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201113 浦东的“闯”与“创”

来源:央视网2020年11月13日 20:2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人生三十而立,而上海浦东新区今年也正好三十。今天的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缩影。可30多年前,这里属于上海郊县,交通不便,来一趟浦东还要坐摆渡船,所以浦西人一般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或者居住。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里,浦东地区的生产总值从60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翻了200多倍。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上海浦东的巨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浦东因为充满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追寻梦想。但他们许多人并不知道,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时任浦东新区区委办主任的陈高宏还记得当年刚到上海工作时,浦东的落后让他大感意外。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从此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要建设就需要人才,当地政府向国内外敞开大门,广纳贤才。陈高宏就是在这次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来到上海。

这批最早进行拓荒的干部队伍一共800人,被群众称为“浦东800壮士”。

国家赋予浦东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充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就意味着要敢闯敢试、大胆突破旧体制、改革创新。30年来,浦东的建设者始终肩负这个重托,一次次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无数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

比如,如何安置征地后的劳动力就是浦东在探索中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政府工作人员经过深入调研,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叫“铁保障、泥饭碗”。

陈高宏说:“给农民交四金,交到他退休,进行培训以后自谋职业,一开始农民也不愿意接受,我们一家一户走访。老伯伯你为什么还不签约?原来都是安排到国有企业,怎么到我就变了呢?国有企业有一百万职工下岗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个方案好啊,我这个方案没有下岗的问题,海南不行到云南,云南不行到广东。那为什么老板要用我呢?因为政府要为农民交四金。大概浦东新区至少用这种方案安排了三四十万的农民。” 

这个方案之后在全国推广,解决了众多地区在市场化改革中的劳动力安置问题。就是靠着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30年来,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每一个“第一”都伴随着诸多的制度创新,也印记下先行者敢闯敢试的足迹。

顾捷,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公司创始人,一位80后,拥有数十项中美科技专利。

2015年,顾捷带领团队在浦东成立了这家高科技公司,从事医疗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应用。顾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本科时就在全国机器人创新大赛中获得最高奖项。他研发康复机器人的念头源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

顾捷说:“汶川地震之后有很多人都需要做康复训练,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有这样一种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人进行训练。但那个时候世界上的机器人都是瑞士或者美国进来的,价格是600万、500万一台,那时候感觉离我们生活很遥远。”

那时的康复机器人都是欧美制造,中国要用极昂贵的价格进口,加上中国的康复治疗师也很缺乏,许多患者由于没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失去了减缓病情甚至康复的机会,这让顾捷很受触动。他觉得自己可以利用特长,尝试自主研发康复机器人,来帮助更多的人。

顾捷把创业地点选在了上海浦东,他觉得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储备,产品从研发到应用都能高效的实现。

顾捷招聘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其中核心研发人员都是有着名校教育背景、专业水平很高的年轻人。他们来到浦东,也都感受到了浦东吸引接纳人才的最大诚意。

在浦东有很多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为鼓励自主创新,政府推出了“科创中心建设22条”,从人才新政、财政投入、配套服务等各方面帮助高科技企业发展。比如大小企业融通平台就是一个效果很好的尝试。

在各种支持下,顾捷团队的自主研发进展迅速,许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现在顾捷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已经获得美国、欧盟等国际认证,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在近一千家机构中应用。

更重要的是,当初顾捷想让中国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康复训练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因为核心部件能自主研发,成本大幅降低,现在这些机器人已经在国内许多医院、基层社区、养老院使用,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这群年轻人最骄傲的事。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而竞争从来都是与合作并存,只有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壮大自己,永葆发展活力。这也是浦东30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

陈高宏还记得,当年在浦东开发办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一句话:“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大胆对外开放,跟高手过招,才能互利共赢,也倒逼自己成长。就在2018年,浦东又主动引进了一家国际领军企业,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特斯拉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在浦东建起了超级工厂。这是中国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显然这对中国汽车行业会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挑战从来都和机遇并存。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说:“通过特斯拉的引入引领着传统汽车业进一步在低碳、绿色、环保、高新技术方面有更多发展,实际上也是倒逼传统汽车企业进一步转型发展。”

而特斯拉工厂从开工建厂到第一批整车交付仅用了一年时间,创造了令全世界惊叹的“上海速度”。

这种重大项目的建设也倒逼政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未来这将是上海浦东新的速度。

近年来,上海浦东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开启了发展新阶段。去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浦东用7年时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这意味着将“再造一个新浦东”,浦东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11月13日 20:2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人生三十而立,而上海浦东新区今年也正好三十。今天的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缩影。可30多年前,这里属于上海郊县,交通不便,来一趟浦东还要坐摆渡船,所以浦西人一般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或者居住。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里,浦东地区的生产总值从60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2700亿元,翻了200多倍。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上海浦东的巨变是怎么发生的呢?(《焦点访谈》 20201113 浦东的“闯”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