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314 小丫跑两会——山西:要作优秀的文物保护大省

来源:央视网2015年03月14日 22:3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大火焚烧过后的废墟,拆、盗过后的累累伤痕,不仅是古建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今年一月,我们的记者报道了山西古建被拆、被盗、被破坏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节目播出后,山西政府高度重视,在两会期间,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接受了小丫的专访。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根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显示,截至3月7日14时,本次政协大会共收到提案5857件,经审查立案4984件。本次政协大会上,我特别关注了一位委员,77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的一句话让很多网友为这位老委员点赞。她说:“中国顶级的文物古迹亟需顶级的管理。把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拆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哪儿?子孙会骂我们败家!”老委员的话表达了她对文物保护的担忧。的确,由于保护不到位,许多珍贵古建、地上文物,因为人为损害而面临破败、被盗、被卖、被拆的威胁。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厚重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大火焚烧过后的废墟,拆、盗过后的累累伤痕,不仅是古建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今年一月,我们的记者行程上千公里,报道了山西的长治、晋城、临汾、晋中等地的古建,被拆、被盗、被破坏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再来看看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的情况。

  坍塌烧毁被破坏 古建缺乏保护怎么办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雪峰:我现在是在长治市壶关县的秦庄村,我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秦庄东岳庙。根据文物部门的鉴定,该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2004年,该庙被定为了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这样一个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多年的缺乏维护,现在导致了一个面阔五间的大殿,已经坍塌了四间,只剩下一间的屋顶在摇摇欲坠。

  记者李雪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个里面的顶子已经完全坍塌下来了,那么坍塌下来的大梁就已经散落在了地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些木质大梁上面写着捐资人的名字,还能清晰地能够看到。而且这个大梁上已经布满了虫眼,这些木质已经酥掉了,已经完全地就腐烂了,一捏都成了粉沫状。由于屋顶坍塌下来以后,这些散落的琉璃已经遍地都是,这样的琉璃,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个琉璃的色彩还是非常鲜艳。这些地上的大梁最粗的直径应该得有六七十公分粗,就这样粗的一根大梁也已经断裂了。

布满虫眼的木质大梁 上面写着捐资人姓名

布满虫眼的木质大梁 上面写着捐资人姓名

  唐大华,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创始人。唐大华告诉记者,2012年他发现省级文物秦庄东岳庙常年缺乏维护,损毁非常严重,随即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了这一消息,呼吁政府尽快抢修维护,可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秦庄东岳庙依然没有得到保护,受损情况越发严重。更令人担心的是,不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如此,就连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也命运堪忧。

  记者李雪峰:我现在是距秦庄东岳庙100多公里以外的晋城市泽州县川底村。我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川底佛堂,2013年川底佛堂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可以看到房顶也已经坍塌,主体结构仅靠着这样几根木棍在做着支撑,看上去是岌岌可危。

  唐大华:最危险是这儿,大梁整个在露天淋雨,这个大梁一旦朽断了,整个屋干,因为抬梁式建筑,就靠这么一层层梁抬上去的,这是最底下一层大梁,它一旦要朽断了,整个就掉下来了。

  我们的记者在山西古建文物走访调查时发现,像秦庄东岳庙和川底佛堂这样,由于常年缺乏维护,属于自然损毁的,在损毁的古建文物中占有绝大比例。由于缺乏管理,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毁是古建文物受损另一个重要原因。

  太谷圆智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香客众多。2015年1月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山西晋中市太谷县范村的圆智寺,前来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但该寺却大门紧闭,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跟随香客一同进入了寺外的办公区。

圆智寺外观,大门紧闭。

圆智寺外观,大门紧闭。

  圆智寺工作人员:不开放,不开放。

  记者:这边为什么不开放呢?初一、十五不是都可以上香吗?

  工作人员:文物局不让开,那个殿烧了,火烧了,所以不让在里面烧香,三月初一着了一把火。

  通过与寺院工作人员再三沟通,最后寺院工作人员同意了记者进入圆智寺。圆智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其过殿千佛殿是我国罕见的无梁大殿。根据资料显示,在千佛殿的四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绘满了佛像,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而当年画师们所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这也成为了该寺最大的亮点。遗憾的是,2014年初的一场大火,将这座大殿连同壁画一同付之一炬。

  记者:我看壁画这些怎么都已经发黑了,是被熏的吗?以前也是这个颜色吗?你当时来的时候?

