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到狂风巨浪里去养鱼(20121210)

来源:CCTV2012年12月10日 19:3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相关稿件

海水是流动的,而且还含有一些微生物,鱼排出的粪便,原本可以随着海水的流动被稀释掉,或者被水中的微生物自然降解,但是不管是稀释还是降解,都有一定的限度,而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大,问题就出现了。

  【郭根喜】达不到一个有效降解的话 它就会累积在一个海湾里面去 那就造成污染

  【王灵】 污染物都很多的 我们养殖户也是不喜欢在港内的 但是没办法你要放在里面的

  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是因为怕台风,所以王灵他们只能把鱼养在小港湾内,而小港湾稀释和降解能力差,就容易产生污染,污染又会导致鱼得病,病菌随着海水的流动,从一个网箱到另一个网箱,最后,不仅仅是养殖的鱼得病死亡,就连野生的鱼类,也会跟着被传染、得病、死亡。环境污染,直接导致了渔民经济效益下滑。

  【郭根喜】尤其在每年的夏天 七八九三个月 都会发生重大病害事故

  主持人2A:小港湾内的海水,因为流动不畅,所以一旦鱼养的多了,就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要是能把鱼养到水流通畅的外海,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由于小网箱根本无法抵御风浪,所以只能躲在港湾内,陷进污染的恶性循环。

  【广告点】

  主持人2B:欢迎回来,网箱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可是也给港湾环境带来了污染,为了让鱼能继续的养下去,成了郭根喜他们这些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这时候,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远海。

  谁到知道,越往远海走,随着水体的增大,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越强,即便是只要离开岸边几公里远的开放水域,海洋自净能力就非常明显。

  【郭根喜】洋流的带动 包括海洋生物这样一个吸收(都会增强)

  只要海域一开阔,水体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可是,就这区区几公里之远,风浪就会大的不是一点半点,传统的木排根本不能放在这里养。可是近海养殖环境已经破坏了,要想有效益,只能到远海去。于是郭根喜他们开始了远海抗风浪网箱的研究。

  【郭根喜】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们国家就开始 研制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

  经过十年的科研攻关,符合我国海域特点的抗风浪网箱,终于面世了。

  【郭根喜】2002年我们第一个深水网箱 在深圳鹅公湾 研制成功

  而抗风浪网箱的网,正是庄建提供的。

  【庄建】把那网片做成网衣 来配套给深圳

  之所以选择庄建来生产网衣,是因为他有别人没有的网,而这种网,恰恰适合做抗风浪网箱的网衣。

  【庄建】原来这个绞捻无结网 中国就是我做的

  普通的网,都是通过打结让网线连接在一起的形成网的,而绞捻无结网,则是通过绞捻、编制的手段来结网的,所以就没有结,不会划伤鱼的表皮。因此十分适合用搞养殖。而普通的有结网,这些密密麻麻的结容易擦伤鱼的表皮,带了伤口的鱼就容易得病甚至死亡。

  而且,打结之后,网线能承受的拉力也会随之下降

  【庄建】等于100公斤的力它打了一个结以后 它只能承受70%了 就是70公斤了

  台风来临的时候,海水的流速也会加快,因此对网的冲击力也会变大,网承受的冲击力,可以与一辆卡车来拉扯网的力量相当。所以网衣的强度必须要大。而绞捻无结网的强度比一般网要大,这就让它十分适合作为抗风浪网箱的网衣。

  不过,即便是这样,网衣还是需要一些加固和支撑。

  【庄建】它有横杆 竖杆 这是横杆 那边是竖杆 这样做很多力 受力点就是杆里面它的网衣受力不是太大了

  庄建所说的杆,其实就是这些绷紧的绳子,绷紧以后的绳子变得跟杆一样坚硬,而柔软的网衣则是固定在绳子上的。当风浪来袭的时候,主要是靠这些绳子来承受水流冲击的,而网本身受到的拉力就变小了,再加上绞捻无结网本身的高强度,破损的情况就少了。

  【庄建】或者船 或者竹竿 你不人为捅破它 它不会破的

  由于当时全国只有庄建的企业生产这种网,所以生产网衣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他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开展生产,庄建新建起了几千方米的厂房,这是因为比起过去的小网箱,这种抗风浪网箱的体格,变大了许多。

  【郭根喜】第一代的网箱 是40米周长一个网箱养殖水体 大概是600立方米左右 那相对于普通网箱 每个网箱27立方米水体就有大幅度提高

  网箱变大从27立方米变成600多立方米,体积增大了,首先就能让鱼群在大风浪中更安全。

  【郭根喜】因为养殖水体大 在台风过来 或者风浪过来的时候 鱼受到惊吓它会躲到另外一边去 如果它有足够大的空间给它活动 它就不会造成互相挤压 那么这个养殖就相对比较安全一点

  而且体积大,养殖容量相应就变大,养的鱼也就多,目前,全国有木排结构的小网箱100多万口,而这种大型抗风浪网箱只有8000口,但是大网箱的产量可要多的多。

  【郭根喜】那8000来个网箱的产量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现在 整个海水养殖鱼类产量的 三分之一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庄建逐渐掌握了网衣的生产工艺,接着,他又在郭根喜的帮助下,生产制造网箱的框架,开始制造整套的抗风浪网箱。

  其实呢,传统网箱不抗风浪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框架结构上,这一点养殖户们比谁都清楚。

  【王灵】木排只是单框架它的浮力主要是靠浮筒

  传统网箱的木框架缺乏韧性,容易被风浪打断,而且木结构和浮筒之间是靠绳索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个薄弱的地方。

