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蜜蜂蜇是拍摄途中的小插曲,蜂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他们每个人不知道都被蜜蜂蜇了多少次,但很多蜂农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跟着的这个带头大哥崔红旗,曾经见到蜜蜂的样子比我们摄像被蛰更不淡定。
老婆高玉梅:见了蜂箱绕着走,就是怕,躲着跑。
记者:这么夸张。
老婆高玉梅:真的,他不愿意养,就是蛰得疼。
崔红旗:每次蛰了以后开始疼,后来肿,又难看,当时不想从事这个行业。
崔红旗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养蜂世家,父母和家里三个姐姐都靠养蜜蜂为生,1993年,高中毕业后崔红旗说什么也不肯和家人一样,除了害怕蜜蜂,他有自己的想法。
崔红旗:当时很排斥养蜂这个行业,长大后不想养这个,因为看到爸爸妈妈也很辛苦,看他们在外漂泊,也经常不回家,就是感觉父母心特别狠。
当蜂农辛苦,追着花期跑,到哪里都是这样一顶帐篷,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心气高的崔红旗说什么也不愿意养蜜蜂,虽然家人反对,但父母还是尊重他的想法,给崔红旗花5万元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但谁都没有想到,三年时间,崔红旗开货车不仅没赚钱,还欠下了七八万元债务,选择了几个行业后他还是硬着头皮接手家族事业——养蜜蜂。
1997年到2003年,崔红旗走南闯北,四处采蜜,就在这时,他表现出和普通蜂农不一样的一面,崔红旗一边自己养蜜蜂,一边记录着各地不同时节的蜂蜜产量和蜂农的联系方式,到2003年,崔红旗积累了满满的几本笔记,自己对养蜜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婆高玉梅:非常爱小蜜蜂,看到蜜蜂在树上,要是没有回家,他晚上看见了就把它捧回家,摆在箱子里,就是那种痴迷。
崔红旗:蜜蜂就像一个家一样,它很团结,分工很明细,干活也任劳任怨,我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之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也锁定这个行业是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干着干着就爱上它了,就不离不弃。
除了对蜜蜂的情感,崔红旗也看到了蜂蜜未来的商机,2003年,崔红旗成立了芜湖市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有50几个农户跟着他一起养蜜蜂,崔红旗负责收蜜,再帮农户卖出去,每年几百吨的产品让他练就了一身识别蜂蜜的本领,蜂蜜好不好,他有很多妙招,记者去采访时,他就想考考我们。
崔红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两瓶都号称是紫云英蜂蜜。
记者:我看这个外形好像也都是一样,看颜色没什么区别。
崔红旗:对,先装等量的蜂蜜进去。
记者:我装(2号小瓶包装)的,你装(1号大瓶包装)的。
崔红旗:好的。
记者:我这瓶是52.7g,你的是53.1g,差不多了。
取等量蜂蜜,再加入比蜂蜜多两倍的水,让两瓶的重量一致。
记者:加完水后这两瓶都是182g,这个是我的(蜂蜜),那个是你的(蜂蜜),咱两分清楚了。
崔红旗:颜色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记者:对,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崔红旗:现在开始摇晃。
记者:摇晃,拧紧了。
崔红旗:用力摇晃。
记者:预备开始。
摇晃一分钟后。
崔红旗:放在这里。
记者:现在已经看出来有不一样的地方了。
崔红旗:你看,一个泡沫很丰富,一个没有泡沫,你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吗?
记者:不知道,现在看起来,一个纯白色有泡沫,一个是黄色的,晶莹剔透,这个哪个好哪个坏。
崔红旗:肯定是这个(有泡沫)的好了,因为这一瓶可能是有问题的蜂蜜,它没有活性酶,你看真正的蜂蜜酶质很好,它有很丰富的泡沫。
记者:那像我们普通消费者自己简单做这样一个实验就知道蜂蜜好坏了。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25日 22:0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他从小怕蜜蜂,见了就跑。但命运却让他在20年里和蜜蜂相伴。普通的蜂蜜,在他手里变化多端。他的思路天马行空,让蜜蜂听话,在瓶子里筑巢。安徽芜湖的崔红旗,养蜂二十年,从传统到时尚,靠着小小的蜜蜂,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致富经》 20160425 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