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高凤林:人生无悔献航天

CCTV专区 CCTV-3综艺频道 央视网2016年04月27日 16:47 A-A+

 

 高凤林

高凤林

高凤林

高凤林

高凤林

高凤林

人生无悔献航天

 

我叫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211厂的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国家高级技师。从参加工作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组织和领导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自1983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厂、院、部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多次获部、院级技术比赛一等奖,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奖章、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等先进荣誉称号30多项。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荣获全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二等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三项金奖。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把美好的人生年华与国家、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多病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弟4个人生活。一天,下班很晚才回来的母亲兴冲冲地把我们弟兄拉到街上,母亲指着天上那颗飞动的星星说:“看,快看呢!那就是我们国家放上去的卫星。”这时街上的喇叭已传出东方红的乐曲声,我不解地问:“卫星是怎么放上去的?”母亲茫然了,但马上摸着我的脑袋说:“快快长吧,长大了你就知道了。”这以后又看到过几次,每次母亲都显得十分兴奋。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因为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由于家境窘迫,我的小学和中学学费有时都是母亲单位组织上给交的,是党培养了我。当我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面临抉择时,母亲一句:报考七机部技校吧,去解你小时候的迷惑与梦想吧。从此,我便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年的技校学习,使我对航天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火箭发动机车间实习期间,焊接工段长、新中国第一代氩弧焊工,给我们讲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发展历程,讲25天生产完成25台发动机,即可歌可泣的“双二五”,讲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讲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鼓励。从中我体验到了工人师傅的艰辛与伟大。在人才济济的焊接组学习技艺,使我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刻苦学习、不加倍努力,怎么能成为他们当中合格的一员?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师傅们的悉心培养,我的专业技术提高很快,被评为三好学生。分配时,当得知我没有被分到发动机车间时,车间党支部书记、焊接工段工段长、班组长硬是找有关部门把我要了回来。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车间报到时,党支部书记的谆谆嘱托使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我们珍惜你是块材料,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你一定要努力,不要辜负了我们对你的期望呀!”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以不辜负领导、师傅们对我的期望。

然而,要真正成为航天工人队伍中的一员还需要经过艰苦的锤炼。为了掌握过硬的技术,我一面虚心向老师傅求教,一面勤学苦练,就连吃饭时也拿筷子练习送丝的动作,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1980年以后,人员流动加快,两年间带我的师傅换了四、五位,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使我师从多门。于是我细心观察、耐心体味,不但学到了师傅们良好的思想品质,技术上也汲取了各家之长,为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在车间领导和班组师傅大胆启用下,久已积攒的能量终于迸发出来。在当年331工程及团组织活动中,由于表现出色、进步快,我被评为厂优秀团员,并作为车间仅有的一名青年荣立了211331工程三等功。在国家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转移过程中,我厂、车间也在不遗余力寻求民品的突破。1984年,我被抽调到211厂支柱民品大型真空系列炉工段系统组。大型真空炉是填补我国热处理工业空白的一种产品,以前只有日、美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能生产,我国只能进口或采用落后的盐浴炉进行生产。在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的艰苦努力下,终于研制出这一系列产品,但由于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其中系统部分是工作源,抽真空、炉内的各种连带机械动作都要靠系统来完成,而系统的连接是空间结构,以前的方法是师傅们仍用放大样做实物来进行生产,有时一个实物需反复来做才能连接在炉上,既浪费了人力、拖延了生产进度,又加大了原材料的消耗。我虚心地向老师傅学习了放大样的技术后,觉得这种工艺操作方法比较落后。记得上学时就看到过的电影《青年鲁班》,那里描写的虽是建筑空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一切空间都能用几何和计算来表述。顺着这一思路,我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摸索,平生第一次向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发起了挑战。因为以前都是师傅怎样教,徒弟就怎样学的,这次在征得师傅的同意下,在师傅略带疑惑的目光中,我仅用了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一台份系统的焊接组装任务,而以前通常要用两至三天完成。领导和师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连说:“好样的,好样的!”并戏称我是“系统专家”。1985年,全车间37名一线工人一下就完成了45台真空炉,其中我和另一名青年同志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真空、液压、充气三大系统的焊接组装任务,提高工效5倍以上,节约原材料50%。这样算下来,每年仅原材料一项就可节约资金70万元左右。为鼓励我的成长,在车间师傅们的极力推荐下,单位领导把青年中唯一一个晋级名额给了我,所以说我的成长无时无刻都在党和人民的关心培养之下。

