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荷包红鲤鱼是婺源地区一个特有的地方品种,它的特点就是头小、背宽、肚子大、颜色红。如果身体变长了,颜色变浅了,这就和普通的红鲤鱼没啥区别了。没有了荷包一样的好相貌,失去了它独有的特色,这将会对当地的产业带来威胁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对婺源的损失很大,一个是失去了地方的特色,再一个对老百姓来讲,没有这个鱼的话,他们的经济效益慢慢衰落掉了。
而万金发之所以到处去找鱼,就是想找一些又红又像荷包的鱼。那么本来好好的荷包鲤鱼为什么会退化呢?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通过南昌大学的DNA检测,基本上是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这都是养殖户传统的养殖方式造成的。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人都是自己繁育。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老百姓是这样的,他拿过来鱼,他是这样的自己从自己的鱼里面挑出来性状好的,一雌一雄拿来交配。
虽然都是公鱼母鱼交配繁殖,但这些鱼可能是同一个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孩子,这要是一交配就出现问题了。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这样久而久之下来就会不断地退化。
大家都知道近亲结婚危害挺大,鱼也一样,近亲繁殖也容易引起退化。如果退化得严重了,这个鱼也就不再是荷包鲤鱼了,婺源这个珍贵的鲤鱼品种也许就会丢失了。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万金发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把这个种保护好,我从接手过来以后我们就找专家,我们给县里反映以后,因为什么呢作为良种场这一块对口是农业部,下面这一块牌子,所以省里面、水产局,他们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
有了专家的支持,万金发心里就有底了。专家告诉他要想保种,必须重新进行选育,把荷包红鲤鱼原来的那些优良性状找回来,这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找性状好的荷包鲤鱼。野生的荷包红鲤鱼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只能找人工养殖的。
为了找到性状好的荷包红鲤鱼,万金发几乎跑遍了全县的大小养鱼场,特别是一到鲤鱼收获的时候,水产市场、鱼塘水库,经常会看到他的影子。为了避免近亲,他还尽量去一些距离远的地方。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远一点,越远越好。特别是我们前几年销售出去的,都是人家有这个鱼,把它找回来最好。这是一块,第二个还有不同水域的。
就这样,万金发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找来了不少性状相对好,没有近亲关系的荷包红鲤鱼,然后呢他又和南昌大学的科研人员,从这里面挑选出了25对雌雄鱼作为繁殖用。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当初我们大概是从来自于婺源的个体大概有十个不同的水系,有的是池塘养殖、有的是其他的养殖水库养殖,来进行配对,而且是雌雄都不是来自同一个水系进行配对,大概建了当初是建了总共是25个家系。
荷包红鲤鱼的退化就像是把沙子散开一样容易,但是要再找回鱼的优良性状,就像把沙子又重新堆到一起,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辛苦找来的25对爹妈其实也不是最好的,本身也有点退化了,只是矮子里拔将军,只能从它们的后代里再一代代筛选,根据表现出的性状再和别家的后代进行组合配对。比如说颜色好的重新组合成一个家庭,体型好的再组合成另外一个家庭,一代代把每个性状提纯到最好。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我们就要把各个优良性状的基因都保存下来,建立一个家系,比如说这个家系里面它有可能是保留了控制生长性能好的家系。另外一个它可能是控制体色好的基因的家系,还有一个可能是体型的,或者是有的是集中在一起的。
把每个性状的基因提纯到最好,建立一个基因种子库,就有可能找回荷包红鲤鱼原来的性状。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只要我这个基因在这里,相当于我在这里建了一个基因库,我这个基因库里有这个基因,那么以后我要怎么进行选育,我要达到什么育种的目标,我只要把这个基因杂交,因为我把它的种保存下来了。
要建立这么一个基因种子库,就要从这些家庭的后代里严格挑选培育,让这些家庭成员在一个环境下比赛,因为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才能凸显出它们各自的基因优势。所以必须把这25对爹妈放在同一水体里,不但要统一水体还得把它们区分开来,不能搞混了。于是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鱼塘里建25个网箱,一对荷包鲤鱼放到一个网箱里。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如果说要做不同的池子要隔开的话,可能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当时想到最好做的方法就是做网箱,可以把不同的家系区分开来。但是它又在同一个养殖环境养,这样的。
