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中国影像方志》景谷篇:民族融合茶韵千年红色精神传承 象脚鼓舞粗犷有力绵羊舞奔放热烈

CCTV节目官网-CCTV-10 中国影像方志 来源:央视网2020年08月03日 21:34 A-A+

《中国影像方志》云南卷 景谷篇

一部名为《帕召抵混》的古籍,堪称为“傣族史书”。这些傣族古文字记载了两千多年前的传说故事,它勾勒了早期历史中景谷一带傣族先民们生产生活的面貌。

开挖盐井,汲取地下的天然卤水,用大火熬煮,最终获得丰富的食盐,这是记载中傣族先民们掌握的一种生存智慧。

景谷的一座小村庄中,匠人们沿用着世代传承的古法熬盐技艺,这座村庄故而得名“香盐村”。

傣族的先民们因为盛产食盐,过着富足的生活。后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勐卧”,傣语意为“盛产食盐的平坝”。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云贵高原上的南诏政权,据守着广袤的洱海地区,为了巩固治理,在古勐卧之地夯土筑城,定名威远。这座已经消逝的古城池,位于今景谷境内威远镇一带。

唐朝时期,威远城扼守着通往滇西南以及东南亚诸国的交通要道,被视为 “南大门”。

198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从此这片土地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红色精神传承 激励一代代景谷人砥砺前行

碧光中学,位于景谷碧安乡的一座恬静的小村庄中,虽然校所规模不大,却是景谷境内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中学。

19459月,碧安乡勐主村的爱国乡绅罗正明、林直中等人,筹资创办了一所新式中学堂,名为碧光中学。他们承诺免除一切学杂费,使得方圆百里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带着子女前来入学。办学期间,罗正明亲自担任校长,并搜集来进步刊物《群众》、《新华日报》等,供学生们传阅学习。罗正明的创举与办学理念,在景谷地区播撒下了新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

在碧光中学的校园内,一座中式木构宅院格外显眼,这就是早期碧光中学的学堂原址,名为迎曦楼。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不仅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求知梦想,也成为了日后宣传革命斗争的一座 “民主堡垒”。

19491月开始,经过何宏年、罗正明等人的周密策划,地方革命武装力量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举解放了包括景谷、澜沧在内的思普区。这场地区性的斗争胜利,比整个云南省的全面解放早了近一年的时间。

象脚鼓舞粗犷有力

以象脚为形做鼓,执鼓起舞,动作或粗犷有力,或灵巧飘逸,节奏鲜明,不拘形式。这是景谷傣族最为悠久、流传最广的舞蹈——“象脚鼓舞”。

传说,古时因为一条蛟龙作祟,使得傣族饱尝了洪水之患。后来,人们合力杀死了蛟龙。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剥下蛟龙的皮,仿照大象的脚做成“象脚鼓”,用来表演鼓舞,这就是象脚鼓舞的由来。

2001年,俸正良带领着景谷“象脚鼓舞”表演队,在北京参加了“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并一举摘得桂冠,从此博得了“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景谷象脚鼓舞”的美誉。2013年,景谷的象脚鼓舞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如今,铿锵的象脚鼓声响彻在景谷的校园里。

千年茶韵 焕发勃勃生机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以包容万物的雄浑气势,向南奔流,穿过横断山脉的峡谷;当它邂逅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云南西南部的丘陵盆地后,便滋养出一条盛产茶叶的黄金地带,普洱茶区。景谷就位于这片茶区的腹地。

据记载,东汉时期,普洱茶区就开始种植大叶茶,至清代已是闻名天下。秧塔村的大叶茶品种,已历经百余年的栽培,成为当地独有的特产,名为秧塔大白茶。

一般的大叶茶品种,只有初春的嫩芽才会长出白毫,至成熟时,白毫大多已脱落,而秧塔大白茶,自发芽时起始终是满披白毫,这一鲜明特征使其成为大叶茶中的稀有珍品。

相对于澜沧江江岸海拔不到一千米的广袤茶区,秧塔村有着近两千米的高海拔,这里山高多雾、气候寒凉,大叶茶为了适应生存,逐渐进化出了一层可抵御寒冷的厚厚白毫,好比裹着一件保暖的绒衣。

