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老“古董”引出的新探索(20130121)

来源:央视网2013年01月21日 19:4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相关稿件

  【解说】:鱼塘边的地理位置比较高,水淹不到,结果那一片的黄菊花长得非常好,工人们拿去烘成菊花茶一品尝,味道又香又甜。刚开始陈文华还不以然,却没想到这种菊花茶很快一抢而空。

  【采访】农业考古专家 陈文华: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在南昌的茶艺馆,一斤卖到150块,你说白菊花15块钱,这黄菊花卖150块,这才惊动了我,但是我这里已经没有花了,没花我就想到我的苗是黄山来的,我一跟那花农打电话我说你那个还有没有黄菊花,他说有啊,我说多少钱一斤,他说13块,我说干花哎,他说干花13块。那我想你那13块这里卖150块,我这个傻教授再傻这样的生意总会做,我就打了260块钱过去叫他寄20斤过来,花寄来了,一看是一样的,一冲泡以后傻了眼,既不香也不甜。

  【解说】:同一家的菊花苗怎么会种出不同的味道呢?原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太阳照射时间不能太长,上晓起村两边都是山,早上七点太阳才照到村里,下午三点钟不到太阳又被大山给遮住了,正好适合菊花的生长,而山区雾多,菊花偏偏又喜欢温良湿润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陈文华他们在种菊花时采用生态的方式,除虫不打药,用粘虫板,除草不用除草剂,靠手工去一根根拔,再加上自2004年以来,陈文华就没追求过水稻的产量,也不往地里施化肥打农药,所以土壤养得非常好。这内在的因素和外界的环境一结合,长出来的菊花自然就不一样了。

  【采访】农业考古专家 陈文华:当时我才意识到我在无意中培养了一个优良的菊花品种,所以第二年我就果断地把所有的白菊花一棵都不种,我就种黄菊花,而且我不敢再用他这个苗,我怕它来又变了。

  【解说】:为了防止菊花再被水淹,陈文华把菊花种在了山坡上,本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哪知道夏季天一旱,麻烦又来了。菊花虽然不喜欢水涝,但也不喜欢干旱,只要连着一周不浇水,就奄奄一息了。

  上晓起村只有九十多户人家,青壮年又都外出打工去了,陈文华根本找不到人来漫山遍野去挑水浇花,这可怎么办呢?

  发愁之际,水转捻茶机又给了他一个启示:既然老祖宗都能想出来让水来推动捻茶机帮人干活,那能不能让水自动帮我浇花呢?陈文华把想法告诉给懂机械的廖润生后,几经实验后还真实现了。

  【采访】:

  记者:这片铁罐是干嘛的?

  陈文华:天旱的时候浇菊花用的。

  记者:这水哪来的?

  陈文华:山上来的。

  记者:就是把山上的山泉水收集起来?

  陈文华:对,这是一根总开关,打开这个开关下面就可以自动浇水了。

  【解说】:靠着水上下落差形成的压力,陈文华他们果然让水自动帮着浇好了花,旱地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然而种了两年了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采访】农业考古专家 陈文华:这个菊花呢它是喜欢轮作,连绵种植就会退化,包括这一片的地啊就有一点退化,但是我这个地方呢土地很少。

  【解说】:上晓起村人均只有三分地,而且大部分都是山谷的稻田,山坡上的地非常少,根本没法间隔轮作,这又如何是好呢?

  【主持人】:陈文华的菊花要想轮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山谷的稻田里种植,那他又是如何解决菊花水淹的难题呢?

  【解说】:陈文华观察后发现,稻田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太平坦,雨水不容易排出去,如果人为形成高低落差后,水照样能排干净。

  【采访】农业考古专家 陈文华:我学古代农业史,古代在西汉的时候有一种代地法,就今年这这地方开成沟,这边做个垄,明年把沟的地方变成垄,把垄的地方变成沟。

channelId 1 1 2 3b1ab46ab1ec40478ab04656ecd197be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21日 19:45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一位七十岁的考古专家无意间在一个千年山村里发现了一样宝贝,为山村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本期节目讲述陈文华从老“古董”引出新探索种菊花的故事。






收视TOP榜

860010-11331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