我总觉得人不能没有追求,而只有当人生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步时,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下,一些青年不安心本职工作,社会的影响或多或少地让我的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波动。组里的老师傅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主动找我谈心,告诫我凡是有成绩的人,都是排除干扰,持之以恒的。航天产品离不开高素质的操作工人,可要当好一名工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当个好工人呢?师傅说,必须上4 个台阶:首先要干得好,还要明白为什么能干好,要能说出来,并且还要写出来。老师傅的一席话是嘱托,更是鞭策,从此,我更加不懈地努力追求在航天操作岗位上的发展。

地面全箭振动试验对火箭的研制极为重要,在“长二捆”的研制中,航天部在一院专门设计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塔,其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材料特殊,常温硬度高、韧性好,含合金元素多,焊接时极易产生合金元素烧蚀,造成基材强度下降,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而此次焊接的焊缝强度要求不小于基材强度的90%,一级焊缝,要求高、难度大。为减小合金元素烧蚀,我和老师傅、技术人员仔细研究、分析,决定采用多层快速连续堆焊,使金属在熔融状态下尽可能减少停留时间,又不因冷却过快造成金属组织结构变坏。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度,连续不断地在高温下操作,我的双手被烤得发干、发焦、发糊,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可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我咬牙坚持着,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部院领导的好评,但我的手上至今还有因严重烤伤留下来的疤痕。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膜盒的焊接生产是一项工艺复杂程度极高的焊接工艺过程,它超薄,厚度不足一根头发丝,而且要求工装简单、方便,且精密度高,否则零件易产生波浪变形;同时对焊缝外形及内在质量要求很高,要逐一进行氦气检漏。应某研究所焊接研究室的邀请,我参加了这一课题,用积累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在工艺过程、夹具设计到焊接生产提出了很多建议,与科技人员一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这一急需的课题攻克下来,由于我不计个人得失、不分份内份外,不仅得到研究室领导的赞誉,而且和科技人员成了知心朋友,他们说:“小高既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工作又勤奋、朴实,这样的朋友我们爱交”,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后来,又协助开发研制了更薄的大型超薄波纹管,填补了国内空白。以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我国则完全依赖进口,这一成功表明我国此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成功用于上海单晶硅生产厂。

接连的成功并没有使我沾沾自喜,而是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或参加高考,或上电大、职大,而我却由于繁重的生产任务及大量的社会工作加之领导怕我学成跑了,故而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我找到领导说:“您就放心吧,我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补充营养,为将来在这个岗位更好地工作。”听了我的保证,领导终于同意了,欣慰地笑着说:“去吧,我们一定支持你,希望你学有所成。”就这样我终于利用一次献血休假的机会,于1988年考取了职大业余班开始了长达4年艰苦的业余学习。其间我边学习边实践,又攻克了氢氧发动机身部生产等难关,发动机内壁为铸铜、外壁为电镀镍的新型发动机,生产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不易溶合,易开裂。为此,某研究所试制了三种抗裂焊丝,但苦于无法比较。经分析,我决定采用大电流急收弧的方法,使三种焊丝的抗裂性能一目了然,为该发动机常温冷焊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发动机冷焊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氢氧发动机发生器的生产,焊接过程中由于材料特点,极易造成未溶合、缩裂等缺陷。为此我提出了几项新的工艺措施,使产品焊接合格率达100%,其中,与技术人员提出制造的拉间隙器获院科技进步奖。事实证明,只有时刻把握机遇的航帆,才能向理想的人生驿站驶去。