秧塔大白茶的这层白毫,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在冲泡时,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共同溶解,混合为浓郁的香气滋味。

在景谷民乐镇,茶农们漫山遍野地开拓茶园,种植面积多达五十平方千米,全镇90%的农户,通过秧塔大白茶的种植与销售,走上了致富之路。

团茶,起源于唐代,在之后的岁月中传入普洱一带。这是一种通过土法蒸压制成紧压茶的制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

传统的团茶多为球状,而景谷人发挥着自己的才情,演变出月饼状、碗臼状等形式各异的团茶。2017年,景谷的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羊舞奔放热烈

通达村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古时,一对名叫董坡和里苏的神仙眷侣,在元宵节装扮成牧羊人来到通达村,恰逢由恶魔变成的一条巨蟒正在吞食家畜、毁坏庄稼,村民们惊恐不已。随即,两位神仙指挥着羊群奋勇出击,一番大战后,赶走了恶魔,终于解救了通达村的百姓。

每逢元宵节、火把节,通达村一带的彝族百姓都要用棕榈叶、树杈等材料扎制成羊头道具,随后聚集在寨子里表演绵羊舞,以纪念传说中的董坡和里苏,传颂扬善除恶的美德。

这项民俗表演的重头戏通常在晚上进行,“羊群”挨家挨户拜访村民,他们围绕着插在院子里的松树枝,跳起绵羊舞,意在向主人家送来吉祥安宁。随后,主人家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粑粑献给“羊群”,以示感恩。

2016年,李柔莹组建了一支拥有二十余名固定成员的绵羊舞表演队。每年,他们利用农闲聚集排练,渐渐地,将绵羊舞创作成了一项独具地域特色的彝族舞蹈节目。

在激昂的伴奏声中,代表神话人物的“羊倌”手舞足蹈,被追赶的“羊群”时而四处乱跳,时而聚作一团,这些模拟羊的肢体动作,惟妙惟肖,奔放热烈。

“三跺脚”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普洱市的古老彝族舞蹈。

这种舞蹈的特征,是随着节拍重复跺脚转圈,动作由慢到快,越发紧凑,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李柔莹从中获得了灵感。

如今的绵羊舞,创造性地吸收了“三跺脚”的舞步,从一项原始朴拙的民俗表演,蜕变为极具观赏性的彝族元素舞蹈艺术。

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金色家园

景谷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地貌以山区与半山区为主,这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近百分之七十五,人均拥有林业用地约两万平方米,是中国人均林业用地面积的十倍。

思茅松,是景谷最主要的森林植被树种。这种树木分泌出的树脂,含油量高、杂质少,是制造油漆﹑肥皂等工业产品的极佳原料。

自古,景谷人就有采收松脂的传统,1972年以后,人们开始规模化采收、外销,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景谷一度成为云南省松脂产量最大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委派专家组,对中国西南地区多次考察。森林资源充足、地缘优势明显的云南景谷,被国家选为兴建大型纸浆加工厂的地点,并由此成为云南省山区林业改革示范县之一。

通过可控的采伐与种植,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思茅松林,为景谷的纸浆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

如今,中国西南地区规模与产值最大的纸浆企业,就坐落于景谷境内,纸浆制造已发展成为景谷的支柱产业。纸浆及其制品不仅享誉国内,更远销越南、缅甸等十多个东南亚国家。

这种盛行于傣族群众间的古老民俗活动,名为赕白象。身着华服的人们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竹制白象迎入院内,以虔诚的祝福,感恩上天的赐予。

每年上百场赕白象活动,是这方山水间的绚烂风景,它向世人展示着云南景谷的独特风韵。

播出时间:83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