  唐大华:不是,原来这个颜色很鲜艳,这个黑的,这是过去的红色,过去红色用朱砂朱砂一遇高温以后就变黑了,就变成黑色了。这个东西是不可逆的,没有办法恢复了。不是一层灰一擦掉了,就完全不可逆了。

大火一炬,珍贵壁画已然熏黑。

大火一炬,珍贵壁画已然熏黑。

  古建筑载附着历史的灵魂,被称为一个地方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面对偷盗、人为破坏、自然损毁、失火等诸多难题,古建筑保护成了文物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作为古建筑大省的山西,面对遍布全省的古建筑,又该如何留住这些历史的记忆呢?
  王小丫:山西省自古就是一个文物大省,那么到目前为止,当今在册的就有2.8万处这样的一个建筑的遗存,可以说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一个省,你觉得在保护古建筑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张复明:我们山西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博物馆,确实文物遗存比较多,我们自己总结有这么四个特点,叫数量大、分布广、价值高、险情多。在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文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我们所调查的情况,国宝级的文物,古建筑有险情的,大概占27%,省宝级的占40%,而市县以及一般性的文物有险情的,我说的是不同程度的险情占80%左右。

  王小丫:这个比例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张复明:那么对于市县这一级来讲,点多面广,山西有119个县,每个县都有文物。那么一直以来,山西的文物资源,既是我们山西人民引以为荣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努力要确保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该说认知水平上有的还是认识到了,也比较重视投入的力量,投入的资金也不少,有的县的话,一年一千多万,将近两千万,这投入力度是相当大了。有的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那么这些年情况并不乐观,从“十二五”以来,这四年,我们有16个县文物的投入是零。

  张复明委员介绍说,一方面山西省各市、县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思想意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市地方财政的收入水平不同,在古建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方面差距比较明显,所以造成了一些地方古建保护工作滞后。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也注意到,发展经济与文物保护,有时候会产生冲突。是选择保护古建还是牺牲古建发展经济,往往直接考验着地方政府决策的定力。

  保护古建还是发展经济 如何抉择考验政府决策能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雪峰:我现在是在晋城市泽州县的半坡古村,该村曾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先祖居住的地方,全村有明清时期的院落古宅多达六七十处,其中有很多建筑考究的古观寺院也分列在其中。2007年,该村被认定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同年,当地政府又以煤矿开采,水井枯竭为由,将全村的近200户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又以复垦的名义将这里的古宅进行了拆除。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半坡村村民陈芒户:以前都是古宅子。

  晋城市泽州县的半坡村村民陈明贤:这个房子是陈廷敬他舅舅的房子,这是明朝建筑。现在夷为平地了。

如今的半坡古村已经被拆毁 千疮百孔

如今的半坡古村已经被拆毁 千疮百孔

  根据资料显示,半坡古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主要以四合院形式为主,村内较完整的院落有十余处,民居近百处,层楼叠院,气势轩昂,院落里木雕和砖雕的饰物,做工精细,雕刻精美,但现如今这些古宅大部分被拆毁,被夷为平地。剩下的几座建筑,也已经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陈明贤:原来这个地方很好,过去全部是青石的,比这个还漂亮,刻的有花。最后把搬走以后,把这个住处拉倒,他不拉倒,根本就弄不开,偷都偷不走。

  被盗贼洗劫后的村子,现在千疮百孔,价值高的石雕,碑刻、建筑构件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就连古砖也成了偷盗者的目标,陈大爷家墙体上的砖已经被偷走了一半,陈大爷告诉记者,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在新村的房子上签字,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产,不能在他的手上说没就没。

村民搬迁之后 古宅建筑构件遭洗劫

村民搬迁之后 古宅建筑构件遭洗劫

  陈芒户:按我来说,我今年都60多了,只要给后人留点东西,这个东西说给后人继承,给世界继承,给泽州继承,是这个目的。并不是我要钱,你给我30万,我就拆了,你给算了,不是这个事情。

  王小丫:山西的文物多,大家都知道,而且山西还有一个特点,比如说某一处古迹的下面可能就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可能是煤炭,这两者怎么去平衡。

  张复明: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说实话,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我们政府的职责,党和政府的职责,那么同样我们传承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文物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90个县,地下有资源,119个市县里面,90个县有资源,同时我们119个县里面,县县有文物。

  王小丫:那就是文物和资源的矛盾。分管保护文物摆在您的面前,是保护这个文物,还是挖这个文物下面的资源,您是怎么选择?

