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41222 聚焦土地流转(一)

来源:央视网2014年12月22日 22:2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中央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后,有些地方政府不可避免会为了追求政绩和规模化经营,强迫或变相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明明是租用土地半年,却再也拿不回来。土地流转中问题出在哪里?当然也有的地方,上访村变成了合作农场模范村,出现这种变化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今晚一起来探讨土地流转中如何保证农民利益。】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正在加速,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告别几千年小农经济,步入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这个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施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冲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的地方并没有遵照农民自愿流转的原则进行,我们在江苏兴化市临城镇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村民的不满。

  明明是出租土地 为何却再也拿不回来自己的田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新银村村民:他现在卖掉了,我们也不知道,干部讲了这个合同没有用,那他欺骗老百姓,没有用就没有合同了,他就没有合同欺骗老百姓了。

  村干部:你听我讲,你听我讲。

  村民:不要听你讲。

  兴化市临城镇新银村的殷美选到现在也没闹明白,自己在2013年跟村委会签了份协议,明明是把自己的土地租用半年,但是现在这3.15亩土地却再也拿不回来了。

  殷美选:现在变成工地了,田没有了,变成工地了,你说怎么办合同到期了,最后一分没有了,现在我不租了,你把田拿出来。

  村干部:2014年的租金已经给他了。

  殷美选:现在我不租了,合同到期了。

  村干部:但是这一块已经征用掉了。

  殷美选:被征用的又不是卖给你的。

  殷美选和村委会签的这份协议里提到,当时村里一共需要流转土地530亩左右。其中涉及乙方(殷美选家)种植面积,为了确保种植户种植收益,做到和谐流转,经甲乙双方同意,达成如下协议。没想到这协议一签,土地一流转就没有了,殷美选觉得必须得向当时和自己签合同的村委会主任殷杰珍讨个说法。

  

殷美选没想到签了协议后 土地就流转没了

殷美选没想到签了协议后 土地就流转没了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新银村村委会主任殷杰珍:这个是2013年6月10日。你听我说,到2013年11月,为什么只有4个月的时间,就是这一块不好种了,他的田在这里,我们就是说,你不要种了。

  殷美选:你们为什么说不能种了,你种了?

  殷杰珍:一千块钱一亩,这个是长期合同。

  殷美选:这个不是长期合同,这个没有签合同。

  同样是在新银村,村民殷远征也觉得村里的土地流转是笔糊涂帐,今年他一气之下索性把自己家的地抛荒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就是您的地是吗?现在换给你的?

  殷远征:因为我以前不到七亩地,现在只有一亩多地,我又没有收入,所以我不愿意种了,那么我要种的话,我肯定还是要种以前我自己的地。

  殷远征告诉记者,这几年,镇里开始兴建工业园,村里也每年都在搞土地流转和重新分配,今年土地分下来之后,自家的地莫明其妙缩了水,就算按村里的说法是被征用了,但连个正式的合同都没,租金是什么标准?租期多少年?自己都是一头雾水。

  记者:签过合同吗?

  殷远征:我没有。

  记者:那是怎么样形成这个规定约定的呢?

  殷远征:我也不知道,因为当时的话我人不在家里,我人都是在外面。

  记者:那家里边其他人没签吗?

  殷远征:没有。

  不止是殷美选和殷远征,在新银村,说到土地流转的问题,其它村民有不少疑义。

  村民:我们老百姓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同意不同意。

  记者:什么时候才知道?

  村民:才知道的,就是今年才知道的。

  记者:今年才知道。

  村民:嗯。知道了也没有用。

  记者:没什么?

