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本来正在交配的公鱼和母鱼怎么会突然打起来了呢?
王德奎:这条母鱼绝对不会跟它交配。这条现在可以肯定。绝对不会跟它交配。
记者:你怎么知道?
王德奎:最起码这种友好的姿态都没有。它俩既然能够单挑,说明瞧不起它。
记者:以后要是所有的母鱼都瞧不起它,怎么办?
王德奎:那就把它再和它的小妹妹放在一起,那就可以了,因为这一茬不行的话,其它还有下一代的,还有其它的小个体的,比起来它不就很强壮了。对吧?
除非母鱼特别瞧不上公鱼,不然公鱼和母鱼打架是极少发生的事情,但是公鱼和公鱼打架倒是常事。为了展示出自己最强壮的一面,博得母鱼的欢喜,公鱼们常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记者:这条脑袋上就有一个明显的白斑,这是咬的吗?
王德奎:这就是打架的时候这样咬,它这个牙齿把上面的皮给划了,磨掉了。
记者:就留下这个印子,是吗?
王德奎:对,这算轻的,重的话表皮都没有了。
别看娃娃鱼平时一副懒洋洋,行动迟缓的样子,它的生性凶猛。如果娃娃鱼之间打斗起来,轻者会在身上留下累累伤痕,重的有可能直接被对手咬死。公鱼一旦在争斗中落败,就意味着失去了优先选择洞穴的权利,还会受到母鱼的冷落。它们只能到处找别人不要的洞穴栖身。
在自然交配中,打斗是娃娃鱼在争夺交配权,这是动物优胜劣汰的一种方式。王德奎采用仿生态的方式繁殖娃娃鱼,就是要让娃娃鱼产出最健壮的后代。正是在娃娃鱼仿生态繁殖的过程中,王德奎发现了娃娃鱼繁殖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让王德奎仿生态繁殖娃娃鱼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也是这个秘密,王德奎开始突破人工繁殖娃娃鱼最难的瓶颈,让人工繁殖娃娃鱼显现出一丝曙光。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的东段。在竹溪,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64%,山上小溪遍布,水质清澈,而且全年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到16摄氏度之间,这些都十分适合娃娃鱼的生长。
竹溪县曾经号称“娃娃鱼之乡”,这里的人习惯叫娃娃鱼的学名“大鲵”。80年代的时候,野生的娃娃鱼在竹溪县的大山里随处可见。
随着环境的变化,野生的娃娃鱼已经越来越少,现在竹溪的大山里已经很难再看到娃娃鱼的踪影了。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就在小溪边找了半天,看能不能运气那么好,碰到野生的娃娃鱼。
王德奎:就是这水边上,以前这小石块里都有鱼。
记者:有可能这石头旁边就有,是吗?
王德奎:就很小的石块,有时候都可以发现大鲵的小苗。
记者:那我们现在找,能找得着吗?
王德奎:找找看看吧。
记者和王德奎在小溪的石头堆里翻了半天,终于看见一条长了四条腿的小鱼。
王德奎:这里面,哦,这是小鲵。这个和大鲵是同一科的。
记者:镜头能看得清楚吗?就在这个位置,水面有点反光,然后这也有一条,有两条。能拿出来吗?
王德奎:可以。
记者一下子兴奋起来。
记者:跑了跑了。它的腿什么都看得特别清楚。
王德奎:它的形状和大鲵差不多。
小鲵虽然和大鲵长得很像,但终归只是亲戚,变不成真正的娃娃鱼。因为野生的娃娃鱼越来越少,王德奎嗅到一丝商机,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娃娃鱼的人工繁殖,但是受精卵的存活率一直只有10%左右。2008年,王德奎去陕西等地参观娃娃鱼养殖的时候接触到了仿生态繁殖,他决定马上引进到竹溪县。
仿生态繁殖就是把大自然的元素照搬到一个小的环境中,包括水流、石头,还有花花草草,再人工打造一些可以用来休息躲阴的洞穴,让娃娃鱼就好像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样。
仿生态基地虽然和大自然环境一样,但是范围小,方便人的操作和管理。本来为了便于公鱼和母鱼交配,应该是投放同等数量的公鱼母鱼的,可是王德奎却在一个池子里有意多放了一些公鱼。
王德奎:它在交流认识的过程中,有一些败下阵来,受伤的公鱼要淘汰掉,那一淘汰掉的话,公鱼有可能不够,所以在第一次投放的时候,公鱼要多一点。
公鱼之间为了争夺母鱼,会相互竞争甚至会爆发战争。打斗结束之后,受伤的一方很可能被赶出领地,逃上岸去。在王德奎的仿生态繁殖基地的草丛里,记者就发现了一条正在爬动的娃娃鱼。
王德奎:这一条就是打架的时候,它打不过别人。
记者:打不过别人就爬上来了?
