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说】:阳光大棚加上遮阴网,是保证孵化温度的,可要想鳖卵受热均匀,就得看怎么排列鳖卵了,有了野生鳖做老师,老曹自由妙招。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三层厚度比较薄,受热均匀,出壳的时间也比较一致,集中一两天就能出卵。
【解说】:阳光孵化室,模仿的是向阳的鳖窝;遮阴网对应的是窝旁的杂草;摞三层卵的排列方法,是对野生鳖,做法的改良。
正是通过向自然学习,曹家庄孵化出了健壮的鳖苗,为养出高品质的鳖,打实了基础。
【主持人】:把密闭型的孵化室,改成了阳光孵化室,有效解决了鳖卵受热不均的难题,孵化率高了不说,鳖苗也健壮了,阳光孵化室孵化效果很好,不过也给曹家庄带来新的难题。
【解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鳖苗纷纷从沙土里钻出来,看着爬满池子的小生命,曹家庄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遇到了极尴尬的事情,抓不到小鳖了。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最初在沙土上面,人又不能下去,就用一些工具去扒,容易伤着,因为外表皮非常嫩,很费功夫。
【解说】:一个池子有八平方米大,人站在池子边上,很难抓得住里面的小鳖,可不抓也不行,因为刚出壳的小鳖,急需补充水分,如果不能在几个小时内进到水里,只是在沙面上爬来爬去,想不死都难。
看着满池子的小鳖,就是抓不到手里,曹家庄很懊恼,怎么办呢,他又想到了野生鳖。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有向水性,离河水有四五米,就能闻到水味。
【解说】:由于天生的本能,刚出壳的小鳖就能找到附近的水,并一头扎进去,得知了小甲鱼的这个习性,曹家庄做的更绝,他直接把水当成诱饵,要来个盆中捉鳖。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在角上放个盆子里面放上水,沙面跟水盆一样高,很顺利就落到里面,不用手去拿,拿水做诱饵。
【解说】:把小鳖引诱进水盆里还不完,曹家庄还有妙招,不用动手捞,就能把小鳖们一个不少的收起来。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盆下套了个盆,上面的盆底有洞,像个漏斗,一提起来,小鳖苗自然就留下来了。
【解说】:一个“盆中捉鳖”的妙招,曹家庄就把原本费神费力的事,变得简单又安全。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用这样方法非常省工,达到一定量,就这样把盆子端起来,把小甲鱼放到箱子里,不用人再一直守着,一是避免了甲鱼的外伤,人也是解放,从劳动强度小多了。
【解说】:把小鳖顺利集中起来以后,曹家庄就会把它们转移到暂养室里,让小家伙们学着适应自然环境。
只不过,曹家庄的暂养室跟其他养殖户的完全不一样,不是露天的,而是建在阳光温室里的。
老曹之所以这么做,还是跟野生鳖有关系,他在河里找鳖的时候,经常可以在好天气,看到小鳖浮在水面晒背,来补充热量。
而在风雨之后,老曹也经常看到死掉的小鳖,这些小鳖,有很多是受不住气温的突变,而死亡的。
大自然除了有阳光还有风雨,在残酷的自然条件,能活下来的野生小鳖通常很少。
而人工养鳖,不单要高品质,还得有成活率才行,所以曹家庄给小鳖建了阳光暂养室,在这里面,只有阳光没有风雨。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甲鱼是冷血动物,需要热量,热量有了吃食就好,新城代谢好,生长快。
【解说】:奇怪的是,在老曹的阳光型暂养室,还挂满像网兜一样的东西,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甲鱼习性胆子特别小,当它看到人就迅速跑掉,以前没这个的时候容易扎堆,爪子非常锋利又挠又咬,形成白点病腐皮,死掉的特别厉害,甚至一半。弄好这个以后,就近找个地躲起来,就不会扎堆了。
【解说】:曹家庄能有这个设计,是他留意到,野生鳖一受到惊吓,就会快速藏进水草里,等风头过了,再出来活动。
老曹的新设计,不仅使用,还很好做。
![]() |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一个长方形的窗纱,在中间绑起来,固定到铁丝上,下面是一大部分,上面是一小部分。
【解说】:等幼鳖逐渐适应了自然环境,曹家庄就会把它们送到露天的养殖池里饲喂。
可是让人不解的是,老曹的池子上,竟然没有喂食台,要知道,喂食台是专门给鳖放食物用的,这种台子,目前大部分的养殖户都在用,一般就建在离水面三厘米左右的地方。
【解说】:没有喂食台,曹家庄的鳖怎么吃食呢?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我们脚下就是甲鱼的食台。
【解说】:为了配合水下喂食台,曹家庄还专门想办法,使得饲料在水下不容易溶解。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能保证半个小时不散,甲鱼在二十多分钟出完,不会浪费,不会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解说】:按说,鳖饲料主要就是鱼粉、豆粕,这可都是能很快被水溶解的,为什么老曹的饲料就能保持半个小时不化呢?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任 王建华:主要是加入了一些凝结剂,是允许的,他们能摸索出这样的结果,应该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解说】:虽然得到了饲料专家的认可,可是研究水下饲料也费了不少劲,真的有必要,非得让鳖在水下吃食儿吗,过去的喂食台怎么就不行了?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过去是采用直接贴饼子,贴的位置离水面三厘米,甲鱼游上来吃,这样不好,大甲鱼先来吃,小甲鱼吃不上。
【解说】:怎么才能让大鳖和小鳖同时吃上饭呢,曹家庄还是就想到了野生鳖,他观察到,在水里面,就算是弱小的鳖,也能靠游动抢到食吃,于是就有了水下喂食台的新创造。
【采访】山东省丁马村养殖户 曹家庄:水下食台长二十多米,八十厘米宽,整个池子有十几个,这么大的食台,整个池子甲鱼都能吃到饲料,能使大大小小的同时开饭。
【解说】:通过向自然学习,曹家庄养出了高品质的鳖,符合了医学实验的高标准要求,在曹家庄的带动下,丁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高品质甲鱼养殖专业村。
【主持人】:把中华鳖送进了大医院的实验室,鳖不再是单纯的用在餐桌上,而有可能成为现代医药的原料,希望曹家庄独特的养殖经历和模式,能为更多的农户创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完)
![]() |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03日 20:31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曹家庄养鳖,不是卖给饭店,而是供给全国有名的大医院,因为中华鳖是具有医药功能的。本期节目为您介绍曹家庄最接近野生鳖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