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爬沙虫诱惑(20150911)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11日 23:1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七套《每日农经》官网  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47—22:0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22—13:42

  水中藏着小精灵,大受追捧竟是虫,稀奇古怪巧开发,水中人参爬沙虫。

  每日农经 昆虫菜单:爬沙虫诱惑

  六月底的一天,烈日当头,节目组拍摄当天最后一个镜头。

  记者 李含晔:这就是我今天的所见所思所想。行吗这条?

  编导 杨公元:行。

  李含晔:可以啊?行,收工。

  拍摄完毕,记者含晔像往常一样,和同事们一起整理器材,可是,当天是她的生日,所以一切都显得跟往常又不太一样,特别是她即将收到的这份礼物。

  当地村民:祝你生日快乐。

  村民: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偏僻,这是我们当地的一道美食,让你来尝一下。

  从高高的河岸下来,趟到水中央,水流十分湍急,傣族乡的乡民们把手伸进河水,一点点摸索着,只因为这河里隐藏着他们要找的一种怪虫子,抓捕过程十分惊险刺激。到底是什么,挑动了所有人的快乐神经?

  村民:一天能摸上400条吧。

  村民:一条五毛钱。

  村民:一个月四五千元吧。

  刘胜达的客户正从四川赶过来,客户这次要的货比较多,他心里盘算着,自己究竟还有多少存量?从这水池上面望下去,似乎清澈见底,除了石头,什么也看不到。他的虫到底在哪儿呢?

  李含晔:虫子啊?看着好恶心。

  村民:对啊,这个虫挺好吃的,专门为你做的生日礼物。

  李含晔:给我吃,我坚决不吃这个。

  村民:吃吃看。

  众人:吃一个。

  李含晔:不行,我心理障碍。

  众人:吃一个。

   李含晔:在折磨我吗?我想吐出来,不想咽下去。这味道是这样子的,刚吃到嘴里感觉好像会爬似的,特别恐怖,你看有很多小爪子。但是一咬完完全不一样了。 炸过,而且酥酥脆脆的,而且这里面的肉有一种蛋白质的香味。特别清香在里面,味道久久挥散不去。好像还不错,我再吃一个,这是头啊,我再来一个,礼物不错。

  这种虫子到底哪里找到的呢?乡民们说,只有把手伸进湍急的水流,用力翻开河底的石头,才有可能找到这种被当地人称作是沙坝虫的奇 怪生物。沙坝虫也叫爬沙虫,体长10厘米左右,头上有一对夹子,夹人很疼,身上还有很多触角。这让它显得尤为丑陋狰狞,不要说吃,单看一眼就让人心惊胆 战。在水流湍急的河里捉它,不能害怕,还要眼疾手快。

  村民:又翻出来一个。

  李含晔:大姐,真奇,一捞一个,我怎么没看到?

  村民:在石头底下,你要亲自翻一翻才看得到。

  李含晔:哦,翻一翻?

  村民:翻一翻。

  李含晔:那我不敢,我怕咬。

  村民:不怕的,你翻吧。

  李含晔:又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翻石头。

  村民:在石头底下。

  李含晔:这石头好沉。

  村民:你摸呀,摸到了吗?

  李含晔:没有。换地,这里都被大姐摸光了。啊!

  杨宝剑:疼吗?

  李含晔:疼,不疼。

  杨宝剑:到底疼还是不疼。

  李含晔:不疼。

  杨宝剑:咬着肉了你都不疼?

  李含晔:没咬着肉,咬指甲了。

  杨宝剑:那你喊啥?

  李含晔:我害怕。咬着了!

   黑乎乎的爬沙虫浑身都是触角,看起来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不过它最厉害的武器是头上的这对夹子,不仅能夹人,连自己的同类也不轻易放过,所以,爬沙虫显得 不是那么合群。其次,爬沙虫还有一个带倒刺的尾巴,这条尾巴尖锐有力,从而协助爬沙虫在湍急的河流中不至于被轻易冲走。所以在外人看来,爬沙虫似乎恐怖异 常。

  养殖户 刘胜达:其实它很胆小的,一弹就变一下,你看。

  李含晔:我试试,不会咬我哈?太好玩了,跟弹弹珠似的。

  刘胜达:其实它更加怕摇,你一摇它就晕。

  李含晔:我摇?

  刘胜达:对

  李含晔:摇啊。

  刘胜达:你摇管什么用,摇这个虫。

  李含晔:摇这个虫。

  刘胜达:对。

  李含晔:早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其实爬沙虫咬人只是应激反应,它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养殖户刘胜达的儿子不到两岁,耳濡目染,已经能和爬沙虫和谐相处。记者含晔虽说初来乍到,也在尝试着跟爬沙虫来个亲密接触。

  李含晔:这个感觉真不好。

  李含晔:这是我眼神不好,还是你的水太干净了,怎么一点食物残渣都没有啊?