  村民:没有什么明文,老百姓也不知道。

  村民们告诉记者,因为土地流转过程不透明不民主,引起村民的不满,在去年甚至还导致了流转出去的集中连片400亩土地抛荒。

  村民:就是有些村民同意,有些村民不同意,那就不种了,不种就不种了。

  记者:那去年为什么您不同意这个。

  村民:我们老百姓就是要上交什么东西,要把帐结回来,村里面不给我们查,他说你们老百姓没有权。

  记者:就是因为帐目不清不同意流转。

  村民:对。

  村民们说,就是因为土地流转后抛荒的事,前任村支书被免了职,今年,流转出去的土地倒是已经通过招租进行了耕种,但是还是有村民还是没闹明白,自己土地怎么就越分越少了?为此,他们没有少找村委会主任。

  江苏省兴化市新银村主任殷杰珍:那么这一块。你听我讲,这整个这一块,我们土地整个这一块,我们是经过村里党干部会议,村里代表一致会议通过了,这个土地流转了。

  村民:他是党员,他没有同意。

  殷杰珍:他不同意,十个党员你一个党员不同意,两个党员不同意,八个党员同意了。你不可能是100%的。因为这个土地,发展土地的需要,与农民自身利益总得来说还是一个瓶颈,但是符合大多数的群众的利益,我们认为还是同意。

  村民:我们不同意,到村里采访,到村里采访,同意不同意,不行到村里采访,不是你这里说了算的,他说经过村委员同意,你到现场,都是假的。

  

村民们为了土地流转 找村主任理论

村民们为了土地流转 找村主任理论

  村委会书记殷杰珍解释说,这两年,随着企业入驻和道路建设,位于临城的兴化市科技工业园在村里征用了部分土地。村里原有耕地面积约为1490亩,在2012年,兴化市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得到上级批准,在村里征用了97亩土地,扣除100多亩自留地面积,村里人均可分配面积为1.16,但是在2014年,工业园又征用了148.2亩土地,同时租用了583.7亩土地,加上人数变动,人均可分配面积大约剩下了0.65亩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村民感觉土地流转以后越变越少的原因。实际上,每次的农田调整和奖金分配的方案都是经村委会研究,提交支部大会,村民议事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新银村的土地

新银村的土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到会16人,同意15人。

  殷杰珍:不同意1人。

  记者:这是什么会这是?

  殷杰珍:也是土地流转最后的表决。

  记者:这是村委会吗?

  殷杰珍:这是村民代表会议。

  记者:它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

  殷杰珍:村委会下设就是每个小组都有两名村民代表,这个是村民代表,我们所有村委会的一切决定,都由村民代表来决定。

  殷杰珍说,经过支部大会和村民议事代表会表决之后,这些征用或租用的土地就不再与村民个人签订合同。

  殷杰珍:我们村民委员会跟镇政府签定合同。不可能是一家一户的跟镇政府去签定这个合同,这个是不可能的。

  记者:为什么不可能呢?

  殷杰珍:这个因为什么呢,大部分的群众,是因为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征用的时候,我们村委会就代表了村民。

  殷杰珍告诉记者,村民虽然没有签订合同,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知情。他向我们出示了这样一沓有村民签字的资金分配方案。

  记者:那就是像这个东西,就是相当于咱们签的合同吗?

  殷杰珍:对。这个分配方案,这个就是分配的,同意了你就签字,不同意的我们没有征用。并且我们还做得很明的,你河南分得面积是多少,河东这一块分面积是多少,自留地是多少,征用款征用地这一块,我们土地流转这个土地流转方案和资金分配方案。那么这个签字率已经达到90%左右。

  记者:像在这个表上我们就看不出来它到底要付到多少年,这个年限上面。

  殷杰珍:这个再有五年,我们在镇政府签订合同上可以看出来。


  

殷杰珍向记者出示了一沓有村民签字的资金分配方案

殷杰珍向记者出示了一沓有村民签字的资金分配方案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新银村村支书谢瑞华:我们这个流转是为工业用地预备留下来的,防止到这个土地批下来以后,要跟老百姓一户一户的征收。

  记者:会不会跟保护农田的大的政策有点相悖?

