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6天没有新增本地病例后,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从13日到20日新增人数相对比较多,都在20例以上,最高峰出现在13日和14日,都是36例,但21日之后基本都在20例以内。和几个月前不同的是,现在大量单位和人员都已经复工复产。那么这段时间,北京的防控是怎么做的?病例突然出现,北京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怎样能够既迅速控制疫情,又尽可能让居民能够正常生活呢?
6月25日下午两点,北京市丰台疾控中心接到通知,一名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3岁男孩萌萌(化名)在集中隔离观察时核酸检测呈现阳性,需要他们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从6月11日北京市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病例短时间内持续出现。从发现第1例至100例仅用了5天,比年初疫情发展快一倍。 流调队员们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步骤之一,流调人员对检测阳性的感染者进行详细询问,尽可能精确地了解他在出现症状或检测阳性前4天的行动轨迹和密切接触人员。有了这些信息,各部门才能迅速采取下一步行动,隔离密切接触者、对感染者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杀。更关键的是,这些信息能帮助流调人员弄清楚病毒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在最早几例病例确诊后,流调人员迅速将感染源锁定在了新发地批发市场,随后的采样检测证实了流调分析的结果,新发地批发市场多个地点与物品的采样结果呈阳性,与北京此次聚集性疫情高度相关。事实证明,截至6月24日,北京98.8%的病例与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有明确关联。流调的结果,成为北京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短短两天,面向全市的追踪和筛查网络已经铺开。6月13日起,北京市决定对5月30日以来与新发地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主动核酸检测马上看到了效果。第一批采集的新发地相关人员样本中,有45人咽拭子阳性,感染者和确诊病例都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同时,他们的密切接触者也都转入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北京市不断扩大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在入夏的北京,面对人口密集、人员流动大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大面积核酸检测绝非易事。短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检测,许多检测点都是从白天忙到黑夜,医务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轮流上阵。而接连出现餐饮行业工作人员和外卖骑手感染的病例,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关注,更增加了核酸检测的紧迫性。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重点行业全员检测,才能做到精准管控并将防控工作跑在疫情的前面。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分批、科学有序,风险较高人员应检尽检的原则,北京的核酸检测工作不断调整。
截至6月28日12时,北京市累计完成采样829.9万人,已完成检测768.7万人,基本完成应检尽检人员动态清零。北京的核酸检测机构已增加到144家,日最大检测能力45.8万份,通过单检混检相结合的方式,单日最高检测量为108.4万人。
在医院进行现场流调第二天,丰台疾控中心流调队的队员们又来到了萌萌家所在的小区了解更多情况。
根据流调人员的调查,萌萌在6月10日曾经与一名确诊患者一起吃饭,这名确诊患者长期和萌萌家在同一幢楼同一个单元活动,因此,这个单元的防控工作需要更加细化。
根据综合流调的结果,对不同社区,甚至不同楼栋、不同单元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社会正常运行,是此次北京防疫面临的又一个难点。
实际上,在第一例确诊病例通报的当天,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各社区(村)就已经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全面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张贴公告、上门询问、电话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排查5月30日以来曾去过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员近25万,所有社区出入口均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恢复体温检测,加强公共部位消杀。对于小区内已经发现的感染者,不同小区也采取不同办法进行告知,减少居民的焦虑。
面对此次疫情,北京第一时间锁定风险区域,追踪密切接触者,同时以街道为单位划分风险级别。19天来,为了确保了整个城市的有序运行,除了暴发疫情的街区重点管控外,其他地方尽量保持正常的社会运转。
截至6月28日,北京市共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8例,其中217例在新发地市场所在的丰台区。在丰台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流调溯源后这些病例与新发地市场之间的关联。
6月28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了关于丰台区6月26日、27日两天新增的25例确诊病例的信息,这些确诊病例全都来自于集中隔离点。
在加强高风险人群防控的同时,对散发病例的感染链条调查也依然重要。6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一对没有新发地市场接触史的夫妻双双被确诊,经过流调人员几天的摸排才最终确定,两人是因为和之前一名有新发地市场商户接触史的确诊患者使用了同一个厕所后被感染。由此可见,病毒传播方式往往出其不意,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要做好长期防控的准备。
6月26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换句话说,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本土疫情防控是有效的、成功的,没有导致扩散,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处在一个高发乃至暴发的过程中,有很多病毒源存在,也有很多潜在的污染渠道和环节。一个地区就算是消灭了本地的新冠病毒,也不代表一劳永逸,不会再有疫情,各种输入性风险还会长期存在,防疫应该是常态化的,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警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应该是常态化的。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6月29日 20:0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6天没有新增本地病例后,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和几个月前不同的是,现在大量单位和人员都已经复工复产。那么这段时间,北京的防控是怎么做的?病例突然出现,北京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怎样能够既迅速控制疫情,又尽可能让居民能够正常生活呢?(《焦点访谈》 20200629 北京:疫情防控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