  张复明:是这样,首先有法律规定的,那我们是坚决要按法律规定,《文物保护法》规定,只要你的开发活动对文物可能会带来损毁,那就必须停止开发。那么对于高等级的,高品质的文物,那必须是绝对保护,没有任何伤害的余地,如果法律有明确规定,那必须守法。你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公民,你如果胆敢去违法,那法律的制裁会等着你。所以这一点大家的意识是有了,但是说实话,即使是我们不断的宣传,从政府角度加强管理,仍然应该说还是有一些情况在发生,比如说你们所报道的,我们晋城的那个市级文物,是一个古村落,那么这个古村落有一部分明清的建筑,同时这个矿产资源的开发对这个建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那么这个事情我们正在调查,我们调查清楚,我们会根据调查的情况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张复明认为文物与资源的矛盾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张复明认为文物与资源的矛盾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在古建筑的保护中,除了风吹雨淋的自然损害、发展经济的人为损坏以外,古建本身的价值也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疯狂。盗窃、贩卖始终是威胁古建保护的最大杀手。

  古建黑市占地百亩 打击黑色产业链完善保护制度是关键

  照片上这对互相守望的石质石狮柱础,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始建于清代,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样一对活灵活现的石狮,2011年却被一伙盗贼偷走,至今下落不明。

  2015年1月21日,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石狮子被盗的地点,长治市壶关县骞堡村。提起石狮子被偷的事儿,当地的村民无一不感到惋惜。

  记者:丢了好几年了吧。

  村民:希望找回来。

  村民:找回来谢天谢地,太心疼了。

  长治市壶关县骞堡村村民牛彦平:你看里面这个,这个里边,就在这个里边房子里,他们就把这个石头戳开,抬起这个柱子来抽出来。

  记者:那实际上这个也不好弄,等于是背着这个碑的。

  牛彦平:对。

  记者:那怎么能,这个也很厉害。

  村民牛彦平原先是骞堡村的村支书,他告诉记者,因为村里的这对石狮子漂亮,所以早就被盗贼盯上了。1999年的时候就有人来偷过一次,不过那次盗贼们并没有得手。

  牛彦平:它是用的三轮(摩托车),上了三轮以后,就一下(石狮子)翻下去了,听见我们都出来了,他就跑到上面了。

  由于及时发现,已经被偷走的石狮子还是被村民们抢回来了。打那以后,为了防止有人再来偷石狮子,牛彦平和村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

  长治市壶关县骞堡村村民王加祥:带上我们20多个人,拉过来,抬进去,慢慢的拖进去,又用水泥筑上,就这样还让你家偷走了呢,什么办法也没有。

照片上栩栩如生、雕刻精美的石质石狮柱础已然下落不明

照片上栩栩如生、雕刻精美的石质石狮柱础已然下落不明

  记者在骞堡村走访时发现,村中院子门前的石狮子丢失现象严重,已经所剩无几。在一位村民院子的门前,仅剩的一只石狮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么另一只去哪儿了呢?

  长治市壶关县骞堡村村民李月一:这个被偷了呗。

  记者:被偷了。什么时候偷走的?

  李月一:半年多了。偷的时候是半夜偷的。

  记者:您知道吗?当时。

  李月一:不知道。起来人家就跑了。

  李奶奶今年已经是81岁高龄了,对于频遭盗贼的侵害,看着一对好端端的石狮子只剩下了一只,李奶奶显得即气愤又无奈。李奶奶所在的骞堡村,是一个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保存相对比较完整。像王大爷、李奶奶家这样的老宅院,村子里有十余处,但由于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许多房子都已经无法居住。很多人都纷纷搬离了老宅子,留下住在这里的人,已经是聊聊无几,村民说看着这样的老院子,一天天的破损衰败,老文物一件件丢失他们很心疼。早日把古村的房子修缮起来,保护好这些文物不在丢失,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一位村民院子的门前 石狮子仅剩一只

一位村民院子的门前 石狮子仅剩一只

  李月一:我希望政府把我的房子修起来。

  吕其龙:希望保护起来,希望政府保护起来。

  长治市壶关县骞堡村村民魏建玉:这就是我希望这个古物能保护好,国家能保护好,其实老百姓都有利。

  在山西一方面是古建构件文物的大量丢失,另一方面一个古宅及古建构件的贩卖却异常火爆,这样的买卖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地下产业链。

  2005年1月22日,按照知情人的指引,记者来到了临汾市郊的一家古宅、古构件交易市场,这个地方很隐蔽并不好找。

  知情人:不好找,生人不好找,熟人好找。东西多了,要多大的一个厂子。

  由于有知情人的指引,记者乘坐开车没过多久,便来到了这家市场,记者以买家的名义直接将车开进了院子,下车后眼前的一幕,让同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院子占地足有几十亩地,宽敞的院子中,就像一个博物馆,分门别类摆放了古宅,柱础、门墩、拴马石等上万件老物件,记者在负责人带领下开始进行参观。

临汾市郊的一家古宅 古构件交易市场分门别类摆放了上万件老物件

临汾市郊的一家古宅 古构件交易市场分门别类摆放了上万件老物件

  记者先看的是古宅区,光明代、清代的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就有十余座,当记者正为之惊叹之余,这位负责人的一句话让我们更加震惊。

  记者:这是一套?

  负责人:整个一个院子。

  记者:整个一个院子?你这房子有几处?

  负责人:100多个。

  记者:在哪呢?都在这个院里呢?