  谢瑞华:那我们这个是通过市政府规划的,所有的土地必须符合用地程序我们才进,那么跟老百姓流转的主要是方便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看来,既便是通过审批的征用和出租土地,已在资金分配表上签字并不能替代流转协议。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一个企业进入一个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或者一个行政村为单位,甚至还有以乡为单位,几百亩、几千亩、上万亩的,承租农民的土地,那么对这种情况之下,农民流不流转土地,绝不可以用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也绝不可以用口头承诺来替农民做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民家庭,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应由承包农户自主决定,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流转期限应由流转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协商确定。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农村基层组织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防止少数基层干部私相授受,谋取私利。严禁通过定任务、下指标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
  张红宇:我们要求是做到百分之百农民都要有书面的承诺,否则侵犯农民的利益的话,包括引发社会冲突的话,政府应该站在农民的一边。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之势。根据农业部公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总体上平稳健康,但也存在一些强行推动土地流转,流传过程不公开透明的情况,临城镇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引以为鉴。

  前面的节目中我们看到,在土地流转的进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出面租赁农户的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发包,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的案例,引发村民不满或上访。不过,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在江苏太仓市城厢镇,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发现了一个曾经的上访村变成了合作农场模范村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上访村变成了合作农场模范村“三集中 三置换”保证农民利益

  走进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道路两边分布着格田成方,集中连片的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流转,村里形成了以大承包小包干为核心的合作农场,1370亩耕地只需要14人个进行管理。

  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人均种地九十几亩,还是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产量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很快,今年我们水稻是1400斤,那么小麦的740斤,在原有基础上我们算了算,它这样的跟合作农场跟家庭农场的比较,我们现在的毛收益大概在3380块左右,比家庭式的农场增产了大概将近一千块钱。

  

1

通过土地流转 村里形成了合作农场

  作为太仓市组建合作农场最早的一个村,东林村在农民自主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将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手中,而这1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村民的集中安置,只花了不到40天的时间。

  苏齐芳:实际上这个会议是2009年的5月4日开的,那么到6月10日,就这一块,6月20日,172人一家不停,全部进行了拆迁安置跟土地的流转。

  记者:这一步推行顺利吗?

  苏齐芳:很顺利,因为前面我们说话都算数了,老百姓认为村干部也好,政府也好,可信度在增加,所以他们认为自觉地维护,来做这件事了。

  苏齐芳说的前面,是指十年前,那时候的东林因为土地问题,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村民周培英:这个就是我们家的宅基地,就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第一个挖机开过来就是挖我们生产队的地,就是在这里,就是在这个地方。

  周培英是原来的新横村的村民,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7月23日,一辆挖掘机突然开进了地里,一铲一铲挖走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泥土。

 

 周培英清楚地记得 2003年7月23日一辆挖掘机突然开进了地里

 周培英清楚地记得 2003年7月23日一辆挖掘机突然开进了地里

        周培英:第一反应是心痛,有说不出的苦,那个地挖掉了我们以后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后来,村民们才知道,为了支持附近一条高速公路的路基建设,村干部按上级指示,在村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将土地向外租用了。失去了土地依靠的村民们开始上访。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去了吗?

  周培英:太仓信访局我也去了,他们问什么事来的,我们说我们要土地,我们没饭吃。

  2004年,原东林村、徐泾村、新横村、姚湾村合并为新的东林村,苏齐芳当选为村党委书记,新官上任第一天,就听说村民又要组织上访。

  苏齐芳:当时镇里也好,村里也好,压力也很大的。

  苏齐芳说,他觉得这件事的导火索,一是程序不民主不透明,二是村民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苏齐芳:我们就召开了村里街道党委会,认为这个区取土对我们村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取土以后我们发现这个取土面积比较大,将来可能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

  通过建立生态园,向上级政府申请拆迁补偿,在为村民们争取更大的利益的同时,村委会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透明。

  苏齐芳:村干部的拆迁单可以公布在老百姓的面前,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是不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来进行拆迁。第二个我们提出来,就是群众工作由群众来做的方法,所以拆迁还是比较顺的,我们三个月就拆了540家人家,一家不停全部拆完了。

  记者:那您这个房子就是当时宅基地置换的吗?