一开始让鱼住在网箱里,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这25对荷包红鲤鱼产的小鱼长得并不好。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差别特别大,有的鱼长得特别大,有的鱼特别小。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观察了一个礼拜,这个网箱经常有的时候刮风的时候,这个网箱会动来动去,这个鱼就很容易受到干扰。
网箱动了,鱼儿就会受到惊吓,就会有应激反应,很多就不能好好吃料了,这样吃得不均匀就可能造成网箱里的鱼个头大小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影响选育。
【主持人】:散沙容易聚沙难,怎样才能让鲤鱼更像红荷包。25对爹妈组成25个家,不同爹妈的鱼娃娃偏偏要放到一起养,什么办法才能分出谁是谁家的娃。《就让鲤鱼长得像红荷包》正在播出
万金发费尽心思挑选出来的25对荷包鲤鱼,要放在同样的环境又要分开养殖,用网箱养殖给鱼儿带来应激反应,这行不通。在科研人员的建议下,万金发后来就把网箱变成了这样一些挨在一起的水池子,而且不光环境一致,就连管理细节都要尽量保持统一。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在它小的时候,在独立的池塘里面养的时候,我们的养殖工人也是固定的,养殖环境,比如说这个池塘,我们喂的饲料也是一样的,然后喂了一段时间,我们可能过个十天半个月也是一起换水的,所以尽量让它保持环境一致。
25对鲤鱼组成的家庭,在万金发的精心照料下开始产卵孵化出鱼苗了,这些后代就不能老在小池子里生活了。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让它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你必须放在同一个,环境相对一致的大塘里面进行养殖,才有利于比较它们性状的差别。
小鱼苗长到二三厘米的时候,从每个家庭里挑选出一部分健壮的搬到大池塘里,这样才能在同一个水体里观察筛选鱼苗的生长特征。可等万金发开始要给小鱼苗搬家的时候,他一下又蒙了。25个家庭的后代一起搬进大池塘,环境虽说是一样了,可是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鲤鱼没名没姓的,模样又差不多,而且又都是放到水里,到底谁是谁家的孩子?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我们人是有不同的名字,我们可以知道你叫张三,他叫李四。那这个鱼我不能给它取名字,取了名字没用。那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给这个鱼带一个标记,比如说它长的样子不一样。我们看这个人和那个人长得不一样。他可能眼睛大一些,眼睛小一些。那我们说这个鱼是不是也可以区分?
要放在一起养,又要能区分鱼苗来自哪个家庭,这可是件麻烦事。
怎么区分?只能做标记。给鱼做标记?你说像牛羊猪这样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做标记好做,这鱼在水里怎么做呢?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那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就是说,如果它长得外形不一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去做了。那外形怎么不一样呢?如果说你去剪它的肉,它会对这个鱼有损伤。那我们就说,是不是可以把鳍条剪掉。
鱼身上都长着各种鳍,有背鳍、腹鳍、尾鳍,靠着这些鳍它们在水中能够自由游动。如果把鳍剪掉一部分做成标记,不就能区分了吗?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比如说剪掉它的背鳍,在背鳍给它做一个标记,背鳍长得不一样,那我就知道是这个家系的。它这个,比如说臀鳍不一样,又是另外一个家系。我们就会从外形上能够区分不同的家系,就这样去做。
有的剪尾鳍,有的剪腹鳍或者背鳍,不同家系的鱼剪的地方不一样,形成不同的标记,开始的时候还真能把他们区分开来。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结果我们过一段时间要来测这一批鱼的生长效果怎么样?它们比赛的情况怎么样。然后一捞上来,发现好象比如它剪掉了背鳍的,就是那个鳍条都长出来了,我们区分不开来。所以这个方法我们发现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鱼的鳍也有再生功能,小时候剪掉的鳍慢慢又长出来了,谁是谁家的孩子又混了,分辨不出来。看来这个剪鳍的办法行不通,而且鱼是靠鳍来运动和保持身体的平衡,把鳍剪了多少会影响到鱼的生长发育,所以最好有个方法既不伤害到鱼又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对这个鱼不能造成伤害,又能标记下来。我们是不是通过某种方案,比如说我们在它鳍条上挂某些东西,拴某些牌子,因为鱼是活的,在水里面游,游一下就会掉,有时就会脱落掉。但是我们用什么东西呢?在身上打一个烙印或者是怎么样?让它不容易掉。
打上烙印?这鱼可不能用烙铁烫。那用什么东西做标记既不伤害鱼还不容易掉呢?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通过查找文献就发现这个荧光胶体,它具有这么一个很好的特点。第一它对鱼本身的副作用比较小,打到里面,借助荧光显微镜或者说荧光灯能够很容易辨别开来。