  刘胜达:它就是吃水下的微小生物。

  李含晔:所以你也不喂东西?

  刘胜达:不喂。

  李含晔:那成本省了。

  刘胜达:对。

   刘胜达所说的微小生物,其实就是指同样生活在水里的小昆虫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再也没有饲料添加了。不过这些小昆虫到底是从哪里来呢?让人更为疑 惑的是,爬沙虫养殖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变差也是导致近年来西南地区野生爬沙虫逐渐减少的直接原因。那这个养殖场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

  养殖户:这个水它要干净的水,对水的要求相当高,我们的水从上面的山上直接流下来的,山泉水。

   沿着出水口逆流而上,越过每个池子的过水口,再找到整个养殖区的进水口,再往上找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条小溪。小溪不大,但水流很急。小溪边上时不时有 人,而这些人竟然是在捉爬沙虫。这里的爬沙虫除了个头稍小,几乎和养殖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养殖用的水,原本就是适合爬沙虫存活的。

  刘胜达:我们就看它这个地方好,随便引进来水,我们就把水引下来。

  离养殖池不远,还有一个网棚,据说也养着爬沙虫,不过里面水流淙淙,绿树成荫,记者含晔不解的是,同样是养,环境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李含晔:这是什么?长得青苔吗?也不像。

  刘胜达:这个是爬沙虫的卵。

  李含晔:卵?

  刘胜达:对。

  李含晔:这么大个的卵,对了,有卵,那虫子呢?

  刘胜达:虫子?你看下虫子也有啊,在这里。你看,刚孵出来几天的。

  李含晔:难怪我没看出来,这么小,多少天能孵出来?

  刘胜达:18天孵出来。

  这个特殊的网棚,其实是一个孵化室,专门孵化幼虫。这个孵化室的水路设计更加特别,水的路线在棚里百转千回,曲折回环,恰似一个个U型弯道。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呢?

  刘胜达:你看它是一个小的棚,水路弯来弯去,它就相当于三四百米的小溪一样的。

  十几条水道如果取直,虽然长度不变,但它竟然会变身成一条300多米的小溪,既保证了水流,又大大节约了空间。不过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棚里的植被,这一棵棵树木,难道是景观设计吗?

  李含晔:刘大哥,我一直想不明白,你种这么多树,什么用?

  刘胜达:因为你看不见,所以你不知道,我帮你找一样东西,你看。

  李含晔:吓死我了,这个是死的吧?

  刘胜达:这个是死的。

  李含晔:这是啥虫子?

  刘胜达:这个是爬沙虫的成虫。

  李含晔:长翅膀了,一下认不出来了。虫子跟树有啥关系?

  刘胜达:它到十一二月份的时候,它就会爬到树上去吸这个汁液。

  李含晔:原来这么回事,我一直以为人家种的是风景,原来人家种的是风味。

  在当地,爬沙虫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乡民们在闲暇时去河里捞一捞,算是个不错的兼职。当天下午,很多乡民把捉来的爬沙虫运到收货的地方,五毛钱一条卖掉之后,结束了一天的辛劳。第二天,刘胜达的四川客户也到了。

  赖万友:我们那边虫子少了,因为金沙江流域的环境没有这边好,再一个这几天发洪水了,那边没有虫了。我们当地家喻户晓,都晓得这个是好东西,不光是我们四川人喜欢吃,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像广东、北京、重庆,那些地方我们都发。

  爬沙虫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一带,以四川为最多。近些年爬沙虫的数量越来越少,而市场上的需求却并未降低。很多的交易,都是论条来买卖。

  刘胜达:除非你没有,有都卖得出去。

  经销商:卖都是论条卖,6元,5元一斤,反正不一定,如果卖冻货的话也就是二三元、一元多一斤,都卖。

  刘胜达:二三十万,现在我们一年出栏。

   爬沙虫养殖在国内刚刚兴起,除了对水质和环境有较高要求,养殖成本并不高,然而,它的养殖技术并没有很完善,投资者还需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摸索,以应对 养殖风险。爬沙虫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做法很多,适合“生打熟补”,生打即酿酒,熟补就是烹制各种菜肴。最简单的是掐头去尾油炸,这个在当 地最流行。当地还有一种特殊做法,煮熟以后,扒皮做汤。吃法多种,不过在外人看来,会有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感觉。不过吃过的人看来,确实是一道难得的 美食啊。

  消费者:如果是把皮去掉,做汤的话,然后吃着好像皮皮虾,特别鲜。

  消费者:吃惯了,它那个味道香,一个传一个人,就慢慢传多了。

  李含晔:这就是我给您介绍的昆虫菜单,最惊心动魄的一份菜单,也是我收到最意外的生日礼物。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提供,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每日农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47—22:0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22—13:42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11日 23:11

视频简介:水中藏着小精灵,大受追捧竟是虫,稀奇古怪巧开发,水中人参爬沙虫。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