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70211 东滩湿地的生态修复之路

来源:央视网2017年02月11日 20:0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在岛的最东端有一大片湿地叫东滩湿地。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在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有近百万只次,被记录到的,就有290多种。所以,这片湿地也是我国国家级的鸟类自然保护区。而这个鸟类的天堂,却曾遭遇过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那么,危机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上海市林业局副局长,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汤臣栋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我们2016年刚刚在生态修复区监测到的小天鹅的种群,这是从2016年入冬以来,小天鹅记录到最多的一次,目前种群数量达到将近60多个。”

小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颜值”高,是候鸟中的“明星”。小天鹅每年在东滩越冬时间是10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这几年东滩湿地的环境不断变好,来这里越冬的珍稀候鸟越来越多,白头鹤、白琵鹭、黑脸琵鹭等大量珍稀鸟类纷纷回归。让保护区工作人员欣喜的,此前已在崇明东滩“消失”十多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2016年冬天也在保护区内出现。

“据我们科研人员调查,光2016年冬季我们越冬的水鸟,和往年同比相比较增加了6万多,我在这里工作17年,今年看到最多的,特别是珍稀濒危的物种回归,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汤臣栋说。

崇明东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长江入海口,傍海依江,咸淡水交汇,长江水携带泥沙而来,不断堆积,现在滩涂还在以每年80到100米的速度向东海淤张。1998年成立的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水域和光滩,有植被覆盖的面积只有80平方公里左右。这里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多样性的食物来源,每年吸引近百万只候鸟来这里栖息或者过境。2002年,崇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复旦大学鸟类学教授马志军介绍,崇明东滩是我们国家,或者说整个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驿站,比如像大滨鹬这样一种鸟类,它们在春天迁徙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候,它们的体重大概有250克左右,这种鸟类它们可以连续飞行5天5夜。所以它们可以直接从澳大利亚跨过西太平洋,在5000公里的长距离飞行过程中,它们体重会减少一半。到达崇明东滩的时候,它们体重只有100克多一些,所以它们迫切需要崇明东滩这样一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休息的地方,补充能量,这样它们才能继续向它们的繁殖地,向北方飞行。崇明东滩对鸟类来讲,就相当于一个加油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加油站,有可能这些鸟类就没法完成迁徙活动,于是说它们的生命就没法延续。

然而,2002年之后,崇明东滩这个鸟儿的“国际加油站”面临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几年之中,这里的鸟类数量急剧减少。

鸟儿为什么不再来东滩?科学家研究发现,危机并不是来自人类的盗捕猎杀,而是来自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

汤臣栋告诉记者,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1979年,为了保滩护堤,促进陆地淤长,互花米草作为一种有益的植物被科学家引入我国,开始在我国沿海滩涂上广泛种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崇明东滩也开始引种互花米草。然而没过几年,人们就发现互花米草来了,新的问题也随之来了。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博介绍,互花米草会取代当地的一种植物海三棱藨草。海三棱藨草以往都是鸟类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很多鸟的食物来源,被互花米草取代以后,鸟就没吃的,鸟为食亡,没吃的,它肯定就不来了。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程师吴巍说:“这种青色的看上去非常柔弱、非常小的,就是海三棱藨草,旁边这个黄色的,看上去非常粗壮,长的高度也显然要超过海三棱藨草非常多的,这个就是互花米草。滩涂的植被带跟光滩、跟泥质滩涂的交界带,本来是最适合海三棱藨草生长的区域,但是互花米草非常迅猛地侵入到了海三棱藨草分布的区域之内,如果不对互花米草的分布加以人工干预的话,它将肯定会取代掉海三棱藨草。”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湿地生态学家陈家宽说:“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密度也非常大,它使很多底栖动物原来适合于芦苇、海三棱藨草和光滩的,就不能适应,所以这个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大幅度下降,鸟类的食物来源受到深刻影响。”

强势入侵的互花米草以每年增长2平方公里的速度霸占光滩,令本土植物一步步失去家园,到2005年已经扩张到七、八个平方公里,严重威胁到鸟类的生存环境。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治理互花米草入侵问题。两年的时间,生态专家们试验了化学试剂、火烧、反复割除等各种办法,来清除入侵的互花米草,但是,效果都不佳。

面对不断疯长扩张的互花米草,洒药不行,反复割除也不行,火烧也不能除根,搞生物防治又没有本土天敌,怎么才能真正斩草除根呢?经过反复试验,专家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

汤臣栋介绍,每年4月份它开花的时候,割5到10公分深的茎长,然后把水位蓄到七、八十公分,水淹大概半年左右,缺氧后它很快会死掉。

2013年,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下,一项国内外罕见的大型生态修复工程在东滩湿地开工了。工程的名称是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一条长达26公里的围堤修建完成,同时修建四座涵闸调节水位,围堤内20多平方公里的互花米草被分割成20个小单元,分别被刈割水淹。然而,用工程的办法修大堤、围歼互花米草的方案,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个项目耗资10多亿,可能不值得;也有人认为人工干预太厉害,会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介绍,在修建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说这里面总是有矛盾的。互花米草控制是全世界的一个难题问题,怎么样把它才能控制好,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得最大的效益。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博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修这个堤可能对生态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互花米草入侵,如果不控制的话,它把整个生态环境都破坏掉了,这样的损失我们是接受不了的。”

汤臣栋告诉记者,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明显。目前,修复区内95%的互化米草已经被斩草除根。

汤臣栋说,清除互花米草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优化鸟类的栖息地,吸引更多的鸟儿来这里。在生态专家的指导下,围堤内修建了完善的水系,开挖随塘河50公里,营造各类适合鸟儿栖息的岛屿、浅滩、沙洲、池塘近10平方公里,同时人工栽种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芦苇和海水稻,为鸟儿提供食源。

经过三年的努力,东滩湿地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在这个冬季开始显现,以小天鹅为代表的越冬雁鸭数量明显回升。观测显示,尚未最后完工的生态修复区已经吸引了整个保护区80%左右的鸟类。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互花米草的工程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现在的鸟明显比过去增加了很多,不仅仅从品种上面,也包括在数量上面。”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上海为了保护鸟类栖息地,投入巨资,科学施策,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之路。就在上个月,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众望所归,荣获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的未来才会光明。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2月11日 20:0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在岛的最东端有一大片湿地叫东滩湿地。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在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有近百万只次,被记录到的,就有290多种。所以,这片湿地也是我国国家级的鸟类自然保护区。而这个鸟类的天堂,却曾遭遇过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焦点访谈》 20170211 东滩湿地的生态修复之路)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