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40817 南水北调来“解渴”

来源:央视网2014年08月17日 23:5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国家工程南水北调。我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且分布不均,北方地区缺水尤为严重。而具体到城市,问题就更加突出。南水北调这一水利“巨无霸”是一项历时六十余年的国家工程,跨越大半个中国。在今年的汛期过后,十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现通水,长江水进入北京。那么这水是怎么从源头调到北方的?能否解决北方几十个城市的干渴呢?下面就跟随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脚步去一探究竟。

  解析南水北调如何“解渴”

  昨天刚出差回来的水利专家王浩,今天一上班,就开始了他的调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今天咱们到永定河沿岸去看一看,主要是看一下今年大旱,北京市永定河治理取得的成效。

  眼前的永定河,曾是北京主力供水水源。

  王浩:过去,从1980年起,永定河是断流了,断流到今天,34年了。

  永定河断流以后,河床里的砂石裸露出来, 其实,北京有五条水系,历史上一共有21条河流,并不缺水。但是,连续34年持续下降的地下水位和降雨量,不断增长的人口,让北京人均水量已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极度缺水标准。北京成了世界上最缺水的一个城市之一。

断流的永定河

断流的永定河

   王浩:北京紧急开通了四大水源地,像昌平的马池口,这是咱们近郊的,远郊也有,有四大应急水源地,这本来是北京的备用水源,是万一碰到特大旱灾,这时候用的,但是现在也加入到常年供水的队伍里来了。

  这是北京市水务局给我们提供的一组数据:2013年,北京全市总用水量36.4亿立方米:其中,从河北调水3.5亿立方米;本市地表水供水3.9亿立方米;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地供水21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8亿立方米。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地下水仍然是供水的主力,为此,现在北京每年地下水要超采4、5亿立方米,目前已经累计超采了65亿立方米,在保证城市用水的同时,北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王浩:地下水超采以后地面沉降,像北京周边城市都是控沉办(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办公室),都是由于华北地下含水层超采,地面压缩,地面下沉,它的沉降造成水利工程的失效,防洪大堤,防洪标准的降低,它都变形沉降了,造成建筑物的不稳定,特别是不均匀沉降。

  如今,残酷的现实是,包括永定河在内,北京依托的21条主要河流目前已经全部断流。永定河要想恢复原貌,已经不可能。

  王浩:流域上流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都比较缺水,大家都在用水。所以永定河在50年代,进北京境内,多年平均20.2亿(立方米),那么到现在,只有三四千万方。

  然而,缺水的不仅仅是北京,王浩院士告诉记者,整个华北平原都在遭遇和北京一样的困境。 他从1995年起就开始担任“南水北调工程论证”项目规划组的专家,跑遍了大江南北,在他看来,中国南北方的水资源极不平衡:中国南部地区拥有80%的水资源,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虽然面积占全国63.5%,拥有的水资源仅占20%。在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遭受缺水困扰,这些城市几乎都在北方,依靠它们自身,根本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王浩:跨流域调水可以说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多种手段里的最后一招,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能避免就避免,因为它太复杂,一般都讲究节水,但是节水节到了很贵的程度,比跨流域调水贵很多,那么就跨流域调水。

  如果跨流域调水,在环境生态、工程上是否可行,特别是经济上,国家和百姓能否承受,就在王浩他们进行反复论证时,有人提出,北京离海比较近,能否通过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的短缺。方案提出后,王浩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核算。

  王浩:它是几个价钱,一个价钱是南水北调源水到北京(每吨)3元,源水进了自来水厂(每吨)加1.7元,就是4.7元(每吨),然后还要加排污治理费1.1元(每吨),还要加一点利润和税收,还要加一点水资源税,这样子综合起来预计是6元多。同样你曹妃甸来的水,海水淡化的水,出厂6元(每吨),要想喝还得用石灰石、砂滤层什么的,这样子6.5元(每吨),整个管线运到北京,至少要7.5元(每吨),再有,储存的水厂这些,调节,要高于7.5元,如果还要算上它的排污收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利润、税收,这些就比南水北调要贵了。

  南水要北调,生态账和经济账都要算。历经50年的论证,2003年,国务院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同时开工,作为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国升:这三条线路,南水北调东线是从长江的下游取水,主要解决的供水目标是江苏北部,安徽,山东以及河北、天津的用水,这是东线工程,中线工程是起自于长江重要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向北供水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的供水,所以两条线路供水目标,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西线工程目前把处于前期工作方面,西线工程就是沟通长江的上游和黄河的上游,来解决我们国家西北几个省市的,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在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中,中线工程距离最长,可以说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一条线路。长达1276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旅程,从丹江口水库出发,途经河南、河北,到达天津、北京,这一路经过北方很多的缺水城市。

  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向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河北34.9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现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现场

  南水北调中线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一条线路。终点是北京,起点则是远在湖北省境内的丹江口水库。中线工程要为沿途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这么巨大的水量,是怎么从源头引出来的呢?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技术挑战呢?

