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典”亮新时代——在《平“语”近人》中感受新思想的智慧光芒

2月18日晚,伴随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开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再度刷屏。

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探索,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通过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深刻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刷屏“金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每集节目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或古语作为切入点,凸显主题思想。第一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引出“初心”这一主题,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诗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为切入点,依次从“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新时代为什么要不忘初心”“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三个层面,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传欣表示,“该节目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典故进行讲述解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构筑了一个诗、史、思三者有机统一的精神空间。典故中的事件可知可感,人物可亲可敬,理念可鉴可用,使观众在学思践悟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金句”与典故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我将无我,超人的思想,超人的境界,为人民服务,更是全国人民的福分”“领袖风采,让我非常感动”“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定将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生动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每集节目都用5到6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来串联起“思想解读”与“经典释义”两个核心环节。在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善莫大于作忠”为开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红其拉甫民警守卫边防的故事、毛泽东主席给习仲勋同志题词的故事、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以及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的故事,回答了“什么是忠诚、忠诚于什么”“为什么要忠诚”以及“新时代怎样做到忠诚”这三个层面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崔璨说:“节目从用典之义到用典之史最后到用典之行,将理论和诗句变成了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画面和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眼里,记到了脑中。”湖北省来凤县网信办副主任张学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物喻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质,让我们对‘忠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互动交流加深对新思想丰富内涵的学思践悟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思政课教师这一角色元素,他们和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嘉宾群体,以各自经历和故事为线索,构建出一个学习、领会、交流新思想的互动平台。11位青年优秀思政课教师亮相荧屏,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的分集主题,以贴近年轻人的视角参与节目讨论。

在舞台上,节目主持人、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青年思政课教师、特邀嘉宾、现场观众之间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构建起学思践悟新思想的舆论场,把深刻体悟贯穿在新思想中的理论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的同时,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

青年思政课教师代表张明明在第一集《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中现场分享了自己不忘初心、三访梁家河的经历和体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任福义观看节目后表示,“这个节目是每晚必看的精神大餐。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要更加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用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灵”。

作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一份崭新答卷,《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以“典”亮新时代的方式,搭建起伟大思想启迪与真挚情感传递的平台,映射出新思想的智慧光芒。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赵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