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胡椒虽平凡 秘密一箩筐(20121116)

来源:CCTV2012年11月16日 20: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相关稿件

  现在人工种植胡椒,有些地方,依然沿用它在自然状态下的这种生长方式进行种植,就是让胡椒攀爬在一种树上生长。因为胡椒依附的这种树,有生命力,人们又称它们为“活柱子”。可用“活柱子”种胡椒,如果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会争肥料,争夺生长空间,关系就僵了。一旦作为依附的柱子占了上风,胡椒的长势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人们一直也在探索,能不能给胡椒找到更合适的伴侣。这个伴侣得坚实、可靠,还要没私心,不和胡椒争养料,争地盘。可谁还没点脾气,找个这样的伴侣还真不容易!但反过来想,胡椒对自己的另一半,也不是那么挑剔,它的这个伴侣,说白了,就是当支柱用。一旦琢磨透这一点,解决的办法也就有了——“种柱子”。这种柱子,多半是用水泥做的,没有生命力,人们就叫它“死柱子”。现在,许多地方,都用这种方法种胡椒,因为没对手和它争养分,争地盘了,胡椒的长势好,产量也提高了。

  了解了胡椒的模样,我们再一起去看看胡椒的传奇身世吧。吃起来麻麻的花椒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调料,而胡椒却有着外国血统。它原产是在印度,在一个热带雨林里面,印度的西高止山脉那个地方。

  产在印度,为什么叫胡椒呢?因为,胡,在我国古代,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所以很自然地就把来自印度,味道有点辛辣的这种调料称为“胡椒”,但是现在全世界消费胡椒的主要国家,并不是在印度,主要是在一些欧美发达的国家。胡椒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健康,还带来了财富。在中世纪,如果你偷了像这样一把胡椒,就如同现在洗劫银行一样,它价值不菲。因为胡椒稀有而昂贵,人们称它为“天堂的种子”、“黑金子”。

  胡椒在西方数个世纪都被视为奢侈品。这么稀罕的物件,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1947年,一位叫王裕文的马来西亚华侨,远渡重洋,将三株胡椒苗带回了祖国,最早种在海南的琼海。从那时起在中国的植物名册上,有了胡椒的名字。当时种植面积不大,再加上交通也不便利,胡椒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非常珍贵。

  现在的胡椒,虽然没有价值连城的身价了。但在海南,它还是许多老乡主要的经济来源。种胡椒不光是个体力活,想丰产,要赚钱,没有实打实的技术,可不行。

  海南是我国胡椒的主产地,如今种植面积已达到四十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在这里,有上百万人以胡椒为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它是当地人的摇钱树。

  邬华松从事胡椒科研及生产技术推广二十多年了,他亲眼见证了胡椒给当地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他和他的团队,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椒农中间,他知道,产业要推广,科研要落到实处,离不开有热情,有经验的种植户的支持。他的助手杨建峰带我们的记者来到当地一位种植高手的园子里。这个人叫周昌琼,是当地种胡椒的老把式,种了四十多年的胡椒。今年虽然69岁了,满头白发,但还独自经管着30多亩的胡椒园。他这辈子,大多数时光,都是和胡椒一起度过的。

  每年的5——7月,是胡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老人最忙碌的时节。胡椒陆陆续续开花,这使得采收周期漫长而辛苦。 采收时节,周昌琼自己忙不过来,一般要雇几个人过来帮忙。别看,摘一串胡椒一眨眼的功夫,胡椒的颜色对不对,摘胡椒的手法到没到位,直接会影响到胡椒的品质和日后的产量,可马虎不得。

  周师傅经验老道,他专挑那些一串上面有两到四粒红的胡椒采摘。看胡椒的颜色,主要是为了判断它的成熟度,两到四粒红的胡椒适合采摘,也是人们从长期的劳动中摸索出的规律。除了掌握好胡椒的成熟度,摘胡椒的手法也很重要。

  有些新手,摘胡椒,不光自己费力,摘得慢不说,胡椒的枝蔓,也被拽的直晃荡。像周师傅这样技艺娴熟的人,手一捏胡椒,不着痕迹的胡椒就落了下来。手艺娴熟的工人,这样六七十斤的袋子,一天五六个小时下来,能摘两袋。刚从树上摘下的胡椒,一个个圆溜溜的,新鲜欲滴,它们穿着各色外衣,有绿色、红色、黄色的。有一段新的旅程正等待着它们。

  胡椒有黑白之分,并不稀奇。欧洲人比较喜爱黑胡椒,煎牛排的时候,离不开黑胡椒;中国人,则更喜欢白胡椒,做菜,煲汤的时候,会放一些进去。都是胡椒,这黑白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原来黑白胡椒来自同一种藤蔓,只是加工方法不一样,去不去皮,就决定了胡椒是黑还是白。黑胡椒因为保留了外皮,所以味道浓烈;而白胡椒是去了外皮的,气味就变得温和些。随着工厂化的发展,黑胡椒的制作,更简单了,高温杀菌以后,烤箱烘烤,24小时之内,新鲜的黑胡椒就出炉了。白胡椒的加工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因为,要去皮。胡椒的果皮和果肉结合的比较紧,想要去皮,浸泡,是必须的环节。浸泡胡椒有两个原因:其一,把包裹在新鲜胡椒子外面的那层果皮、果肉泡烂,方便去皮。

  虽然都是泡,但不同地方泡的方法还是有些差别,海南文昌的周昌琼,在他的胡椒园边上,建起了大水池,新摘的胡椒装袋以后,丢进水池,要泡上八九天。不过,要想胡椒的色、香、味俱全,换水是必须的。您想,六七月,海南正是热的时候,胡椒如果泡在死水里,那还不给沤臭了!在据海口八十多公里的海南海口市,琼山区,这里的人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胡椒浸泡方式。,在河边建水池子,胡椒丢在里面,水池四壁有很多巴掌大的小窟窿。

  无论在什么样的池子里泡,泡好以后,有个步骤,必不可少——光着脚,或踩,或揉,像是少数民族,狩猎前的舞蹈,有几分仪式感。通过浸泡、踩踏的方法,合力去掉了胡椒的外皮,袋子里的胡椒,用水洗几遍,那些带着淡淡黄色的饱满颗粒,就清晰可见了。

  两个地方,两种浸泡方法,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白胡椒干干净净的破皮而出。去皮的胡椒,经过晾晒,打磨以后,就是我们熟知并喜爱的白胡椒粉了。

  在周昌琼家里,他有个自制的筛选机,晾干的胡椒都要过一遍机器,再把他卖出去。那些个头小,残缺不全的胡椒都被剔选出来了,就连夹杂在胡椒里的草屑、尘土,这个机器也没放过。对六十九岁的周昌琼来说,种胡椒不仅是自己生活的来源,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一粒胡椒都有他对生活的诚意在里面。

  没想到,小小的胡椒颗粒,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它却给烹调、经济、医疗,都带来了别样的味道。下次,当您做菜、煲汤,将胡椒置入其中的时候,希望您会记起它们是如何开始生命历程的,也会记起藏在胡椒身上的这些秘密。

channelId 1 1 2 892bc2623feb41a5a8bfc7473674f20c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16日 20:09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胡椒曾和黄金媲美,被称为“黑金”。它闻起来有呛人的味道,但吃起来又香味独特。本期节目为您介绍胡椒。 (科技苑 2012年 第223期)






收视TOP榜

860010-11331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