  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 挑战难度不容小觑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这里已看不见工人身影,听不到塔吊轰鸣,丹江口加高工程负责人张小厅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工程去年8月份已经完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我们现在站的就是大坝的顶部,是,这就是加高后的大坝,176米,我们看到这有一些图,加工以后多高,原来是162米,加高了14.6米 。

  丹江口水库大坝高度增加了14.6米,达到176米,蓄水量跃居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湖,该工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而这14.6米对于张小厅这些建设者来说,面对的技术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过去我们国家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现在相比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高,新材料和旧材料如何有效地融合是摆在这些建设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丹江口水库大坝

丹江口水库大坝

   张小厅: 40年前浇的混凝土和现在浇的混凝土要联合受力,如何保证它联合受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大坝的建设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实验室中做了三次实验,而做一次实验要耗费一年的时间,因为要观察一年之中每一个季节材料的变化。除了新老混凝土差异,还有钢筋的问题。过去因为国家没有钱,因此使用的钢筋数量少,在这样的基础上加高存在极大地风险。

  张小厅:当年计算起来是可丁可卯,按照老百姓的土话来说,数着米粒来做饭,你一个人吃多少,多一点没有,现在我们时代发展了以后,我们现在从规范上要求,它的保险系数就高得多了。这样的话,我原来埋的钢筋有些不够用了。

  丹江口水库大坝进行加高,蓄水后是否会产生泥沙堆积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因为在过去我们国家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三门峡水电站的泥沙堆积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现象会不会在丹江口水库出现呢?

  张小厅:整个汉江好多级水电站,泥沙每经过一级就沉淀,只有原来10%,非常少,不担心沉积。三峡有冲砂孔,小浪底也是这样,现在这里不用担心。

  目前这里的水位是142米,如果达到143米就可以供水。而这里的水质是否达标更是社会公众最关心的。在我们拍摄的画面中能看到这里水的洁净,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水库下面看一看这里的水质到底怎么样。

  据了解,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6年达到或超过国家Ⅱ类水质,二类水,也就是饮用水的标准。库区水质总体达标。丹江口库区及上游4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44个达标,接近90%。 

丹江口水质连续6年达到或超过国家Ⅱ类水质

丹江口水质连续6年达到或超过国家Ⅱ类水质

  2002年12月,中线工程正式开工。这其中,比施工更难的是移民。丹江口库区移民,其规模和速度在世界水利史上前所未有:库区移民34.5万人,两年完成,平均每天搬迁500人,最多一年动迁18万人。目前移民们住得怎么样?他们生活得习惯不习惯呢?

  更好护理丹江水 移民做出大贡献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的这个移民村离公路非常近,这样移民出行非常方便,记者来到其中一户移民家里。

  张文才过去住在淘岔,也就是南水北调的渠首,因为扩建,搬到了这里,过去家里都是种玉米和小麦,人均2亩地,搬到这里后,村里面为每个人分了1亩4分地,同时每户村民都住上了1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

  河南淅川县桦栎扒村村民张文才:这是客厅,这是卧室,这是卫生间,这是一个院子。

  每家每户都有这样一个大的庭院,因为农村都要这样的习惯,在自家庭院中晾晒一些粮食,而张文才把它改成了车库,这里的村民过去都是邻居,属于整体搬迁,很多农民搬迁之前都有这样的担心,分到的地离家远不远,出行是否方便,会不会受到当地人欺负,搬到这里后,这些顾虑全都打消了。

  记者:这就是您的鸡场,这是您一家的?还是好几家的?

  张文才:合作社,我是牵头的,十几户在一起。

  因为过去张文才有养鸡的经验,搬到这里后,当地政府为了让农民致富,鼓励象张文才这样的能人做带头人。现在鸡蛋价格是一斤4.7元,比去年价格高点,张文才的收入也多点,但是饲料用工成本都提高了,养一只鸡的利润平均起来是10到20块钱。虽然没预想的多,但是比过去收入还是提高了。

村民张文才的机械化养鸡场

村民张文才的机械化养鸡场

  这里的移民村的移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很多特色养殖,有养羊的,养牛的,养鸽子的,收入稳定让他们的心也变得踏实了。

  河南省淅川县县党组成员衡尚武:加强对移民群众的技术培训,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移民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这样一个目标去组织规划它的产业发展;第三个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一些规划。

  淅川县紧邻丹江口水库,这里七山二水一分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祖祖辈辈的生存传统,在丹江口水库宋岗码头看到,这里有很多捕鱼的船和旅游船,渔民们正在把早上打来的虾进行交易。这些渔民都是早上很早就到这里,卖完虾再回大船上休息。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在这里打鱼,开展旅游来赚钱,因为库区渔民人均只有2到3分地,记者在这里遇到了渔民张小伟,他一早就到这里来收鱼。
 
  记者:这是一部分是吗?