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熔焊是一大关键,有关人员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也未能取得突破。多次的失败,使单位领导一筹莫展,领导找到我说:“小高呀,我们是没有办法了,看你的了,你一定要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经过反复试验,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终于摸索出解决这一关键的办法。在半年的时间里,我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我坚持着,一趴就是几个小时不下来,从早到晚,过往的师傅打趣地说:“小高呀,你是和产品结婚了吧,一来你就抱着它不下来。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压在我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交付出厂。

为庆祝航天创建35周年,航天部里举办航天系统青工技术比赛,为使我能参赛并取得好成绩,厂、车间领导破例给我挤出时间进行训练,还从厂里抽调两名高级指导老师进行辅导。那时也正是我所学专业进行考试和课程设计,及新型号产品进行攻关的紧张时刻。为了能广收博取、全身心地投入,我吃住在厂里,白天穿梭于攻关现场、训练场、课堂,晚上抱着两摞厚厚的书籍学习到34点钟,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不到30岁的我头发竟一把把地往下掉。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院两次的理论选拔赛上我都获得了第一名,并最终在全航天系统青工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际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课程设计考试一次通过;产品攻关进展顺利,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91年我被破格晋升为国家级技师。我在其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

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在工人岗位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91年入党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

某重点型号发动机隔板的生产,以前经常出现缩裂、堵塞等缺陷,1993年更是在X光透视中大部分都不合格,须全部返修。对这一严重质量隐患,已是焊接组长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果断地向领导和技术人员提出必须改进旧的生产工艺,采用气托内保护,使焊缝不产生渣化下塌造成通道堵塞。领导和技术人员觉得有道理,决定采用。这一措施果然奏效,1994年的产品X光透视合格率一跃为100%,受到了检验部门及客户的奖励。

    有了领导和师傅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在长三甲三级氢氧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攻关中更是大胆施展所学知识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特别是在首台大喷管焊接中,它是复杂的变截面螺旋管束式,密密麻麻排列的248根微小方管组成,仅焊缝长度就有近900米;而且不允许有任何烧穿和焊漏,仅一根管子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台彩电,如有烧穿焊漏,损失将达百万。在首台大喷管焊接中,在同事们的配合下,连续昼夜奋战30多天,由于长时间操作,腰、手臂近似于麻木,晚上回家要用热敷才能减轻痛苦,但一想到这是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它的成功将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第二天又干劲十足地出现在工作现场,被大家誉为“青年生力军,我们的攻关尖兵”。焊接完成后,X光透视判定多处焊缝背部有裂纹,大喷管将被判死刑。为此,我认真地分析了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的知识,果断地提出这可能是假裂纹。厂发动机总师决定进行抛切分析、认真断定,结果证明是假裂纹,是由于焊漏与方管壁的夹角所造成的假象,并报请院总师系统研究通过,将第一台大喷管推上了试车台。

在大喷管大小端焊接过程中,把厚几十毫米与0.3毫米左右的管壁进行对接焊,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焊接中多次发生泄漏。我经过不断分析、研究,终于找出最佳工艺措施,利用高强脉冲焊,减小热输入,减少变形,攻克了这道难关,连续多台气密、液压试验一次通过,为确保发动机推力性能不因泄漏而受损做出了贡献。该项产品的攻关中我提出了利用高阶线性方程进行反变形控制的理论,在接受国家焊接协会评审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我也因此获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顾多年来安心本岗、立志成材并取得佳绩的原因,我深切地感到是心系航天的动力、是党组织和领导的关怀,是师徒间的情真意切以及亲人的理解与支持,促使着我克服困难不断进取,把无悔的青春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每当看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生产出的产品穿云破雾去遨游太空时,激动与兴奋、平凡与伟大交织的心情似香蜜样甜美,似甘露般滋润。

