米,习惯在收获之后清理高茬,动土耕地,这样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刘武仁推广的技术是不动土直接播种,留下玉米高茬,甚至连秸秆都留在地里。
此外,刘武仁团队还把当地农民习惯的65公分均匀垄距,改为90公分的宽行和40公分的窄行。窄行种玉米,宽行休养生息,待来年进行交替种植。
然而,刘武仁他们推广的技术和农民的传统做法有比较大的区别,一开始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想要说服农民,就要让他们看到实际的成果。刘武仁团队种植的示范田不但在产量上稳中有升,而且还省时省力,几年下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
2017年,刘武仁从农科院退休,把团队交给了后辈郑金玉,自己则以返聘专家的身份继续帮助团队,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郑金玉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了刘武仁的团队,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如今这个团队不断扩大,郑金玉希望能把从刘武仁身上学到的东西继续传递下去。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科特派团队的工作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常艳军是最早一批帮助科特派团队种植示范田的农机手,新技术受到老百姓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找他代耕。如今,常艳军已经慢慢发展成了当地的农机大户,几年前还注册了家庭农场,流转了一些附近农户的土地。代耕和流转的土地加在一起,他现在每年要种300多公顷玉米。常艳军说,如果不是用了农科院的技术,他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
农业农机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东北地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刘武仁当年推广的秸秆还田等技术,已经为黑土地保护打下了基础,团队在未来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如今,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了吉林省的主要推广的玉米种植技术,种植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还在全国范围内的相似生态类型区得到了推广。
从福建南平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多年以来,已经推广至全国所有省份,不断地传承并发展着。全国范围内目前共有85万名科技特派员、5万余家法人科技特派员,平均每年转化示范科技成果3万余项。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多年来,队伍不断地壮大。截止到2020年底,一共有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科技特派员们发挥了特殊作用。而今天,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特派员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作为。也期待有更加创新、灵活的激励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热情和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他们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05日 20:0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99年,福建南平市尝试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各类科技人才走向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服务和帮助农民提高田里的产出。2016年,“科技特派员”又进一步成为了一种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焦点访谈》 20210605 送“智”下乡 点“识”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