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地膜除了起到到保温保墒的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液态地膜在后期就像变魔术一样慢慢降解溶于土壤,最终转化成有机肥料,可以作为植物的追肥促进植物的生长。
相比较面言,塑料地膜根本不具备增加追肥的能力,而且在农作物生长后期就没多大用了,不仅不能降解,还要花时间进行人工清理,如果残膜不完全清除的话,就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种植,并且造成我们常说的白色污染。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土壤的白色污染是非常严重。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现在在北方地区这个土壤里面农业白色污染,农膜的残留有些最高的地里面,它已经达到了每亩二十多公斤。这是非常可怕的。
主持人2:液态地膜为什么能把土壤粘连成一层膜呢?它又为什么能变成肥料?它是怎么降解的?要解开这一连串的问号,我们就得好好讲讲木金林和液态地膜的故事。
说来也奇怪,木金林以前从事的行业和液态地膜一点也不沾边儿。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2000年我去了意大利罗马,在那边做服装贸易,生意做得风声水起,非常好,在那边赚到了第一桶金。
木金林从事服装生意,液态地膜是农业生产领域,木金林怎么和地膜扯上关系了呢?这还得从他在旅居意大利的一日三餐说起。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在意大利的沙拉菜,它们都是生吃的,他们的水果也是非常的好
起初,木金林并没有留意意大利的农产品,倒是他亲眼目睹的一件事让他开始关注农业了。
木金林跟朋友去了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庄,农庄里种的也是蔬菜,和国内的品种并没有什么两样,然而,木金林发现了一样东西让他十分好奇。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他们用的是液态地膜,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液态地膜呢?在我的认识当中都是塑料地膜,怎么会有一种液态地膜呢?
经过细致询问,木金林了解到,液态地膜除了能保温保墒外,还有杀菌功能,可以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而且对土壤不会带来白色污染的困扰。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他们说这个产品是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给他们做的一种试验。我觉得非常惊奇,当时我想如何把这个产品找到,要是把这个产品移到国内来用那多好啊!
木金林认定液态地膜一定是个朝阳产业,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好处,而且他认定,国内市场非常广阔,充满了巨大商机。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后来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朋友的家里遇到了研发液态地膜的马里奥博士。。当时我们跟他谈了以后,谈得非常融洽,当时以两百万欧元的价格,我们买了亚洲的推广使用权。
木金林兴致勃勃把这项技术带回国,然后跟温州大学合作按方抓药,在国内寻找原材料,又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成产出了液态地膜。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我们喷雾以后,效果也不错,也非常好。
液态地膜生产成功了,使用以后效果也非常好。然而,木金林却失望了。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可是进行成本合算的时候使我们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因为它算起来每一亩大概要三百块钱左右。
普通塑料地膜一亩的用量不超过30块钱,如果一亩液态地膜要花300块钱的话,有谁能用得起?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它只适应意大利他们那边的贵族农业,不适合我们国内的本土农业。这是外来的技术到了我们这里就水土不服了,那这个事情该怎么办呢?
木金林觉得要想推广开,就得降低生产成本。他分析原因时发现,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种叫甲壳素的原料非常昂贵。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用甲壳素做的液态地膜是一种药膜。它既是地膜又起到农药的作用。
甲壳素是从虾蟹的外壳中提取的物质,具有杀菌的功能,多用于医学药剂。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由于这个材料非常昂贵,买一吨的价格在十几万,如果我们用这个,农民是买不起的。
木金林意识到必须找到能替换甲壳素的物质,才能把液态地膜的成本降下来。否则,自己购买的专利就成了一张废纸。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碰到了这个难关后,反而让木金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要降低成本,而且还要让液态地膜具有更多的功能,这样它才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如果我们有一个产品,如果把它做成既是膜又是肥又是药,如果是这个合在一起的,膜肥药合一起的,多功能的这样一种膜,那该多好啊!