记得在一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钛合金自行车的生产攻关中,某研究所在与台方准备合资建生产线的过程中,遇到钛合金车架焊接这一大难关。此时,距台方规定的一个月的期限越来越近,已经过去26天了,而难题还没有被攻下来。这不仅关系到合作的成功与否,而且是检验大陆有无此项关键技术的生产能力问题。紧急中该所研究室主任亲自到厂里找领导协商,点名让我去援助。我不负众望,只用一天半就攻克了难关,4天之内生产了3台样车。如期而至的台商看到漂亮的样车连声赞叹:没想到大陆有如此生产能力,佩服!样车经过振动试验达20多万次,大大超过设计提出的振动2万次的要求。台商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到我这里来吧,我这里好温暖呀,工资高、产品销往欧美亚,而且还可以解决你的住房,你不感到荣耀吗?”我说:“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工资待遇嘛,我相信航天事业发展了定会赶上、超过你们;至于说荣耀嘛,你说它能有我们制造的火箭把卫星送入太空、把弹头打到太平洋荣耀吗?”听了我的话那位老板失望地摇摇头说,做出了无奈的表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组织、领导和师傅们更是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发展我入党、让我担任支部宣委和青年委员,领导还多次家访为我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由于工作和学习的繁忙,我无暇顾及婚姻大事,领导在车间大会上宣布:“我们有的同志为了工作顾不上搞对象,我要给他介绍,大家也要帮忙,有介绍成的,我给予奖励。”此后,在厂、车间领导以及广大职工的关心努力下,终于促成了我的美满的婚姻。不仅如此,组织上还帮助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我跟过好几位师傅,每位师傅都爱徒如子。与女友初次见面,45个师傅带着师母帮助相看,弄得介绍人大惑不解:“你们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看把人家姑娘吓着。”我母亲病了,师傅、师母们结伙去看望;冬天,几位师母主动给我织毛衣;由于工作忙加上母亲体弱需要照顾,有时我的穿衣都成问题,师傅们就拉着我进商店相互参谋着为我购置衣裳。有这样的领导、师傅,我怎么能不努力工作呢?

当然,我的进步里也离不开亲人的理解与支持。用一句“挽不回的爱情苦、还不清的感情债”来形容我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与女友由恋爱到婚后的生活更是充满着甘苦。恋爱时正是攻关的关键时期,天天加班到89点钟,星期天不休息,有时一个星期也见不上一面,偶尔见一面也是呆个10分、8分就匆匆离去,但当她知道我是因为攻关而没有时间陪她时,她理解地说:“你去吧,我等着你。”终于喜结连理,大家纷纷前来祝贺,新婚的妻子也娇嗔地说:“这下你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陪陪我了。”但刚到第三天,厂里的一个部门领导就登门探望了,一是表示祝贺,二是说明某大型军品遇到了难题,希望我能尽快帮助解决。我二话没说跟着他回到厂里。妻子怀孕了,想让我陪她多遛哒、遛哒,我说“没时间呀,这样吧,上下班你就别骑车了,走着权当遛街了。”我家离工作单位往返走路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晚上回家看着她那肿胀的双腿我心痛了。直到孩子出世,当我被人叫下生产岗位,拉着赶到她身旁,望着她因痛苦、极度疲倦而苍白的脸庞时,看到女儿那带着眼泪的睡态时,我的心颤抖了,我欠她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没过多久,我年迈的母亲不慎烫伤了双脚,没办法,我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急匆匆到单位食堂给母亲打出全天的饭菜送回家去,帮着洗涮、换药,因为晚上还要连续加班。多年母亲的养育之恩,甘苦的夫妻情份,多么想报答她们,但一想到国家的需要,我只能有所牺牲。

