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河北张北县城十公里外有个德胜村,德胜村名字挺好听,可在几年前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村里的年轻人拼命想离开。如今的德胜村变了样,不仅年轻人回来了,就连城里人都喜欢上了这里。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庄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在德胜村蜕变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天,德胜村的几位大姐相约来到县城的理发店做头发。虽说女人都爱美,但对于她们来说,原来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过去的德胜村十年九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看天吃饭的村民们日子过得很艰难,家家户户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离开这个穷地方。
徐海成和裴秀平家有两个女儿,孩子上学再加上老伴裴秀平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以前徐海成一年忙到头,还要靠借钱才能维持家里的生活。
2013年德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212户,共445人,徐海成家就在其中。贫穷的担子压得村民们直不起腰,更抬不起头。
如今的德胜村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开始于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德胜村的那次考察。
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当地的困难群众。
在贫困户徐海成家里,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了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帮大家一笔一笔算一年的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
通过和村民们座谈,习近平总书记细心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下一步怎么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有的村民提出,德胜村主要的产业还是以种植马铃薯为主,但是大多数村民种植的是商品薯,价格便宜,收益并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要脱贫不光要有产业,还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主动参与到脱贫致富的工作中来,而这就需要当地基层干部的带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点出了阻碍德胜村发展的瓶颈。
作为原原种的微型薯,颗粒虽小,却处于产业链前端,被称为“金蛋蛋”。坝上地区气候冷凉,原本是劣势,但原产于南美洲高原地区的马铃薯进入中国后,需要在高寒地区才能育出良种。德胜村原先有几户村民也在种植马铃薯原种,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不成气候。
实际上在2017年之前,村集体也想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全村资源从事马铃薯原种种植。但是年年开会讨论,项目始终推进不下去,除了村民们怕担风险,畏手畏脚不敢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民们不愿意把自家土地拿出来流转盖大棚。
有资源、有农业技术专家也有政府的支持,产业想发展还得靠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德胜村考察时也强调,我们现在脱贫攻坚的决心有、目标有、措施有,关键在落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总书记的鼓舞下,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率先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来。
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也积极响应,原先迟迟解决不了的老大难不再是个问题。
2017年徐海成承包了28个大棚,这让他彻底脱了贫。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德胜村的马铃薯不仅注册了商标,还获取了国家绿色认证,真真正正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2019年,德胜村的村民们通过旧房改造,住进了村里盖的新民居,很多村民还在家里办起了特色民宿。
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过去我们这个村风气不好,老百姓种点地,一年解决温饱知足了,集体想办点什么事不好办,办不了,而且很不支持。现在腰包鼓了,思想有凝聚力了,村委想号召个什么事心很齐,精气神比过去大大改变。”
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这块土地,原来谁都想离开的穷村,如今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徐海成告诉我们,明年他们的二女儿就大学毕业了,看到德胜村发展得这么好,她毕业后也要回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德胜村的小土豆终于发展成了大产业,成了大家脱贫致富的金疙瘩。如今德胜村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未来的德胜村,一定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8月16日 20:0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河北张北县城十公里外,有个德胜村。德胜村名字挺好听,可在几年前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村里的年轻人拼命想离开。如今的德胜村变了样,不仅年轻人回来了,就连城里人都喜欢上了这里。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村庄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在德胜村蜕变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焦点访谈》 20200816 牢记嘱托 脱贫攻坚 德胜村的“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