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洪水里漂来的亿万身家 20160720

来源:央视网2016年07月20日 22:3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看到芦苇长出来让盐碱地成了一片湿地,大家都佩服蔡云楼。可哪个水塘都长芦苇,蔡云楼费劲弄出芦苇和他的财富有什么关系呢?谁也没想到,蔡云楼早已靠这些自己长出来的芦苇大赚了一笔。

蔡云楼:芦苇作用性非常大,芦苇现在工业加工的纸张就是这种芦苇,所以芦苇我们的量每年都是在1.7万吨到2万吨,每年的总价值都是在一、两千万元。

徐志良:在我心目中他就是神,在我心目中他就是神,真正的神。

白长出来的芦苇卖了将近2000万,大家都觉得蔡云楼简直神了,这时,蔡云楼又垮下海口,说自己不花一分钱,一年还能多赚100万。可大伙听蔡云楼仔细一说,都笑了。

姜发:他说这个泥鳅你也不用去繁殖、也不用买苗它自然就生了,当时我们这些人认为不可能。

洪水里漂来的亿万身家

何凤林:起码我不信,不太认可,你要挖(沟)(泥鳅)鱼能在那里蹲着吗?因为有水的东西,是不是,不可能说这个(泥鳅)鱼就在那里蹲着不走。

原来蔡云楼想挖一条深沟把泥鳅从江里到引到自己的水面。大伙觉得游来一条两条还有可能,但是不下苗哪儿能凭空长出价值百万的泥鳅来呢?

不管别人怎么说,蔡云楼行动了,他在芦苇地里挖深沟,这个沟8米宽,3米深,就等把泥鳅引进来。

整个工程花了上百万元,但是最终能不能成,蔡云楼心里也没底。

两年过去了,蔡云楼说的成群泥鳅被打捞的情景一直没出现,就在大家都快已经忘记泥鳅这件事的时候。2005年12月,让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蔡云楼:事过两年以后,把冰凿开一看,确实像我当年想那样和说那样,凿开全都是这个东西。

记者:当时那个冰面一凿开。

蔡云楼:一凿开之后,泥鳅量非常之大。

记者:全是这个东西。

蔡云楼:全是这个东西。

记者:就在水沟里。

蔡云楼:对,就在水沟里。

王志国:以前这地方没看见过这么多泥鳅,这次整出来真信了,见效益了。

洪水里漂来的亿万身家

为什么蔡云楼挖了沟泥鳅就来了呢?蔡云楼了解泥鳅的习性,知道泥鳅喜欢找窄沟,游到沟里就会产卵,,所以他想到了挖沟的做法,但他没想到泥鳅的量比他预想还多,现在,每年冬季蔡云楼都能白抓500多万元的泥鳅。蔡云楼又是不投苗、不喂食,卖多少就赚多少。

连续做了三件让当地人觉得传奇的事儿,蔡云楼成了当地的名人,可是他却停不下来,2007年,蔡云楼养上了螃蟹,一个布局10多年的财富计划也浮出水面。

蔡云楼:企业创立那一天开始,就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也是叫一个长远规划,每一步实质都是为了实现农业粮食这个目标,其他都是过程,但那个过程,像盐碱地引进水来,把它翻过来长出芦苇,接下来养鱼、接下来养蟹,养蟹结束之后改变了水质、环境、包括土壤环境、都是为我们盐碱地水稻做得铺垫。

蔡云楼流转的土地中有18万亩都是盐碱地,这些地在当地人眼里根本种不出粮食。但蔡云楼在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就开始酝酿这个计划,他做的所有项目都是为了改良土壤。

从2009年年初开始,蔡云楼就拿出1000亩盐碱地尝试种植水稻。但是三年后不仅没有成功,团队里的专家也纷纷离开,水稻项目的管理人一换再换,光水稻的品种就试了20多种。

徐志良:像我们这些科研院所的教授都没整成,就我们是门外汉,根本不可能整成,我下去之后又换了四任场长,都不干了。

直到最后一个负责人离开,创业路上一直顺风顺水的蔡云楼沉默了,在水稻种植的研究上他已经陆续投入了1000多万元。看着几乎绝产的稻田,蔡云楼也面临创业10年中最艰难的抉择。

蔡云楼:在我的头脑当中对这件事情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对心灵的打击非常之大,我记得第二天我早上八点多钟起床,我照镜子看一看的时候,在我的鬓角上长了两三(根)白发,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原先我认为这是夸张的描写而已,但是我知道人真要是经历了绝望的事情,超过你心理极限的时候,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的。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20日 22:3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黑龙江省肇源县,蔡云楼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在他创业的十多年时间里,很多人都感觉到,他赚的钱好像总是意外而来。1999年,蔡云楼下海创业,在肇源县鲶鱼沟牧场发展水产养殖,现拥有六个生产基地,年产河蟹50万斤,淡水鱼150万斤,大雁3万只,大米2000万斤,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致富经》 20160720 洪水里漂来的亿万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