这些现实中的缺席,我很愧疚,但内心则是更加倍地对他们的惦念和爱。母亲是我特别敬重的人,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5岁开始,母亲就一个人带着我们兄弟四人生活,母亲很要强,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让人看不起、被人戳脊梁骨”,“要以诚待人,多为别人着想”。我们家特别好客,虽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但从小周边的孩子、同学就都爱来我们家,不仅我,我们兄弟几个都是这样,朋友多都喜欢来我们家。上班离家远的同事我经常请他们过来,给他们烧两个小菜。所以,我身上要强、坚韧也好,助人为乐、以诚待人也好,都有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我的孩子也很懂事,每次她从外地放假回来,饭后收拾的工作她都主动全包,学业也非常出色。对于妻子,更是一路在身边陪伴,为我分担了太多。我虽然没时间在实际中陪伴他们,但我以另一种方式深深地爱着他们,用我对自己事业的极端负责,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尊重,也为孩子做了榜样,同时我只要能有精力,都会加倍地去弥补家人。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我都要关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每次有外出的机会,我都想着给他们每人挑一件适合的礼物,带给他们小惊喜,却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只要有时间,家人的生日、纪念日我也会准备一番,也没什么太特别的,但做一桌子的拿手菜没问题,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觉得特别温馨。

梅花香自苦寒来,当看到一本本优秀证书,报纸上、电视里有我的身影时,母亲和妻子欣慰了:“去干你的事业吧,不用顾及家里。”应该说我取得的成绩里有她们的一半。

1996年春节,李鹏总理来211厂视察,当我作为当时的航天总公司唯一的一名先进代表随部领导接受总理的接见时,当我因激动而汗湿的双手与总理的手握在一起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理带来了全国人民的重托与希望,接见我这个普通工人,促使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奋斗、去拼搏,以更好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把青春、把终身都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为了适应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我院开展了大运载氢氧发动机前身的研制,为了获得国家立项,先期院自行投资、开发研制唯一的一套发动机系统,且是高压补燃结构。为了获得较高的强度,电铸镍外壁,采用镍锰组织结构,然而在发动机氢进口结合器焊接完成,进入压力强度试验过程中,却发现在结合器焊缝附近沿轴向存在13处大裂纹,急忙请有关专家会诊,判定为氢致裂纹。面对只此一件、被设计部门称为“金娃娃”的发动机身部,如果被判定为氢致裂纹,则无法补焊,只能报废,而这将意味着,整个研制周期要往后拖2-3年。我经认真查看,并根据发动机结构裂纹形态和组织结构机理仔细分析,确定应该是结构应力裂纹,可以挽救!在向院二总系统汇报后,得到了一定要挽救这台金娃娃发动机的指示,经艰难操作、努力攻关,终于成功地对这台发动机身部进行补焊,使研制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新型发动机大量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给研制带来了很多困难,我突破了多种材料复合异性接头焊,镍基合金富氩多层保护焊等理论禁区,使该型号发动机得以顺利进行。然而,就在曙光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突然接到总师的通知,用于发动机氢、氧泵前阀的一整套26件波纹管经过半年多的试验仍无法获得突破,甚至采用最先进的真空电子束焊也无济于事,一整套26件波纹管全部泄露无法使用,而且也是仅此一套,必须在原基础上修复。集团请专家会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紧急中,发动机总师找到我说:“小高呀,集团有指示,要求年底之前必须实现该型发动机的试车,并确定力保实现发动机的“三转一把火”。现在因为氢泵、氧泵的波纹管组件不能过关,研制根本无法进行,你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这是关系到该型号发动机能否争取到国家立项的大问题呀。”听到总师焦急的话语,我也感到压力与责任重大。我连夜查找资料,分析机理,制定可行性工艺方案,不分昼夜地攻克难关,与我配合的试验人员实在熬不住要求回家休息去,而我也体谅地让他们先回去,打压试验我自己来。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月,我天天连续攻关作试验到凌晨5点多钟,回家稍微闭一下眼,洗漱一下,吃点早饭,就又回到现场,继续试验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拿出了全套合格的波纹管组件,为我院确定实施的“三转一把火”做出了贡献。

