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视2:别人的甲鱼住池塘,他的甲鱼住稻田;别人的甲鱼白又美,他的甲鱼黑不溜秋。可就是这其貌不扬的家伙,王根连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之后,却为它苦苦守候二十年,老王究竟为的是什么?《科技苑》正在播出。。。。。。
王根连不光养甲鱼的方式很特别,就连他养的甲鱼也跟别人的不一样,是一个全身黑不溜秋的家伙。
【采访】王根连:这只是乌鳖,底板是黑的,背也是黑的,叫清溪乌鳖。
常见的甲鱼,腹部大多是白色的,再看看这清溪乌鳖,全身上下,一溜儿乌黑。您别看它长得其貌不扬,可浑身都是宝啊。
【采访】张海琪:清溪乌鳖它体表乌黑,主要是由于它的体表富集了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导致的。黑色素它具有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防止衰老等作用,有保健价值很高。
【采访】王根连:这个乌鳖跟其它甲鱼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它的血特别多,血特别浓,通过检测,它各种营养指标都比其它甲鱼要高。
乌鳖的氨基酸种类非常丰富,达到了18种,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味道就鲜美。
【采访】食客:裙边厚,特别香。
【采访】食客:这乌鳖口感好,有嚼劲。
除此之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看来啊,养殖黑不溜秋的清溪乌鳖,效益还真是不错。那老王是怎么发现这个黑家伙身上的商机的呢?这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1992,刚开始养甲鱼的王根连,经常去一个叫做下渚湖的地方买野生甲鱼,在那里,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采访】王根连:也就是下渚湖的旁边,有一个渔民。那个渔民它每年是去抓甲鱼的,抓来的甲鱼呢,就是在塘里面养着。到了第二年的四月份,开始去卖。
买甲鱼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儿引起了王根连的注意。
【采访】王根连:我发现他旁边这个水桶里头,怎么还有甲鱼。我一看,我说你这个甲鱼为什么不卖啦?他说这两个甲鱼我们自己吃了,这两个甲鱼特别补。后来我拿起来一看,这两个甲鱼底板全部是黑的,给我买去的甲鱼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个时候,甲鱼的价格很高,可渔民宁愿自己吃也不愿意卖掉这几只甲鱼,王根连开始对这些黑不溜秋的稀罕家伙感兴趣了。
【采访】王根连:所以说渔民他懂啊,这个甲鱼特别补啊,他为了补身体啊,所以说要自己吃。。。。所以说,这个乌鳖应该价格比较高。
王根连想,既然乌鳖有营养,野生数量又极少,要是能够通过科学方法人工养殖,再进行提纯复壮,一定会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花高价从渔民手中买到了几只乌鳖。经过十几年的选育,2009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乌鳖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清溪乌鳖。
既然有了好品种,王根连也不想错过。当他决定在稻田里养甲鱼的时候,清溪乌鳖成了首选的养殖对象,他希望通过稻鳖共生的方式保持清溪乌鳖的优良品质,同时生产出无公害大米。
【主持人】:甲鱼水稻一起住,看上去简单,但要想在甲鱼和水稻之间做到两全其美,在遵循科学的种植和养殖的同时,还要另辟蹊径。王根连让甲鱼住进了新家,可这新家却有些特别,说它是池塘,却没有往下深挖,说它是稻田,四周却有高高的围墙。
王根连让甲鱼和水稻住一起,但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法子,给甲鱼挖个深深的池塘,只是对水稻田的四周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田埂变成了高高的围墙。
【采访】王根连:对,我是跟别人养甲鱼的方法不一样的…就是在原来的农田我们没有挖它,就是把四周用混凝土、砖头把它砌起来。
这围墙的高度都在1米以上,而且非常规整。王根连为什么不按照传统的方法挖土做池埂,而是在稻田的上面建起了围墙呢?