  周培英:置换过来的,我们家拆房子也拆到270个平房,优惠10%,10%就是27个平方,可以拿到将近300个平方,我们拿了235平方,楼上楼下。前面车库25个平方,后面28。

  而让这些拆迁上楼的村民们最终安心的,还是土地换社保的做法。政府将土地安置费用的70%直接打到社保局账上,解决了失地村民们的后故之忧。

  苏齐芳:因为像一个老年人,如果说我们这里人均土地大概两亩,纯的效益大概在一年也就是,包括劳动力成本在里面,三千块。但是他土地换社保以后,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当时就可以拿到540左右,现在可以拿到1000多块钱,对他们来说这个账完全可以算得过来的。

  除了换取社保,土地安置费中还有一部分钱的走向,村委会也给村民们算得明明白白。

  苏齐芳:它大部分的钱是换了社保,还有一部分钱,大概现在算下来大概在七千块钱左右一亩地的资金,这部分钱存在政府的账上,每年有6%到7%的利息,返回给村里,村里再用股份量化的形式来跟村民发放这部分钞票。

  实际上,东林村的做法,正是苏州市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三集中,三置换”,既: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经营承包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住房。正是有了政策支持,加上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这使得东林村很快摘掉了上访村的帽子,而且在后来组建合作农场的过程中,只用了短短40几天就完成了土地的流转和村民安置工作。

  

苏州市实施的“三集中,三置换”

苏州市实施的“三集中,三置换”

  太仓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闻铭:一个是尊重意愿,第二个要引导老百姓正确的思维,这很重要。第三个要老百姓看到实惠的效益,土地流转不是目的,土地流转还是要从农民出发,让它增收,让它参与,那么这样才能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赞成。

  现在,东林村全村已经实现三集中,三置换。周培英住进了漂亮的花园洋房,每个月她和她的婆婆还能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东林家园作为东林村的集中安置点,现在居住着768户村民。走在小区里,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人家安装防盗网。在漂亮的外观后面,也隐藏着村民们的福利。
  苏齐芳:我们给他每家每户买了200块的保险,两百块钱的保险背后他们如果失窃,可以在5000块以内可以有保险公司赔给他们。

  不管是购买保险,还是现金分红,这都需要村里的经济收入做为后盾。东林村村级经济从2004年合并时的70万元,增长到去年已突破2000万元,村级总资产超亿元,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5070元。而这也与合作农场的良好经营状况密不可分。在2009年土地流转之后平整出来的1800亩土地上,有1370亩耕种面积,村里采用的实行“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方式和“成本核算、绩效挂钩”的经营手段,,把这1370亩土地承包给了村里两位农机手,陈惠芳就是其中一位,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抓紧农闲时间,维护农机。

  陈惠芳:现在工作是忙一点,比以前是忙了,收入比以前高了。

  记者:比以前高,以前能有多少?

  陈惠芳:以前那个时候每年就两三万吧。

  陈惠芳回忆当时承包下600多亩地时,还很忐忑,很快他发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从太仓市农委到临前镇农机战,技术专家三天两头就往他地里跑。

  陈惠芳:第二年搞了那个机械化,那个工厂化育秧吗,育秧的时候每天都来的,每天都过来看的。那个一收收起来,作物刚起来的时候,人家一看,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不错,那个时候还没底,到收成下来了,一看,心里那是一块石头放在心底,不是我个人要多少收入,就是对领导看得起我们,我们也有交代了,就是这样的。

  记者:那您这样的收入有多少钱呢?

  陈惠芳:我们,我就在七八万左右,七八万吧。

  压力巨大的陈惠芳首战告捷,于是接下来几年他都信心勃勃地和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

  

陈惠芳都和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

陈惠芳都和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

  陈惠芳:有指标的,都有指标的,小麦产量,这个是660,现在是650斤,水稻产量是1100,人工肥料都得总成本是1300块一亩,利润指标是75万,是一个分厂的,总公司150万,一个农场总共150万,我们主要是拿奖金的,工资就是18000一年的,到最后是结算,拿奖金的,奖金为主的。
  记者:这个是什么意思?40%的奖惩是按什么的40%?