王德奎:打不过别人,别人都欺负它。水里面已经没有它生存的空间了,它就要上岸来。
这条企图逃跑的娃娃鱼被王德奎放回了水里。可是在这方天地里,这条娃娃鱼已经丧失了交配的权利。获胜的娃娃鱼早就选好了合适的洞穴,它们正在努力打扫,做好清洁工作,迎接母鱼的到来。(展示)
王德奎:没有人打扰的时候,它在里面,它用尾把里面的粉尘搅得随水流都流走了。然后高度不够,它要两条鱼在里面活动,它就要把里面的沙尘,多余的地方,把它推到洞外去。一个是告诉雌鱼,我这个洞穴挺不错的,挺干净的,你看,沙都挺亮的。
公鱼的领地各自完全确立之后,母鱼就会主动到洞穴中来找公鱼。如果看不上这条公鱼,母鱼就会转身离去,公鱼如果纠缠不休,一些厉害的母鱼会和公鱼打上一架。
如果看得上眼,母鱼就会留下来和公鱼交配。产完卵之后,母鱼会先行离去,留下公鱼在洞穴里照顾鱼卵。鱼卵一个一个连在一起,形成了长长的卵带。公鱼会把卵带整个绕在自己的身上,在水中轻轻翻身,让每一颗鱼卵都均匀晃动。(摇卵展示)
王德奎:受精以后的卵,它不断地在变,所以它要不断地动,不动的话到了15天以后,这个卵靠边以后就没用了,就死掉了。
公鱼是负责的好爸爸,会全神贯注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它摇卵期间,如果有外物入侵,它就会狠狠地攻击。
母鱼产卵,公鱼摇卵孵化,这和一般动物都不一样,经过几年的用心观察,王德奎终于发现了娃娃鱼生产的秘密。为了让娃娃鱼能安静孵化,他把仿生态繁殖的基地设在了远离市区的深山里。深山里十分安静,不受任何打扰,公鱼可以全身心地摇卵孵化。而且山里的溪水不但清澈见底,而且水温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娃娃鱼的生长。
2008年,在王德奎的悉心照料下,他的仿生态繁殖受精卵成活率达到了90%。这让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到他的基地来参观,讨教繁殖的方法。竹溪当地很多村民开始跟王德奎买鱼苗,搞起了娃娃鱼的养殖。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娃娃鱼养殖户:在种苗,技术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
此时的王德奎兴致勃勃,他开始计划要领导竹溪县整个娃娃鱼产业的发展。但是他没料到,仿生态繁殖娃娃鱼,虽然有90%的成功率,但是这里面埋藏着一枚不定时炸弹。2010年的时候,这枚炸弹就突然爆炸了。
导视看起来完美的计划,会遭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打击?
雄心勃勃的王德奎,在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开始了怎样的探索?
发现娃娃鱼的秘密,他要挑战娃娃鱼人工繁育的瓶颈,自己把握娃娃鱼产业的脉搏。科技苑继续为您讲述。
2010年夏天,一场特大的洪水席卷了竹溪县。山中的水势暴涨,这直接影响到了娃娃鱼的仿生态养殖基地,王德奎有些措手不及。
王德奎:好几年都没看到那么大的水,山上的石头都滚下来了,河里面的水都走不及了,都上岸了,都把我的场前半部都冲没了。
洪水过后,整个溪水都泛着土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变得浑浊不堪。夏天正是娃娃鱼交配繁殖的时候,娃娃鱼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安心交配,好好产卵。
王德奎:浑水都把鱼呛得上岸来了,都没在水里面待。
王德奎没有想到,一场山洪让娃娃鱼的繁殖成功率从90%陡然降到了10%,娃娃鱼鱼苗的急剧减少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竹溪县的很多农户看到王德奎仿生态繁殖娃娃鱼鱼苗90%的成活率,都纷纷筑好了水泥地,预订了娃娃鱼的饲料,只等娃娃鱼鱼苗就开始大规模养殖。可那时鱼苗根本就供应不上,无奈之下只好去外地购买娃娃鱼苗。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娃娃鱼养殖户:你想你要是到别处买,四川、云南那边去买苗,气温、环境都不一样,它会造成养殖上,一个是生长速度缓慢,甚至严重的情况下,有死苗现象。
仿生态繁殖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娃娃鱼的受精卵成活率能高到90%。如果年份不好,碰上洪水、干旱、气候剧变,成活率有可能低到10%,完全受制于外界的因素。这样下去,竹溪的娃娃鱼产业根本就不能稳定发展。
王德奎:需要2万尾苗才满足你这个养殖群体的话,你到时候没有这么多苗,怎么办?那他们都要到别的地方去买,你这个市场,你的这些发展的养殖户,都靠不住了。
2010年的这一场洪水让王德奎意识到必须主动把握娃娃鱼的受精产卵,才能让这个产业稳定。他决定重新做娃娃鱼的人工繁殖。以前,人工繁殖娃娃鱼一直因为成活率低被养殖户放弃。但是这一次,王德奎却有了信心。在仿生态繁殖过程中,他发现了母鱼产卵,公鱼摇卵孵化的秘密。王德奎觉得只要能像公鱼一样摇卵,就能解决一直困扰娃娃鱼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
王德奎开始频繁地和一些科研机构接触,终于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取得了联系。2011年,在和教授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将娃娃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率从10%提高到20%。
