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撒贝宁穿越400多年为李时珍圆梦,这一幕看哭了!网友:催更成功

CCTV节目官网-CCTV-1 典籍里的中国 来源:央视网2021年05月03日 16:35 A-A+

近期,《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播出

让无数网友直呼:“催更成功”

节目聚焦中国传统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

先贤李时珍不畏

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

历经近30年著就这部鸿篇巨著

却未曾亲眼见证书籍刊刻出版

节目中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老年李时珍

来到了《中华医藏》的一间资料室

当白发苍苍的李时珍

将《本草纲目》捧在手里时

终于弥补了人生的遗憾

他轻轻地将它翻开

动情道:“这一刻,我等了一辈子。”

呕心沥血近30年

著就近190万字鸿篇巨著


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

幼年时体弱多病,经常犯目疾

从小便深知生病的痛苦

立志要成为一名医者

然而父亲李言闻一生行医

深知做医者一生如同逆水行船

只愿儿子考取功名

后来,李时珍三次乡试不中

下定决心要随父行医

此后多年

李时珍随父亲为百姓行医看病

心中也萌生了重修本草的想法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你为自己选了一件该做的事,

可也是一件最难做的事。”

修本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李时珍书采八百余家

考证诸家本草

在前人的基础上增补内容

会对记录的错误、封建迷信等

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前,荞麦记录在

《嘉祐补注本草》当中

但荞麦其实不止一种

李时珍在书中首次

将“苦荞”和“荞麦”分列条目

玉蜀黍,后世叫“玉米”

它自海外传入

性可入药

在前朝本草中未见有记载

李时珍是首个在本草书中

详细记述玉米的人

李时珍也尤为注重实地考察

湖南、湖北、江西

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都留下了他寻医访药的足迹

谬误者改之,如灵芝

遗缺者增补之,如三七


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

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

李时珍历经近三十年

终修撰出这部医学巨著

为刊印《本草纲目》

花甲之年不远千里求序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52卷

近190万字

其中记载了药物1892种

附有药方11096首

绘有药图1109幅

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

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

这种编写体例

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李时珍历尽艰难写成《本草纲目》

没想到刊印本草比修本草还难

由于刊刻工程浩大

他数次寻找书商刊刻均被拒绝

为了刊印《本草纲目》

李时珍花甲之年不远千里

去往江苏太仓弇山园

恳请当世大儒王世贞

替《本草纲目》作序

对于老先生而言

弯下腰求序

比挺直腰写书更难

但此书关乎万民

李时珍甘愿再做“逆流之船”


《本草纲目》引起世界关注

达尔文称其“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令人遗憾的是

《本草纲目》刚刻成

李时珍仙逝

未曾亲眼见证书籍刊刻出版

节目用戏剧演绎的方式

不仅让李时珍跨越400多年终于圆梦

也进一步向观众介绍了

《本草纲目》如何泽被后世


书商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

后世称为“金陵版”

此后《本草纲目》又历经多版

甚至传到了东洋、西洋

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多次引用

并将之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1953年,李时珍的肖像被镶嵌在

苏联莫斯科大学新落成的校舍

和李时珍并列的还有

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达尔文

等科学巨匠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1年5月公布的“世界记忆名录”中

《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

一并被收录

也是仅有的两部中国中医药典籍

直至今日

它仍然是中医案头必备的典籍之一

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

赖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

无论是李时珍

还是当代医务工作者

他们继承和发扬的

正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中

求真务实、关心民生

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正因有了这种“不怕难”精神

一代代医者方能攻坚克难

努力用医术造福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