【采访】王根连:它土地利用率高,如果挖塘的话,土地利用率只有70%,我这个土地利用率都在90%以上了。
这是因为挖土做池埂的时候,池塘与池塘之间要留一条宽2米左右的道路。
【采访】王根连:肯定要占30%左右的面积,一亩地就剩下7分,浪费了30%
而砖头砌起来的围墙很窄,墙体的宽度只有15厘米,这可比传统的池埂省地儿多了。不做池埂改建围墙,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减少了资金投入。为了便于养殖工人行走,王根连在主墙体的上面铺了50厘米宽的路面。
围墙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甲鱼逃跑。
你别看甲鱼行动起来四平八稳,可它也有一定的爬高能力,而且它生性好动,喜欢到处溜达。一个地方呆腻了,它们就会想方设法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了这道围墙以后,甲鱼再能爬,也逃不出去了。而且王根连围这道墙的目的,可不光是防止甲鱼外逃。
甲鱼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小甲鱼,蛇、老鼠、癞蛤蟆都能够轻而易举地伤害它们。
水蛇是靠身体扭动产生摩擦力来前进的,有了这道水泥墙以后,蛇就不容易进来了。癞蛤蟆不善于跳跃,所以也很难跳进来。
有了这道围墙,甲鱼再逃不出去,天敌也进不来了。甲鱼和水稻一起过着相安无事、互惠互利的生活。可王根连的水稻田里,仍然有不长水稻的空地儿,但这不是甲鱼惹的祸,而是王根连故意这么弄的,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采访】王根连:我在这个池塘里挖了百分之八左右面积的深沟。
原来,这没长水稻的空地是一条深沟,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百分之八。
【采访】王根连:为什么这个比例呢。我根据我这个塘里面多少面积,我养多少甲鱼。我根据甲鱼的比例来开这条沟。
宽3米、深五六十厘米。灌满水以后,就看不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采访】王根连:那么肯定这百分之八的面积你不能种水稻了。那个产量肯定没有了,
好好的地,为什么不种上水稻,反而要挖成沟呢?
【采访】王根连:开这条沟主要也是为了甲鱼服务的。
甲鱼原本是生活在池塘或者江河湖泊里,那里水深,有利于躲避天敌的危害。而水稻田里的水一般都比较浅,当秧苗小的时候,甲鱼很容易暴露自己,成为天敌的攻击对象,而且甲鱼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往水的深处扎,所以,挖沟就是让甲鱼有个躲避的地方。
【采访】王根连:如果秧苗很小的时候,大部分甲鱼躲在水沟里面。
等到秧苗长大了,甲鱼才会爬到稻田里面去寻找食物,呼吸新鲜空气,它们想吃就吃,想溜达就溜达,生活自由安乐。
【采访】王根连:分布在稻田里面,所以说对整个稻田里面的虫什么东西,甲鱼都可以吃掉。所以说稻鳖共生的话,这个甲鱼的生长速度,都比单养的应该要好。
但它们还有担惊受怕的时候。在水稻分蘖后期、抽穗和收割的前几天往往需要烤田,这时要把田里的水放干几天,稻田里没水,甲鱼该怎么生活呢?
【采访】王根连:放干水的时候,那么甲鱼去哪里?甲鱼可以爬到水沟里面,那么我们在水沟里面可以给它投饲料,给它吃。
这时的水沟,也成为甲鱼的避难所。
这为甲鱼提供了休息和避难场所的深沟,开在稻田的什么地方合适呢?
【采访】王根连:这条深沟还是要因地制宜。开到边上呢,管理方便。开到中间呢,对甲鱼的隐蔽性比较好,甲鱼胆子很小的。
正是因为照顾到甲鱼胆小,王根连把深沟开到了稻田的中间,为清溪乌鳖提供一个良好的避风港。
【采访】王根连:稻鳖共生效益是非常好,因为它在一亩的田里头,。。单纯从鳖的产量来说,净产可以达到250斤一亩。那么对水稻这一块来说,净产稻谷也可以达到450公斤以上,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在品尝了王根连的清溪乌鳖之后,又冒雨来到了老王的鳖稻共生养殖基地,要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一下这种与众不同的种养新模式。
【采访】王根连:我们现在把甲鱼养在稻田里,把水稻种在甲鱼池里,一亩地当成两亩地用了。
【采访】蔡炳祥:鳖稻共生模式对稳粮增收,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张水龙:这个模式,在我们县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们县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作模式,今年要重点推广。
【主持人】:王根连采取的这种甲鱼和水稻共生的新模式,可以取长补短,将科学养殖和科学种植有效结合起来,在解决甲鱼病害问题的同时,还能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养殖目标和种植目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技术。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21日 20:31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在原有的养殖场中养甲鱼的产量太低,因为他们经常打架而且水质不流通导致病死。但是将他们搬家到了水稻田中防止了他们互相的撕咬还减少了病死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