  负责人:放不下,在其它地方放着呢。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这里只是很少一部分,如果没有看中的可以看照片再去挑选,挑选好再谈价格。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有很多供我们选择的宅子,在他家我们肯定能够选到满意的货,在古宅的前面记者看到了成片堆放的石狮子,数量足有一、二百个。

屋子里面堆满了各式木窗扇,门板,年代从元、明、清都有

屋子里面堆满了各式木窗扇,门板,年代从元、明、清都有

  负责人:这全是门墩。

  记者:这是什么年代的,您知道吗?

  负责人:这是清代的,这面是清代的。

  记者:这个是清代的?

  负责人:嗯。像这个是典型的明代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已经做到了一条龙服务,从收购、加工、运输、安装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并且如果客户看好了那处古宅或那个古构件,他们都可以去想办法满足客户需求,但前提是只要客户肯出钱。

  记者:像你们这全国各地都走?

  负责人:哪要哪走。只要能挣钱就行。老百姓就是要挣钱呢。

  张复明:针对山西古建遭到破坏、贩卖的情况,我们经济半小时栏目连续三天予以报道,节目播出之后,引起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内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次中央台连续三期报道了山西文物保护方面一些问题,非常的重视,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都做出重要批示,我们政府也专门开了一次专题会,进行了部署。先搞一个专项的调查,就是我们把整个古建筑的资源再摸底一遍,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编制好文物保护,特别是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十三五规划,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能够按照规划和方案有序的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第二个就是专项核查,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核查,一个就是险情、隐患;二是安全隐患;三就是案件情况,要进行三方面的核查,这样根据三个情况有针对性地立案,一项一项地解决问题。第三个就是我们公安厅已经开展了百日专项打击行动,就是对文物的盗、卖这样的活动,那么上次中央台披露了我们山西的一些情况以后,我们公安厅专门开了一次研讨会,为期一百天的一个专项打击活动。在这个之前已经有一些案件、线索,那么我们这次根据有案比查的原则,有报必查的原则,我们要撤查一遍,狠狠地打击一下文物和古建筑构建的盗窃和非法买卖的这样的行为,希望能够把这个势头压下去。

  张复明委员介绍,为了从根本上打击和治理古构件文物贩卖活动,山西省将针对性地完善相关立法,从制度上完善对古建的保护。

  张复明:我们已经把山西省文物古建筑构建保护办法的草案已经拿出来了,这是就这个话题的第一个。而且已经列入了我们省政府今年的立法计划,目前正在走相关的立法程序。那么这个草案也已经多次征求意见,也是全国第一家,说实话,我们在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方面,因为我们的遗存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很多事情,我们必须做探索者,破冰者,我们在改革在经济发展一些方面,可能南方沿海的一些省市,他们是改革的排头兵,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这些方面制度建设,我们有责任走在前面,有责任去做更多的事情。

张复明告诉小丫山西省将完善文物保护相关立法

张复明告诉小丫山西省将完善文物保护相关立法

  张复明委员在采访的最后强调,在完善古建保护工作制度建设的同时,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方式的创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张复明:就说我们自己也想推动三个转变,山西文物工作,一个方面就是由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转向了以无抢救性为主,兼顾预防性保护这样一个转变,以前出了事了,有险情了,不救不行了,才保护,那么以后的话我们抢救性保护仍然是我们面临着主要的任务,因为有大量的险情还在等着我们。第二个转变,就是由单一的实体性保护,转向以实体性保护为主,兼顾数字化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这样的一个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由单一的以财政投入这样的保护,变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因为它是公共服务,你必须财政投入要为主力,同时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样的一个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来转变,所以要实现这样三大转变,也是我们当前文物工作改变被动局面或者是赢得更多的点赞,能够把大家的期许变成我们的动力,把大家的督促变成我们行动的一个重要的考量。

  半小时观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不可移动文物、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我们必须看到,城乡建设中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松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原因,23年间我国约有4.4万处曾登记过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年均消失约2000处。长期以来,对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破坏,被认为是经济和城市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样的观念对古建保护、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有害的。现在,全国最大的地上文物大省山西,将开全国之先河,针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用法律来保障古建文物。这样的主动作为,是古建文物之福,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文化之福。希望它能尽早通过审议讨论,获得通过。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之光,照亮更久远的未来。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3月14日 22:3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民间古建破坏严重,中国文物,古迹、古建急需加大力量管理。两会代表委员关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需加快立法进程,加强执法力度。山西半坡古村落,位于泽州县川底西北、和沁水郑村、阳城北留三地交接。皇城相府的陈廷敬祖上就在半坡古村落。可是山西晋城当地政府为了采煤拆迁了这个古村落。全国最大的地上文物大省山西将针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用法律来保障古建文物。(《经济半小时》 20150314 小丫跑两会——山西:要作优秀的文物保护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