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宁夏泾源县大湾乡的杨岭村位于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于心。2016年7月18日,总书记来到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最近这几年,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肉牛产业,不仅乡亲们的生活有了提高,杨岭村也是旧貌换新颜。
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县的合称,地处黄土高原,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雨水稀少,十年九旱。
“上去这高山望平川”,可是翻过一道道山,眼前还是一道道山,交通闭塞。1972年“西海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过去几十年间,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在荒坡上修建梯田,当地的人们通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活、劳作。因为生产方式落后,到2012年,固原市的贫困发生率达到35%以上,杨岭村就地处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宁夏泾源县杨岭村村民马克俊说:“山也大、沟也深、土地也薄,再加上天气自然灾害,庄稼不行,草包庄稼,一半粮食一半草,一亩不到一百斤,刚能吃饱肚子,也没有余粮卖。”
靠天吃饭,可老天总是不给面子。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又让杨岭村的乡亲们找不到其他的生活出路。
马克俊一家有8口人,过去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年幼,家庭生活一直都很困难。
马克俊说:“两个壮劳力,连种地、养头牛,一年把牛下的牛娃子卖了,再就是土豆一年能卖几百元,就这些。”
过去杨岭村有养殖牛羊的传统,但也只是当作家庭副业,仅仅依靠一家一户的实力,规模上不去,品种也不值钱。
宁夏泾源县杨岭村致富带头人马克明说:“杨岭村过去养牛只是为了单纯犁地种庄稼,牛很少。因为那时候家里都很穷,三五户可能会养一头,那时候牛对农民来说是命根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村民们既然有养殖牛羊的传统,那就首先把养殖业作为产业基础,通过无息贷款、牛棚建设补贴、肉牛繁育奖补、引进新品种等措施,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殖。
马克明说:“建牛棚的话,1平方米补了100块钱,硬化场地1平方米补了60元,一头基础母牛外购进来可以补到2500元。我们在做饲料的时候,青储饲草1吨可以补40元,所以这个政策特别好,调动了养牛积极性。”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到杨岭村考察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马克俊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刚利用地方政府的无息贷款和扶持资金搞起了肉牛养殖。总书记问肉牛品种、问出栏时间、问扶持资金的使用、问将来的销路,每一个环节都问得很仔细。
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杨岭村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泾源县吸引社会资本,推动草畜一体化项目,当年就投资建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牧场。
马克明说:“以前种玉米,只是人在吃玉米的时候种一点点,一家一分地,或者小菜园子种一点;现在全乡发展青储玉米12000亩,一年下来有6万多吨,可以带动1万头牛的养殖规模。”
种植畜草、发展养殖是一产。杨岭村的青贮玉米种植从无到有,现在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除了自家使用,剩余的还可以卖钱,人均年收入增加2600元。
马克明说:“这几年为了解决泾源地少牛多的困难,政府引进了安格斯牛,全县母牛达到15000头的养殖,注册的泾源黄牛品牌在全国已经很有名气。未来杨岭村的养殖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计划牛出户入园统一养殖,机械化操作更节省人力、节省成本。”
依托泾源县打造的泾源黄牛品牌,屠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二产。杨岭村的养殖业不仅让本村的乡亲们致富,还带动邻近5个村共同组成合作社,肉牛养殖规模每年都要增加好几百头。
与市场衔接的专业销售队伍是三产,杨岭村正在培养着一支自己的经纪人团队。几年下来,杨岭村用全产业链把企业发展与农民创收连在一起,有力推动了杨岭村的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极大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进程。
马克明说:“现在全村肉牛有1000头左右,羊有400只左右。以前我们比谁家富,就看谁家房子盖得漂亮,现在就看谁家牛养得多,家里有10头牛就是20万,有20头牛就是40万,孩子上学有了保障,给孩子娶媳妇也有了保障,幸福感心里面是满满的。”
“西海固”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了20多年的地方。他当年在福建工作时,就亲力亲为探索推动“闽宁协作”的扶贫模式。
宁夏泾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玉祥说:“1996年10月,福建省委成立了对口协作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在1997年4月、2008年4月先后两次到宁夏、到固原指导闽宁协作工作的开展,将福建的人才、资金、科技、市场、经验等机制融入宁夏形成造血功能。”
20多年的闽宁协作促进了当地的发展,群众的收入实实在在得到了提高,而这五年的脱贫攻坚又让“西海固”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今,杨岭村将泥泞村道全部硬化,完成造林绿化2300亩,新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落实民居改造137户、危房改造96户,拆除375间土坯房,完成“三线”入地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又一个山沟沟里的贫困村走向了新生。
宁夏泾源县杨岭村村民赫殿禄说:“村上40多户人,原来大概有一两辆小车,现在有30多辆,特别对老年人低保、养老政策特别好,我们花钱也不困难。”
马克俊说:“习总书记离开杨岭村这三四年,杨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来我家的时候我有一个牛棚,现在我把它改成老马茶馆了。”
马克俊家的牛已经统一入园,交给合作社饲养,现在他专心开起茶馆,接待游客。2019年,老马的茶馆就收入一万元。
马克俊说:“一头牛一年分红960元,建档立卡户给山上植树国家有补贴,2020年春季植树1万元,再加上老伴种个花,出去干活一年收入3000元,总共能收入3万来块钱,托党和总书记的福,确实过得可以。”
美丽的乡村建设让乡村旅游成为杨岭村立体产业架构上的“优势三产”。2019年,杨岭村就接待游客9万人,收入218万元。
现在的杨岭村形成了草畜、苗木、旅游、养蜂、劳务输出五大脱贫致富门路,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63元,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村容村貌、群众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天的乡亲们仍然会唱起流传已久的民歌,但“西海固”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固原全市的贫困人口已经由2012年的44.8万人减少到7339人,贫困发生率由35.2%下降到0.59%,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彻底解决。
在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确,杨岭村的一二三产业让人印象深刻。杨岭村围绕肉牛,把产业做深做透,打出品牌,集聚资源,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使得杨岭村的脱贫之路走得更加踏实,致富基础也打得更加牢固。可以说,杨岭村产业脱贫的故事值得借鉴。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8月24日 20:0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宁夏泾源县大湾乡的杨岭村,位于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于心。2016年7月18日,总书记来到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最近这几年,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肉牛产业,不仅乡亲们的生活有了提高,杨岭村也是旧貌换新颜。 (《焦点访谈》 20200824 牢记嘱托 脱贫攻坚 培育产业是脱贫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