主持人3:木金林跑遍了国内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业内的很多专家进行了沟通后终于有了眉目。令木金林眼前一亮的竟是一些黑乎乎的小颗粒。
导视2:这黑乎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木金林为什么会对它们感兴趣呢?液态地膜应该怎么喷呢?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一种用风化煤做的液态地膜。
木金林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在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在研发液态地膜,采用的核心材料就是这种黑乎乎的风化煤。
【采访】中国农科院教授 孙建:风化煤是裸露于地表和埋藏于地表浅层经过风化以后的煤,风化煤经过大自然的风化以后,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变。
风化煤由于不能充分燃燃,所以工业上把它当作废弃物,但是大自然却赋予它了一个很奇妙的功能,里面含有大量的腐植酸。
【采访】中国农科院教授 孙建:腐植酸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是广泛存在于风化煤和泥碳中间。腐植酸广泛用于农业方面,它们能够改良土壤,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是我们农业生产中间,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生产中间,不可缺少的一种肥料。
风化煤具有类似甲壳素的功能,但是成本很低,木金林决定就用风化煤来代替甲壳素制作液态地膜。
但是制作液体地膜,光有风化煤是不成的,它们都是分散的,要做成地膜,就得要把它们粘到一起才能,国内专家采用化学交联剂来粘连风化煤。
【采访】中国农科院教授 孙建:交联剂是一种化学合成剂,目前全国很多科研院所都在研究这种产品,它共同的缺点是溶点太高,现在需要70度到80度的温度,才能溶解这个交联剂。
为什么要加开水稀释呢?原来,国内生产的交联剂是一种化学合成剂,当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时才能充分溶解发挥功效。
化学交联剂需要开水溶解,温度一降低就粘成黑芝麻糊了,根本就喷不了。在田间地头,边铺膜边烧开水根本就不现实,这也是国内的液态地膜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
【采访】中国农科院教授 孙建:所以说这个交联剂我们需要将来在常温下溶解最好,如果70度到80度的溶解点,农民在田间使用是非常不方便的。
代替甲壳素的风化煤找到了,木金林也了解到了国内液态地膜推广不开的原因。
木金林仔细研究了他带回来的配方,他开心的发现,意大利液态地膜中使用的交联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在常温下就能溶解,并沉渣很少。
【采访】中国腐植酸协会理事 木金林:我们这个交联剂是在意大利的生物交联剂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研发的植物交联剂。它是提取植物的多糖,像甜菜、糖厂的糖渣,它里面都可以提取这种多糖类的交联剂,这都可以食用,对土壤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经过他重新研发的液态地膜,在常温下就可以溶解了,一亩的花费降到60元左右,农户完全用得起了。实验发现,液态地膜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都能派上用场,但是不太适合南方地区使用,这和南方多粘土有关。
【采访】浙江博龙公司技术员 黎丽:不建议大家使用那种粘土,粘土它的颗粒比较大,粘性太大的话颗粒就大,喷上去它会有缝隙,这样就会影响它的保温效果,也会增加它的使用量,造成一定量的浪费。
虽然它挑地,但是只要土壤合适,液态地膜用途也比较广泛,适用于各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
只要在试验的地方一推广,很多人都愿意接受,因为它使用起来又方便又灵活,一化一喷就行。先按比例1:1对水,同一个方向进行搅拌七八分钟,看上去有点像黑芝麻糊,再倒入5倍的水搅拌3-4分钟就可以喷了。
【采访】浙江博龙公司技术员 黎丽:一般就是在耕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一定要精耕细作,保持土壤的土粒的均匀,这样喷上去的效果会特别好。
田块越平整,液态地膜喷施效果越好,这样液态地膜就能够和表层土壤充分粘结在一起。喷的时候倒着走,喷匀了,不要留缝隙就成。
液态地膜不光喷法简单,喷施时间也非常灵活。播后能喷,长出小苗也能喷。到了挂果期照样能喷。
【采访】浙江博龙公司技术员 黎丽:如果要是有作物需要补喷的情况下,我们随时进行补喷。
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补充营养,对于挂果的植株补喷液态地膜,相当于给植物追肥,加了一顿营养餐。
【采访】浙江博龙公司技术员 黎丽:像这块就是经过补喷的效果,它因为挂果了,挂果了之后喷上去以后,它对这个作物有很高的提高口感的作用。
曹明喜欢捣鼓新科技,他是液态地膜的第一批使用者。他在大棚里用了一小块地专门做了对比试验。12月初做的实验,中旬效果就出来了。
【采访】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曹明:这边是未喷过的,这边是喷过的你看这一个,这个苗子特明显。
把两颗小菜苗放在一起一比较就看出差别了。喷过液态地膜的菜苗根系和叶片都比没喷的长得好。事实证明,液态地膜的确能起到传统塑料地膜的作用,而且优点只有多,没有少。
【采访】科技部863计划处处长 吴晓波:液态地膜它自然降解,而且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作用,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会为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4:液态地膜可自然降解,具有保温保墒、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是解决农业“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可以在很多领域替代农业和园艺业中普遍使用的塑料地膜,而且对改良土壤,防风固沙都有用武之地。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16日 19:31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曹明是一个种植能手,他非常喜欢去摆弄和尝试一些农业上的新玩意和新技术。这次他买到了液态地膜,打破了传统铺塑料薄膜的方式,用搅拌好的化合物来为农作物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