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惊涛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也是这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他手里的这份亲子鉴定结果,已经证明4号牛犊和代孕的母黄牛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这份鉴定同时还证明,4号牛犊和一头公野牦牛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小牛到底是些什么牛呢?
【采访】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这几头,4头小牛都是犏牛。
学生:犏牛?
徐惊涛:都是犏牛。
所谓犏牛,就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下的儿女一代,就像我们熟悉的马和驴杂交生下的骡子一样。既然是两种不同的牛杂交生下的后代,它们就会既像黄牛,又像牦牛,那么怎么能从外表上识别犏牛呢?
简单地说,区分犏牛和黄牛主要看尾巴,犏牛的尾巴像牦牛,毛多,而且长,而黄牛是个细尾巴。区分犏牛和牦牛主要看肚子,虽然犏牛也会长点裙毛,但是短而少,而牦牛的裙毛要密实得多。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牦牛养殖区,千百年来,牦牛与牧民们朝夕相处,成了牧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我们在青海湖畔发现,不少牧民家的牛群里都有少量的犏牛,既然已经养着成群的牦牛了,为什么还要养犏牛呢?
【采访】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沟乡莫热村 牧民 安加先:这个是牦牛的(奶),牦牛1次就这么多,这个,1次就这么多。这是犏牛的,犏牛的挤1次。
记者:就1满桶了。
安加先:对吧,1次。
记者:这1天能挤2次?
安加先:哦,1天2次。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沟乡莫热村 牧民 措罗:夏天的话,1次能挤15斤左右。
记者:1天30斤呢。
措罗:对,对,对。
原来,牧民们养犏牛是为了挤牛奶。因为牦牛的产奶量很低,一个哺乳期只能产大概400公斤鲜奶,刚够小牛犊吃的,要是挤多了,牛犊吃不饱,就会发育不良。而犏牛的产奶量能比牦牛提高一倍多,一户牧民要是养上2头母犏牛,就不用再跟牦牛犊抢奶了。
【采访】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沟乡莫热村 牧民 安加先:犏牛好,犏牛好。
记者:犏牛主要是吃奶呗。
安加先:吃奶呗,吃奶也成,卖奶也成,打酥油也成,对吧?
记者:对。
安加先:这个(犏牛奶)产量多呗,这个(牦牛奶)产量不多,对吧?
近年来因为草场退化,牧民也不敢随意扩大养殖规模,而犏牛因为具备杂交优势,产奶量高,而且能够适应高原牧区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牧民喜欢母犏牛,而农民喜欢公犏牛。盛昌珍家所在的这一片山地属于西宁市远郊的农业生产区,他家一共有15亩山坡地。
【采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北村村 农户 盛昌珍:坡太陡,犁地费劲,农机使不上。
在山坡上种地可不容易,坡太陡了使不上农机,耕地主要还得靠牛,所以盛昌珍和弟弟各养了一头公犏牛,干活的时候就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个二牛抬杠。
【采访】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北村村 农户 盛昌珍:优点就是速度更快,一个灵。
记者:那比如说,一个上午的话,这2头牛能帮你犁出多少地?
盛昌珍:3亩。
记者:要换了黄牛怎么样?
盛昌珍:黄牛最多犁1亩。不走,体能不行。
在海拔2千米到3千米之间的农业生产区,黄牛因为缺氧,体能比较差,干不了多少活。而对牦牛来说,这个海拔地区夏天温度偏高,容易中暑。所以既不怕缺氧,对温度变化又不那么敏感的犏牛,就成了这个海拔高度上的壮劳力。而且公犏牛跟骡子一样,没有生育能力,更是一门心思地埋头干活。不过盛昌珍现在很担心,因为他家的这头大犏牛今年12岁,已经是头老牛了,他想再买一头犏牛犊,可是买不到。
【采访】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北村村 农户 盛昌珍:现在没有,藏民也不繁育。黄牛,他们藏民运不上去。
记者:海拔太高了,弄不上去。
盛昌珍:就是。
因为牦牛品种退化,体形变小,所以繁殖犏牛一般是用公黄牛配母牦牛,母牦牛只在夏天发情,而这个时候,它们都生活在海拔4、5千米的高山牧场上,要把黄牛弄上去配种很困难。即便是配上了,到了生产的时候,母牦牛也会有难产的危险。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产犊一般都是在春天,人有时候也不跟群放牧,这时候它也发生难产,再一个,它有时候晚上产,产的时候,人也不在跟前,也无法助产。
牧民养牦牛的方式比较粗放,早上放出去吃草,主人就不管了。母牛生产的时候,全得靠自己。牛犊小,问题还不大,要是怀上个大胎儿,那就很危险。
【采访】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特别是像良种牛,这种犏牛的后代,难产率更高。一般像牦牛的出生重只有12公斤,但犏牛一般都在20公斤以上。
记者:牛犊就很大。
徐惊涛:很大。牦牛它本身的盆骨腔就小。所以说,用牦牛来生产良种犏牛的难产率更高。
【主持人】不管是产奶还是出劳力,犏牛都表现出特别的优势,但是牧民自己培育犏牛有困难,即便肯出大价钱也买不到。面对这种现状,徐惊涛他们觉得,可以利用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生产优良犏牛胚胎,徐惊涛觉得在理论上完全可行。但是因为没人做过,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得冒风险。他们取来刚屠宰的健康黄牛的卵巢,从里面吸出卵母细胞,培养成熟以后,利用解冻的优质野牦牛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然后再把受精卵放到培养箱中,模拟母牛的子宫环境进行培养。刚开始一切顺利,受精卵开始分裂,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但是分裂到8个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出事了。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孙永刚 我发现我们的这一批胚胎,基本上都发育到8细胞就停止发育了。