长征五号先进上面级的发动机前身也是在年底争取国拨立项的关键时刻,在试车时出现了发动机内壁烧蚀。发动机总设计师焦急地请求援助,因为如果不能赶在年底之前完成验证性试车,拿到关键数据,国拨立项又得推迟一年,如果发动机返厂处理根本没有周期,且经济损失巨大。紧急中,我带领相关人员奔赴101站试车台。面对10米开外的大型液氢储罐和脚底下几十米的山涧,我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故障点无法观测、操作空间非常狭小,只能硬塞进一只手壁进去的超级困难的情况下,运用高难技巧和特殊工艺进行艰难的施焊。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失,那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故障点还没有被排除,我心里也焦急起来,满身汗如雨下。赶来助阵的发动机总设计师掩饰住焦急的心情,打趣地说:“高师傅,这道考试题可是够大的,这可是国际级的大考呀!怎么样,够难度吧!”我也回应道:“看来今天要栽在这里了!”我擦拭一下汗水,镇定一下思绪,又重新进行冲刺,终于赶在夕阳的余晖消失之前排补成功。在场的所有人员无不欢心鼓舞,为此,动力研究所特别给厂里送来感谢信。

经历了这些,让我充分意识到成功总是垂青于运用知识、积极实践,并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的人们。

    某重点型号产品的生产,有关单位一年多也未攻克的难关,我在公司总经理的直接授权下,集工艺、攻关、操作于一体,仅用三天时间就攻克,并拿出六件合格样品,一个半月完成批产任务,确保了我厂一亿产值的交付;某型号系列的发射车生产更是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焊接技术,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生产效率提高五倍以上,保证了发射车批产的要求,受到了工艺部门及客户代表的一致好评。其中发射车横梁的冷焊与变形控制论文,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从中确实感受到创造性地把知识与技术运用到科研生产实践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2003年当我作为110位来自全国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代表,(其中55位高层次科研人员、55位高技能人员代表)参加由中组部代表党中央组织的北戴河休假活动,受到曾庆红、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杨利伟、许振超等六位先进模范人物共同作为代表发言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份内之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所以在发言时我也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来自航天战线的职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请党中央放心,我们一定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产品。

此后,在各级领导和职工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又攻克了一系列难关,出色地保证了重点型号系列批产的需求。记得泵前阀组件的生产,以前在其它单位生产,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后来领导决定把这一任务交给我们组来完成。阀座组件是由上法兰为LF6铝合金,下阀座为LD10铝合金,中间为不锈钢波纹管软钎焊而成,这一工艺对我组来说属于跨行业生产,在这之前我们都是搞熔焊的。有关部门领导说:“沾不沾焊,沾焊你们就得完成,这是组织的需要”。说老实话,不是不愿意接这一任务,实在是在这之前我们对结构软钎焊一点概念也没有,面对组织的需求,我组织了部分组内精兵强将开展前期攻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面对大家的畏难情绪,我不断鼓励大家,失败是成功阶梯,一定要从失败中分析原因,找出成因机理。我亲自带领大家做实验,分析过程,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最后,终于和其他单位一道从复杂的近三十道工艺流程中,从这种阀的特型结构中,从钎接填充金属到钎剂的影响与制备等过程中,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控制和改进,使该产品的合格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提高到近百分之九十左右,满足了批产的需求。在院的专家评审中,对我们这一成果表示惊叹,这一成功,也再次揭示了发挥个人潜能,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创新交流,是不断走向成功的基础。随着科技产品技术内涵的提升,走合作创新,团队创新,集智创新之路,将是我们型号成功的关键所在。

200611月底已是严冬季节,我突然接到厂长的电话,说丁肇中的秘书打来了电话,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了我的消息,丁老有一个项目遇到了困难,请我出面去协助解决。丁老的秘书一会儿就到,并传真过来一张结构图纸让我先看看。傍晚时分,丁老的秘书来到了我车间,说:“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的项目,正在紧张地开展项目制造,预计2009年或2010年用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目前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要求你去前往解决。”丁老已经亲自给我们的院长打过电话,吴院长表示积极支持丁老对前沿科学的探索活动。一会儿,厂长打来电话说刚才院长来电话,让我明天就前往兰州协助解决丁老的项目难题,并嘱托一定要拿出看家本事,不能掉链子。我说:“厂长你放心吧,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尽力而为。”第二天一早,我飞赴兰州,中午时分抵达,接待我的上海交大的副校长边吃午饭边向我解释:丁老这次组织搞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是由美国国家能源部(EOD)的资助,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为主执行机构。世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合作项目,这次设计的ASM-02探测器使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它的磁性将是永磁体10倍以上,要用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探测三年以上(第一次搞的永磁体,在航天飞机探测了八天,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用丁老的话说,这次成也地球人、败也地球人,成了说明我们地球的人类文明已经达到能解开这个谜底的高度,失败了,说明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