荧光有各种颜色,如果把不同颜色的荧光注射到鱼的皮肤下面,不同的家系用不同的颜色,这样不就区别开来了吗?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比如说A家系我们打红色荧光硅胶,B家系我们可能打黄色的,C家系我们可以打绿色的,然后如果我们建的家系越多,我们甚至可以把两个不同颜色的同时注射,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那可以建立很多很多的家系。
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家庭,容易辨认,在鱼身上待的时间也长,哎这办法好像挺实用。万金发和南昌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始一代一代进行选育了,只要把它们分清楚了,优中选优,不愁把荷包鲤鱼的模样变不回来。但是到鱼成熟的时候,万金发他们再次傻眼了,有的鱼还是分辨不清楚。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 它的效果比剪鳍好。但是还是有脱落,你要做到万无一失的话,你这种还是不行。
鱼小的时候通过荧光可以分辨谁是谁家的孩子,可等鱼长大了,时间一长,荧光也会脱落,看不出啥颜色了,所以这个办法还是不行。最后他们还是从猪牛羊身上受到了启发。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是不是让它带上一个什么标记,这个标记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那我们一扫描就知道,这个鱼是一号家系,它具有一些什么优良的性状,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了。
现在大部分牛或者猪的繁育场里,这些家畜的耳朵上都会戴着一个标签,它就像一个身份证,只要一扫描,所有的信息就会一目了然。于是他们就想,能不能把这种电子标签用到荷包鲤鱼身上呢?
这种电子标签在家畜繁育上很常见,但在鱼身上他们只是听说过还没有试验过。你说这么大个标签怎么往鱼身上放呢?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盛军庆:像我们这个鱼用的电子标签就不能太大了。因为鱼本来是在一个水的环境下,养的时候比如说受到损伤了,那我们要处理可能比较难处理。我们现在用到鱼上的这个电子标签必须小,尽量让这个鱼受到的损伤要小一些。
鱼当然不能像猪那样挂到耳朵山上,所以他们专门从厂家定制了这种像颗粒一样的电子标签,每一个标签里面有个编号,利用注射器把它注射到鱼身上。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我们把这个标签装入到注射器里面去,这是电子标签,它里面加磁了,装入到注射器里面,然后我们把电子标签打到这个鱼背部肌肉比较多的地方,注射时不能注得太深,太深会伤到鱼,真皮层会出血。轻轻扎进去,要斜着扎进去对 推出来,好已经扎进去了。这样它就不会掉了?这样它就不会掉了,这个电子标签就埋在它这个皮下组织里面去了,就不容易脱落。
有了这个电子标签,只要轻轻一扫描,鱼的信息就很清楚了。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你看这样一扫描,这个鱼的代号就出来了,我们根据这个代号就可以知道它是哪个家系的鱼,这个鱼再扫一下,它又出来一个不同的代号,我们就知道这条鱼它是哪个家系的。这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可以存档。
家系搞清楚了,选育就方便了,从2006年开始,现在他们已经选育到了第三代。
【采访】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 彭扣:现在已经发现效果比较好,有些性状已经趋向于稳定。
看着荷包红鲤鱼开始慢慢又变回红荷包的模样,鱼的价格也上去了,万金发心里很高兴,他相信再过两三年,自己选育的荷包鲤鱼就能完全回到退化之前的模样了,到那时不光他高兴,整个婺源的养殖户都会高兴。
【采访】安徽省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场长 万金发: 健全了以后,老百姓到我们这里买苗也放心,通过协会、通过政府、通过我们公司不断地努力,我到那个时候,形成这种模式以后,我为老百姓提供苗,我可以免费给他提供。它养出来我统一给它回收。他有效益,我们企业也得到效益,这样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主持人】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万金发把荷包红鲤鱼已经退化丢失的性状,通过科学的选育慢慢又找了回来。科技让荷包红鲤鱼变回了原来的相貌,价格上去了,市场拓展了,也让当地的养殖户获得了收益。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26日 19:36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鲤鱼弄丢了什么神秘宝贝东西,让他要四处寻找?又要长得红,又要像荷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鱼?找回鲤鱼丢失的性状,他为什么不是给鱼剪掉鱼鳍,就是给鱼注射荧光?本期节目走进江西省婺源县,探秘荷包红鲤良种的喂养方法。 (科技苑 2012年 第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