2012年8月,教授和王德奎又开始人工繁殖娃娃鱼。
记者:这个现在是在看什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看它的成熟度。生殖孔成熟了没。鉴别它的成熟度。
记者:怎么看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成熟以后是白点,看到没?这一圈白点就是公的。
选好亲本娃娃鱼之后,就要给公鱼和母鱼分别打催产针,让它们的排卵排精时间一致,这样有利于人工受精。可是当记者准备拍摄教授配置催产针的时候,被教授毫不含糊地挡在了门外。
记者:刘教授,现在是要干吗?配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我配好药以后再过来,好吧?
记者:要进这个房间配,是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配了以后再打针。
记者:我们不能拍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不能拍的。
记者:这是很机密的,是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对。
字幕:十几分钟之后
在门外等待了十几分钟,催产针终于配置好了。
记者:药配好了,是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配好了。
记者:现在是要怎么样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准备打针了。20度,可以。
记者:适宜的温度是要多少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19度,20度,催产都很好。
记者:那现在这个水温合适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正适合。现在我们打过针以后,就是要保持水体的清洁,要保证安静,不要干扰它,让它慢慢去酝酿,然后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母的就产卵了,公的就开始排精了,我们就顺利地可以搞人工授精。
记者:这个瓜熟蒂落的时间需要多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一般都是4到5天。
字幕:4天之后
时间已经过去了4天,到了娃娃鱼产卵的时候,可是看样子还没有动静。王德奎和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突然,教授发现有一条母鱼开始产卵了。
记者:教授,是鱼已经开始产卵了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产卵了。
记者:你手上摸到的就是,是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多漂亮啊,一颗一颗的,像珍珠项链一样。
母鱼产卵的过程很长,趁着这个时间,王德奎和教授忙着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从公鱼身上取精液。
精液取好之后,母鱼也都开始产卵了。卵带很长,如果等母鱼自己产完,精液放置的时间就会太长,这时候,教授开始帮助母鱼产卵。
刚刚生产出来的卵带就是一条细长的带子,被分隔成了无数个圆形的小房间,黄豆一样大小的鱼卵就位于房间的正中心。卵带一出来就要马上进行人工受精,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人工受精完毕,卵带被清洗之后就要送入到空调房了。空调和电热毯控制着整间屋子的温度,模拟自然环境中最宜生长的温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时不时翻动泡在水中的卵带,就像公鱼翻身那样。
王德奎:要注意不要强烈地动作,要让卵缓慢地像野外的公鱼在卵里面穿行一样,这样慢慢地带动,不要哗,很快地,卵受不了。
摇卵是人工繁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要隔一段时间就摇一次,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好力道,这样才能让鱼卵充分成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鉴毅:这个鱼要孵化35天到45天,时间太长了,如果卵长期一个方向孵化,就跟我们孵小鸡一样的,经常要翻蛋,如果一个方向的话,就贴壳,就死亡。
教授估计,今年王德奎的娃娃鱼受精卵成活率能达到30%,这在国内娃娃鱼人工繁殖领域已经算是很高了。虽然比仿生态繁殖的存活率低,但是能稳定地控制。现在,王德奎打算继续研究,从源头上稳定娃娃鱼鱼苗的供应。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02日 19:46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在湖北竹溪县的王德奎运用一种仿生态的养殖方法来养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并且在后代的繁衍的存活率上获得了突破和成功。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去了解娃娃鱼生娃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