前边已经来了两拨项目设计、策划论证人员,一拨是国际上的,一拨是国内的,每批10多位,设计和策划的项目实施方案,最终都没能通过国际联盟总部的评审认可,这次请你来也是帮助给看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听到这里我感觉压力陡增,丁老请的两批专家学者设计人员想必也都是顶尖高手,项目设计策划最终都没有通过,想必是工程的难度确实复杂巨大,上海交大作为该项目低温超导部分的主设计承建方,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制造方。来到“兰真空”,公司的总经理接待了我们,看到这次来了我一个人,不屑地说:你们前边来了两批人了,都没能解决问题,这次来了一个人,能干嘛!干脆按我们的方案干吧,出了问题再说。交大副校长说,丁老对这个项目很谨慎,不能出问题,否则影响和损失巨大。听了他们的对话,我要求直赴现场,了解设计结构、工艺状态和加工手段。第二天早上的论证会上,在听取了承制方的汇报后,也确实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这种复杂特殊结构上的特定要求,随着承制方汇报的深入,我的方案也渐渐浮出水面,当听完汇报后,我指出该方案按照现代传统的控制方法是无可挑剔的,但对待这种特殊结构,确实存在重大隐患,必须改变设计方案。当我把自己的方案合盘托出后,现场的设计、工艺、总师等人员无不点头赞许,上海交大的副校长也欣慰地说:“怎么样,这次请到高人了吧,看来丁老的疑虑是正确的。”会后交谈中,交大副校长的三句话,也颇耐人寻味,他说:一是兵不在多,而在精。二是看来,请专家也得请对了点。三是你为什么来了就能解决问题,你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你是二个角度看问题,看来高技能人才是大有用武之地呀!

两个月后,丁老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告知,我的方案已经获得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现在马上要进行项目实施阶段,丁老准备委任我以NASA特派专家的身份前往督导项目的实施,并已得到我们院长的支持。不一会儿,厂长打来电话说:“院长刚刚来过电话,你去吧!一定要为厂里、为咱中国航天人增光呀!”

2007年底,我和其他优秀人员一道作为探月工程突出贡献者,接受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我感到无尚荣光,那是党和国家对一名普通操作工人的认可。2009101日,当受厂、院、集团的推荐,以技能人员代表的身份登上60年国庆阅兵彩去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时,我感到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在各级领导的培养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我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和职工师傅们的希望,自己虽然工作繁忙,经常奔波于生产现场、各种评审会、交流、培训等活动,但更重要的还要带好我们班组团队,培养更多的有志新人,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着发动机焊接的大型关键设备更多地引进、技术快速升级、型号产品进入成型攻关阶段,我多次被指派以公司工艺专家身份参加大型关键焊接设备评审,参与相关技术升级研讨会和复杂关键技术攻关会议,力荐陈词,为单位焊接技术及型号产品工艺技术的掌握,做出积极的贡献。

