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芳:白鹭,飞飞飞,我们小时候看到白鹭的时候,看到白鹭来了,快点,白鹭飞飞飞,摆臂带,我们叫摆臂带,飞呀,这样,挺过瘾的。
仓廪实,天下安。钟振芳迎来了国家政策的春天。种粮有补贴,购买农机也有补贴。大量农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钟振芳种水稻的效率。
钟振芳:一二三四五六,基本是很均匀的,这叫直播机,把田打好,种放下去直接一播种,就完事了,就一步到位。
各种补贴政策让钟振芳底气更足了,到2008年,钟振芳迅速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6000亩,他也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称号。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原生态的稻田环境,钟振芳还会定期在他的地基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然而,在钟振芳的心中,却始终还有一块心病。
2009年开始,人们发现,每隔一个月,都会有一个人来到钟振芳的地里,一扎就是几天,这个人是来干什么的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像这块地你们看到的就是有机肥,有机肥主要是以鸡粪为主,经过彻底地发酵,然后再加微生物,可以喝。
记者:毕竟是鸡粪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鸡粪经过发酵好。
记者:相信一把学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是不是没什么味道?
记者:确实没有任何味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没什么臭味。
钟振芳的朋友 周海燕:你喝下去了?
记者:我喝下去了,我忘了他们说喝完之后再吐出来。进到嘴里之后因为没有任何异味所以好像很自然就喝下去了也没有多想。那我刚才不小心喝下去了今天晚上会不会拉肚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不会。
2009年,钟振芳多方打听,经人引荐结识了土壤专家林先贵。没想到,第一次见面,钟振芳的一席话就让林先贵当即决定,以后每个月都会来钟振芳的稻田里做指导,而且不收一分钱。到现在,当年的一句承诺,林先贵已经足足坚持了10年。钟振芳到底跟林先贵说了什么呢?
这里是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2009年,钟振芳来到这里,以每亩一年1200元的价格承包这里的土地。
陈潘斗 广东省海丰县优冲村村民:肯定喜欢,地包给公司,有1200元钱,比自己种地挣钱还多。
不仅如此,钟振芳还提出,如果愿意跟着他种水稻,一亩地还能一年收入一万元。
陈潘斗 广东省海丰县优冲村村民:就是说天方夜谭开玩笑,一亩地种水稻有一万元钱,讲给谁听。
种水稻一亩地一年能收入一万元,钟振芳说,秘密就藏在稻田里。
钟振芳:你看它咬到就不会放口,甲鱼咬到就不放口,所以抓甲鱼相当危险,我不敢这么抓,都让他们按住,看,听到响声还不愿意放,你看,说明这甲鱼还是很凶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林先贵研究员:一亩地,放一百个甲鱼,产一千斤水稻,产出超过一万块钱,所以我们叫百千万工程。
一亩地一年能收入一万元的关键就在这甲鱼身上。
陈潘斗 广东省海丰县优冲村村民:甲鱼在这里二百多元钱一斤,小贩来这里收要一百七十元钱到一百八十元钱。一个甲鱼二到三斤多重,你算一下一只甲鱼三斤多多少钱。这样的模式,我一年一亩地可以赚到一万块钱。
种植水稻十多年,钟振芳真切地了解,粮食连年增产,看似丰收,然而农民口袋子不丰收,大家也还是不愿意种田。
钟振芳:农民的收入高,才是叫丰收,收入低怎么叫丰收,钱袋子没增加,也不算丰收。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19日 23:35
视频简介: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因为父亲写下的一个字,从此命运发生了转机。种水稻一亩地年收入一万元,是怎样的模式让农户心甘情愿地跟着他种田。布局全国,他一路向北,湖北、黑龙江,他跨过长江跨黄河。坚持农业二十余年,他指天发誓农业已是他今生的梦想,看钟振芳如何在父亲给他写的一个字里,悟出年销售额3.9亿元的商机。2018年9月,在钟振芳的基地采访时,记者遭遇了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