  【王灵】如果是浪太大可以把绳子冲断 浮筒就脱出来 那就会危险了

  而抗风浪网箱的框架,则是用高密度聚乙烯管制造的,首先这种管子围起来后,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浮力。

  【庄建】浮力大概在四吨

  高密度聚乙烯还是一种刚中带柔的材料,既有足够的强度,有有一定的柔性。您看(删),这些网箱的框架更够随着浪而轻微的弯曲变形,但是却不会折断,这就能够保证网箱在大浪来袭的时候安然无恙。

  高密度聚乙烯还是一种十分方便加工的材料。

  【郭根喜】抗疲劳 抗剪切 还有加工成型比较容易

  过去的网箱,都是用木头、浮筒、螺栓、绳索制造的,几天功夫造不完一个。而高密度聚乙烯,您看(删),经过切割,弯曲,再把接口部分加热融化,然后就这么一对接,几个工人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圆形的网箱造好了。由于加工相对简单,庄稼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框架的制造工艺,开始生产全套的抗风浪网箱。

  【庄建】我们就从湛江开始 有16口网箱做完以后慢慢推开 推开我们从广东 后来又到海南

  主持人3:从湛江家门口的16口订单开始,庄建的事业越做越大,慢慢的,十几口、几十口甚至上百口的订单纷至沓来,业务也从湛江发展到了海南。但是当他刚刚涉足海南的时候,却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挫折。

  2011年9月29日,当年的第17号强台风“纳沙”在我国广东徐闻登陆,而与徐闻隔海相望的海南临高,就有庄建来海南后建造的第一批网箱。

  【快剪,紧张的音乐】

  【庄建】那台风风力14级 阵风15级

  【庄建】大部分的网箱都被风打跑了

  【庄建】我们第二天就过来调研这批网箱第二天冒风调研

  14级的风力,超过9米的巨浪,这其实已经超过了抗风浪网箱原本抵御12级风的设计指标,但是出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庄建还是赶到了现场查看情况。经过仔细的调查,庄建得出了一个结论

  【庄建】网箱框架制造是没问题还有网衣是没问题 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是那个桩

  庄建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风浪太大,造成了拔桩的事故【动画】

  【庄建】它是木桩而且那个比较短 是2.5米 它把桩全部连根拔起来了

  原来,使用这批抗风浪网箱的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用的是跟普通网箱一样的木桩固定的,就是在海床上打如木桩,然后通过绳索将网箱拴在木桩上,

  【庄建】那时候没考虑到十米级的浪都是五米左右的 所以那时候设计绳子就短

  当浪打来时,网箱会随着浪的起伏上下移动,如果浪太高,绳子不够长,就会对木桩有一个拉力,而抗风浪网箱的浮力有4吨,就等于有4吨的力来拉动木桩,所以木桩就被轻易的拔了出来。

  【庄建】都是那个桩拔起来了绳子不断 它那个浪就把网箱又打到另外一个网箱上 打坏了

  虽然这次事故的原因出在养殖户身上,而且也超出了设计要求,庄建还是免费为养殖户维修了网箱,然后又在郭根喜的指导下,给养殖户们设计了新的固定方式——水泥锚。

  【郭根喜】因为水泥锚完全是依靠重量 来达到一个锚爪效果

  【庄建】一口网箱有四个这样的锚一个锚重量大概3.5~3.7吨

  一个锚3.5吨,4个锚就有十四五吨的重量,远远超过网箱的浮力,在更换水泥锚的同时,适当的放长绳索,留出网箱上下浮动的空间,这样一来既不会拔桩,也不会拉断绳索,就大大提高了抗风浪网箱的安全性。

  【养殖户】我们每个网箱下面有四个水泥桩有八条缆拉着绳

  但是,每个网箱配4个水泥锚,成本大大的高出了原来的木桩,所以郭根喜还给出了一个减少成本的妙招。

  【郭根喜】最好是用4个网箱作为一组 来公用12个锚泊系统

  这样一来,原本16个水泥锚,能减少到12个,就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成本了。

  现在,庄建他们新安装的网箱,包括我们节目开头那1000口新网箱(删),都采用了水泥锚作为锚泊系统系统,而正因为有了新的锚泊系统,才有了庄建面对8月17日第13号台风启德的坦然。

  因为抗风浪网箱技术日渐成熟,使得原本因为风浪大而不能搞养殖的远海,有了变成了海洋牧场的可能,例如原本遥远的南海,因为优越的气候条件,就吸引着一些企业家的目光

  【海南临高某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郑立钢】 南海的水质非常好 非常适合非常适合养殖 它没有冬天 我们在海南养一造鱼 在那里就可以养两造鱼

  为了避免小网箱养殖造成污染的事情再次出现,抗风浪网箱的建设还引入了海域论证的概念,就是根据海水对鱼类排泄物的降解能力,确定养殖的最终规模。这就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郭根喜】我们既要发展我们也要保护环境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些科学依据 就是说你到底发展到多大的规模 环境的承受能力能承受的起

  因此,在科学的支撑下,深水网箱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将会是巨大的生态效益

  【郭根喜】十二五末希望我们整个深水网箱 移到30~40米等深线这样一个区域 把我们优美港湾还原它原来的功能

  主持人4:利用和保护其实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从过去的看天吃饭,到现在的耕海牧渔,科学技术让我们把茫茫大海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万顷良田,我们也希望会有更多像郭根喜这样的科学家和庄建这样的企业家,为可持续发展道路添砖加瓦。

channelId 1 1 2 b31d15c37099432bbe4dbe8c79c87bf5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9:39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说起海洋,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往往是和巨浪滔天这样的词挂上钩。然而就在我国广袤的南海之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却把目光投降了经常滔天巨浪的深水区。






收视TOP榜

860010-11331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