进入2010年以来,长征五号的研制进入转阶段,型号产品要模拟使用状态下的试车中接受考验。这样的试验,也是为了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解决。长征五号发动机的推力室,设计提出要加装稳定装置,但是如何固定呢?如果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部位位于头部喷出火焰的地方,焊接处根本经受不住火焰的冲刷,难以满足要求。为了避免这一难题,国外采用的是粘接技术,但这是国外专利,我们并不掌握。时间紧迫,我提出了大胆采用低熔点氩弧钎焊的方法进行连接。接下来,如何避开冲刷的区间是要解决的关键。经过与设计人员讨论,计算出了冲刷的温度区间,确定出施焊的位置,最终创造性地解决了推力室头部研制难关,试车考核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这一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开辟新路,为加快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长征五号发动机喷管加强箍的焊接中,我及时预测到风险,并据理力争,帮助型号的研制规避了风险。为了控制变形,设计要求采用氩弧钎焊的方法,但是钎焊对基材会造成损伤,连接强度等都不如熔焊。而熔焊在变形控制上虽然不如钎焊,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克服的。我认为,钎焊对基材损伤的危害更大,建议采用熔焊。开始,设计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力荐改变工艺模式,一定要用熔焊。在我的坚持下,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通过实施熔焊并研究采用控制变形的方法,最终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喷管延伸段关键部位大小端集合器的研制攻关中,我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和顺序,采取强制约束焊接应力反作用等措施,保证了该型号发动机多次长程试车的圆满成功,为转阶段研制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低温钛合金接头,由于采用了新的材料,焊接后出现成批的气孔,试车多次出现断裂。我通过改进工艺方式,减少了缺陷的产生,并增加焊后热处理等措施,解决了焊缝断裂失效的问题;长征五号上面级发动机上的氦换热器,因为设计结构有盲区,一打压试验就爆,补焊也不行。我指出了产品设计结构的问题,并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最终成功,保证了试验节点。后来,设计还按照我的建议改变了产品的结构,在后续的试验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发动机头部焊后出现了裂纹,我综合运用知识,拓展思维,找到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钎焊附着物的影响,成功解决了问题。

多年来,我们同样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的实现,通过科技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的劳动强度。早前引进的一些设备,对焊接产品的限制条件很苛刻,要求发动机导管的焊缝对接间隙要在0.08毫米以下、错边量在0.03毫米以下才能适用。我们发动机上的导管形状弯曲复杂,设备难以满足这类产品的焊接需求。但我认为,用知识和经验完全可以拓展设备的“极限”,进一步满足我们所需。通过不断试验摸索,与调试厂家共同研究改进,从起弧点的控制、变型趋向等方面进行焊接过程优化。最终,设备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使壁厚为1毫米导管的焊缝对接间隙在0.8毫米、错边量在0.3毫米的产品都可以进行生产加工了。我们以人工智能,实现了对自动化设备的开发,拓展了设备加工对象的适用外延,可以更广泛地用到我们的产品中。设备人员也十分满意和感谢我们对自动化设备在性能提升、性能保证上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设备研制单位的认可。

在焊接机器人方面,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模式等都已经比较落后,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在第二台大型焊接机器人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让设备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操作模式,模拟人的“柔性”,我从反馈速度、整体布局、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想法,以满足后期先进产品的加工需求。现在,机器人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模式,可以完成发动机喷管空间曲线的智能化操作。在和设备集成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焊接设备自动化控制和应用水平,已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20123月,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高凤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工作室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集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培训基地与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合作;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经验,实现全国高技能人才规模化培训。

工作室主攻焊接加工专业,有成员19人,其中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工艺专家6人,技术人员5人,汇聚了众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依据工作室的技能培训职责,建成了工艺专家组、技术研究组、科研生产组以及技能培训组四个小组。我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工作室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审定工作室的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人员的培训计划、协调工作室与校企的交流活动等。工作室依据管理制度规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传、帮、带,实现工作室绝技绝活首先在工作室内部成员中传承,整体提升技能、技术水平,并通过工作室的培训基地,大力培训青年技术技能骨干。

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完成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开展如“提高发动机组件批生产焊接质量研究”、“不锈钢和铝合金异种金属CMT焊接工艺研究及应用”等众多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外,还注重成员对技术工作的总结、提炼,推广工作室高技术人才的绝技绝活等创新成果,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工作室开展系统内外的技术交流活动40多场,共1000多人次。






收视TOP榜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