受精卵的生长发育好像停止不动了。经过反复观察后他们确认,受精卵分裂到8个以后出现了停滞。问题出在哪儿呢?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因为我们这种体外的环境,仅仅是模拟母牛子宫内的这种环境,它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比方说,它提供的各种营养物质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它的物理条件,比方说像温度,还有水,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胚胎在发育早期非常脆弱,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就可能要了它们的命。怎么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呢?课题组的孙永刚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孙永刚:因为我们发现在小鼠或者黄牛上,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体细胞共培养,就是输卵管上皮细胞或者是颗粒细胞,共培养的话它正好能够克服胚胎发育阻滞的这个现象。
输卵管是成熟的卵子去往子宫的必经通道,上皮细胞就是输卵管内壁表层的这些细胞,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到底怎么帮忙,这中间的道理研究人员其实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孙永刚采集到母牛的输卵管上皮细胞,然后把犏牛胚胎放进去共同培养,几天以后他发现,效果很明显。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孙永刚:你看像这个细胞,它已经发育成一个可用的胚胎。它就是能够越过8到16细胞的这个坎,能够继续发育的。
当胚胎发育到第7天的时候,徐惊涛觉得可以把它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里去了。谁会成为第一头代孕母牛呢?挑来挑去,徐惊涛选中了这头高大的黄牛。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这头牛,你看它的体格较大,生过小牛犊,还有它的营养状况也比较好。
体格大的牛,盆骨就会宽一些,而生过小牛犊,说明它的生殖系统也没有问题。胚胎移植进行得很顺利,大黄牛怀孕了。但是面对这头怀着超大胎儿的代孕母牛,研究人员全都揪着心。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实验师 才让东智:到7、8个月的时候,肚子特别大,几乎快要临产的时候,牛都成扁平的了。我们非常担心(加一段动画:扁平的母牛)。因为这是第一头,怎么样安全生产下来,那我们做好了很多准备。假如说做手术发生什么意外,怎么样做手术;假如这个犊牛生产下来,奶不够吃,或者再发生什么意外,代乳料,我们都准备好了。
幸好是有惊无险。2012年3月4日,世界上第一头试管犏牛顺利出生。虽然刚出生的时候,它的两条后腿因为缺钙站立不稳,但是半年之后,它的身高、体重都已经超过了同龄的牦牛。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马志杰: 体重187公斤。
这个活泼的壮小伙儿,就是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帮着找妈妈的4号牛犊。我们来复原一下它的全家福:父亲:一头90后的野牦牛;母亲:一头没来得及留下照片的健康黄牛;如今跟它朝夕相处的大黄牛,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代孕妈妈。
2012年5月7日,徐惊涛他们培育的第二头试管犏牛顺利出生。而且,这头犏牛的身份又是一个第一,它是世界上第一头由犏牛产下的犏牛。
犏牛产犏牛的意义在于,生下来的犏牛性状不退化。犏牛的杂交优势只体现在第一代牛身上,而这一头母犏牛产下的也是第一代的犏牛,因为母犏牛也只是一个代孕妈妈,和前面生产的大黄牛一样,它肚子里怀的,也是一个移植进去的试管胚胎,跟它自己的卵子没关系。但是牧民家的情况就不同了。公犏牛没有生育能力,母犏牛自己找对象,就只能去找公牦牛或者公黄牛,它们杂交生下的后代,是血统比较乱的杂牛,被牧民们称为牦杂或者尕勒巴。
【采访】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像这一头就属于牦杂,它是牦牛和犏牛配的后代,像这一头,包括那几头,是属于尕勒巴,它是黄牛和犏牛的后代。
记者:这尕勒巴是藏语?
徐惊涛:是藏语。
记者:是什么意思呢?
徐惊涛:尕勒巴就是小尾巴。
牦牛有条毛绒绒的大尾巴,犏牛的尾巴像牦牛,黄牛的尾巴虽然细一点,但是很长,而杂牛的尾巴又细又短。
【采访】
记者:不光现在看着尾巴小,这个体形看着也很小啊。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副研究员 徐惊涛:是,这种牛在牧区来说就属于杂牛了。杂牛就是,首先它的个体长不大,第二个它的适应性也没有犏牛强。主要还是它的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产奶量也不行,产肉量也不行。
记者:又退化了?
徐惊涛:退化回去了。大家都喜欢养犏牛,但是都不喜欢这种杂牛。
母犏牛跟其它牛再杂交生下的后代,退化严重,没有多少价值。但是母犏牛本身生活在牧区,对环境很适应,而且它们体格比较高大,生产个头大的牛犊风险比较小。所以,让健康的母犏牛成为代孕母牛,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就可以方便地繁育出更多的良种犏牛。
经过4年的科研攻关,徐惊涛领导的课题组填补了一系列的技术空白,成功繁育出4头试管犏牛。来自牧区的饲养员尼么一直也搞不懂这些小牛的身世,她管它们叫“没有爸爸的牛”。不过,放了半辈子牛的尼么认定,这些“没有爸爸的牛”都是好牛。
【采访】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实验牛场 饲养员 尼么曲旦:我今年回家去了,成年的牛还没有我这个犊牛大。我家老头子也说了,我们的牛都好,我们实验做的牛都好,今年农历2月产下的牛都比你这个成年牛大。他们说,你这个撒谎嘛。没有。哎呦,你不信,我们实验做了,没有爸爸的,好好好。
【主持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从小小的试管里生产出了大犏牛。不但解决了高原地区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为将来的品种改良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8日 19:54
视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