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让大家认识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地才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那么,耕地保护的红线如何才能守得住?如何“藏粮于地”,让14亿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呢?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便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地摸清耕地家底。总体上看,虽然我国耕地总量排世界第三,但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并不充足。
耕地“一多三少”也就是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在现有耕地中,目前能够稳定利用的只有18亿多亩。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守住这18亿亩的“饭碗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说:“我们要考虑到人口高峰年,在人口高峰年需要的粮食,从基本粮食需求、耕地的单产综合测算出18亿亩。如果保不住18亿亩红线,粮食安全就会带来隐患,甚至带来很大风险。”
有粮不慌,无粮不稳。坚守耕地红线就是保住粮食安全的底线。现阶段,我国耕地“一多三少”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而随着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还要占用一定规模的耕地。我们虽然实行占补平衡制度,但是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补充耕地越来越难。而在一些地方,在耕地利用上,非粮化趋势也有所加剧,耕地保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副司长高永说:“一些地方政府主导或农民自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另外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突出。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执行中往往问题发现不及时,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依法制止,制止无效后也没有依法查处到位,像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量大面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边建边报,违法情形很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当前不仅丝毫不能放松耕地保护,还要进一步加强严守耕地红线。”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黄山村,村民刘述琳正在自家稻田里忙活,今年的稻子长势喜人。
黄山村的这一大片稻田毗邻福州火车南站,位于城市中心区,几年前,曾经被划为建设储备用地。当时,同样被划为建设储备用地的,还有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这片试验田,它和福州火车南站更是近在咫尺。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鄢铮说:“听说这块地可能变成建筑用地,当时听到真的很震惊,很心痛。这土地确实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么多年的改良,设施、土质都非常适合做科研试验用。就算给我们一块新地,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去改良土壤,让它变成试验用地,真的是很大的浪费。”
福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背山面江的地理特点,使得城区土地更是寸土寸金。当时福州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候,整个中心城区以建设用地的保障为主。那么这两块地还能作为基本农田保留下来吗?
而最终让福州市下定决心的,是最近一次的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这次划定从包括福州在内的,全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入手,按照城市规模从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质量由高到低的步骤,从城市周边到全域覆盖依次推进。为了避免划远不划近,划优不划劣,这次划定特别强调要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设施的优质耕地和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李枫说:“城市周边这些农田,生态用地,可以作为城市组团之间的隔离地带,既发挥生态的功能,发挥农业的功能,也发挥景观的功能,使城市的居民能够感觉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福州市中心城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设立的第一块保护区的牌子,就立在火车南站附近的这块试验田里。正是有了这块牌子,周边的87亩永久基本农田得以保护下来。截至2017年6月,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在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版《土地管理法》中,基本农田前面都加上了“永久”二字,这不是简单的文字修改,而是理念的重大转变。
我国人多地少,区域差异大,水土条件好、适宜耕种的东部、南部地区,恰恰也是人口稠密、城镇发育条件好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开发与优质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启动了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如何平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好国土空间安排,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李枫说:“如果还是按照原来每做一次规划就新增很多用地,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规划要约束底线,集约优先,保护优先。通过双评价,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自然基础,以及生态环境的容量,不能开发建设的地区先框定下来,把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出来,让城市无序蔓延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然后在可以建设的地方再去考虑建设时序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划定城镇开发的边界,相当于给城市扩张画了个“紧箍咒”,也倒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其实耕地保护,数量并不是唯一的指标,耕地质量如何,空间分布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树新村,无人机正在田里作业,为下一步播种做准备。村里的这块田有200多亩,刘艾标家的6亩地也在其中,现在整片农田都归刘艾标看管。
分别拍摄于2016年和2020年的两张卫星照片记录了上冈镇耕地的变化,原本分布着散乱民居,被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散田块,变成了成方成块的可以机械化作业的大田块。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建湖县上冈镇实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这个项目实施面积15400多亩,涉及1200多农户,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500多亩。
江苏盐城建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育军说:“通过修建泵、闸、站、桥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也会对土地的集中连片进行整治,比如把废沟塘进行填平整治,使田坎进行平整,包括荒地,来进行整治。一些零散的农房进行拆除,集中居住。平均测算下来净增的渗溢土地达到15% ,如果实施一百亩的项目,大概有15亩渗溢的耕地。”
通过土地整理,统一规划,原来的荒地,以及分散在宅边、路边、田边等被称为“十边地”的零散地块得到了利用;田地成方成块后,沟、渠、路的设置更加合理,沟渠成网,也让排灌更加科学;机械化作业,不仅让化肥农药的使用更加规范,也让秸秆还田有了保证,增加了地力,也保护了生态。
土地整治后,农户以土地入股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再由引进的农业开发公司进行规模经营,农民愿意可以在这些公司打工。这样他们除了土地流转的保底收入,还可以拿到一份工资。此外土地整治后增加的耕地,产生的收益还要跟村民进行二次分红。
今年,建湖县还计划实施一个新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12个村,7.5万亩土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凸显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耕地,不仅要在数量上守住红线,还要不断提升耕地的质量;它不只是国家的事,也不只是几个部门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吃饭”的大事。每个人都绷紧保护耕地这根弦,才能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6月25日 20:0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让大家认识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地才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那么,耕地保护的红线如何才能守得住?如何“藏粮于地”,让14亿人的饭碗端得更牢?(《焦点访谈》 20200625 守好“饭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