  陈惠芳:超产,超产的40%是奖罚,我跟职工也有的,4%是给我的,20%要给职工的。

  记者:就是说您跟职工一人一半。

  陈惠芳:对。

  记者:现在您雇了几个工人?

  陈惠芳:总共是六个吧。

  记者:总共是六个工人。我看2013年这里写的是600斤,今年又涨了,一年一年往下涨。

  陈惠芳:那肯定要涨的,不涨的话我们钱拿得太多了,还是600斤,1000斤的话,我们今年1300,超300斤那不得了了,300斤照现在为止要480了,480的40%,那了不得了,那太多了。

  记者:那今年能够过好年。

  陈惠芳:肯定好的。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张责任状上,除了奖,还有罚。

  记者:我看这里扣分的,就是考核分的标准也很严格,真扣过吗?

  陈惠芳:扣过,上次农忙的时候我在收割稻子,割稻,我是领导也那样要求的,我也跟他们职工说的,秸秆不能焚烧的,他们有的职工还不当回事,还烧,真的烧了,就扣了。

  记者:扣了多少分?

  陈惠芳:扣了2分吧,扣了两千多块钱。

  记者:真扣了?

  陈惠芳:真扣了,这个我也心服口服的。

  从陈惠芳地里收获的稻米,被送到合作农场的粮库,加工成为富硒大米。

  陈惠芳:这个就是分给村民的,一包20斤,他凭两张票子就可以拿走一包东西,不要钱的。一个村民有12张票,他就可以拿一包东西拿走。
  记者:这个米的话如果在市面上是多少钱一斤?

  陈惠芳:市面上样的米,这个是80块一包,这一包米80块钱。

  记者:这多少克?

  陈惠芳:10斤。

  通过大米深加工,提高了销售利润。 除了合作农场里提供岗们之外,公司还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承接政府对外购买的社会服务,比如保洁、绿化,并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培训。

  苏齐芳:培训拿到上岗证以后我们就成立劳务公司,成立劳务公司就出钱,把劳务风险保险买掉,我们当时成立已经花了30万块钱,把每个老农民的劳务风险全部买好,保了40万块钱,那么这样后面就成立了劳务公司,下面有七个分公司,分公司在这里面结余越多的,我们给它的奖惩越多,那么这样较好的解决了劳务就业问题。现在在我村里就业的有420个人,其中老农民250人。

  实际上,东林村的耕地都享受到了来自于政府财政的支持。对于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种植水稻的面积,太仓市政府给予每亩200元的被贴,对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再补贴每亩300元,2013和2014两年,市区镇两级财政共下拨生态补偿资金7487万元。在太仓市,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市共组建合作农场102家,全市36万亩土地,已经有26万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其中12万亩是由村和村农场自主经营。

  闻铭:我觉得我们的合作农场相当于农业产业里面的一个股份化有限公司,我们要找到一个体制,能把各生产要素有机综合起来,能够市场经营更有效的契合对接,这种机制可能是最先进的机制。

  张红宇: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别讲究有序规范,我们讲规模经营特别讲适度,所以这是两个必要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包括新的经营主体的培养也是,要讲多元化,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来,根据农民的意愿来做一切的事情。农民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农村政策的根本要义。

  【半小时观察】流转土地必须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有效整合了农业资源,推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后,有些地方政府不可避免会为了追求政绩和规模化经营,强迫或变相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在推动这项工作中,必须注意的一个原则是,不能侵犯农民利益。否则好经就给念歪了。 同时我们看到,这项工作牵涉的各种问题相当复杂,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是改革推进中难以避免的情况,但是只要出发点是真正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农民切身利益考虑,虽然走过弯路,但是总会找到合适的路径,取得可喜的成效 。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2日 22:2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央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后,有些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会为了追求政绩和规模化经营,强迫或变相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记者调查中发现,明明是租用土地半年,却再也拿不回来。而有的地方,上访村变成了合作农场模范村,本期节目一起探讨土地流转中如何保证农民利益,敬请收看。 (《经济半小时》 20141222 聚焦土地流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