  张小伟:这是一部分,今天早上收的有一二百斤。

  张小伟在这里收了鱼,一部分卖给餐馆,一部分自己用,他在镇上也开了一家餐馆,而过去他干的买卖更大,开的是水上餐馆,这条大船就是他的餐馆。

  张小伟:后来说是污染水质,我们关闭了。

  记住:哪年关的?

  张小伟:去年。

  记者:只能在找点其它营生。

  张小伟:现在我把饭店仪在新华镇。

  记者跟随张小伟到他的水上餐馆去看一下。

  记者:这就是过去您的船,俩个都是啊?

  张小伟:那个小快艇也是?

  记者:三个,那您这个规模还真是不小。

  去年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所有的水上餐馆都关闭了,张小伟一家也随整个村子移民到了附近的邓州。张小伟在邓州开了一个新餐馆,餐馆没有过去那么大了,平时由他爱人一个人打理,作为补偿,淅川县水务局给张小伟安排了一份工作,在丹江口水库的护水队做护水员,早上收完鱼后,他就去上班了。

  除了关闭水库上的餐厅,淅川县还取缔了水库里的网箱养鱼。严格审批水源保护区的新上项目,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库区移民搬入新居,找到了新的致富路,日子过的还真不错。而历经11年建设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在今年十月全线通水。清洁甘甜的丹江水就要进京了,北京正严阵以待。其实早在2008年,为了应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总干渠便提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河北已经向颐和园的团城湖,累计调水近16亿立方米。再过两三个月,它就要光荣退役了。

  迎接丹江水 北京做准备

  这个看上去有点像公园的地方,就是已经建好的团城湖调节池,容积是颐和园里团城湖的2.5倍,今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它将取代原有颐和园团城湖,成为江水进京的终点。化全利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团城湖项目部总工程师,五年来一直在具体负责相关建设。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团城湖项目部总工程师化全利:这个调节池形象比喻就像自己家有一个大水缸一样,如果你家里停水、停电以后,你得用这个缸接点水,供你家里来用。那么南水北调的水也好,还是北京市供水也好,不能保证随时给你供水,发生特殊情况下就不能给你供水了,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的调节池就相当于家里的一个大水缸。

 

团城湖调节池

团城湖调节池


  为了用好南水北调的来水,北京自己正在进行百公里的大调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采用了环形供水这种最合理的供水结构,然而这对工程技术却是极大的考验。

  这里是南水北调东干渠的一个施工现场,工地就在北五环的边上,并不起眼,作为南水北调东干渠项目部的负责人,几乎每天,王新春都要下工地,监督和检查施工情况。这座高高耸立的黄色塔吊,今天就要拆除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借助这样的塔吊,挖掘隧道的盾构机才能下到距离地面二十多米的深井里。

  跟随王新春,我们从井口,沿着狭窄的铁梯下到了井底,一条蜿蜒隧洞迅速呈现在我们眼前,在灯光的照射下,隧洞内壁形成的一道道光环,好像一个“时光隧道”,这个外径6米的隧洞正是南水北调北京配套输水环路,总长大约有107.3公里。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东干渠项目部副部长王新春:咱们各个井位,虽然隧洞内的施工已经结束了,但是咱们各个井这块,永久结构这块还要继续施工,真正咱们具备通水条件的话,还需要咱们,除了输水隧洞二衬施工完了以后,还有一些自动化监测的这些设备,线缆的一些铺设,还有咱们排气阀井,和咱们一些排空井,所以这些井室结构,要全部施工完以后,要能够具备通水的条件。

  为了保证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北京市内配套工程用的都是这样的暗管。

  在王新春眼里,地处北京北五环、东五环沿线的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拿2号标段来说,虽然只有3.8公里的路程,却要两次穿越五环路,躲过一个特一级桥梁、避让轨道交通5号线,王新春算了算,平均每500米他们就要迎接一个风险源。

  王新春:因为它这个风险源的话涉及到比较广,有路、有桥,还有咱们轨道交通,所以说整个咱们东干渠这块的话,四类大的风险源这块,它占了三处。

  在为期近两年的工程施工中,王新春他们像闯关一样,拿下了一个个风险源。再过2、3个月在这条环线的供水线路上,将迎来丹江口水库的江水。北京一直在千方百计找水,南水北调的水找来了,就要想办法多存些水。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季国庆他们要做的却是非要让水往高处流。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项目部副部长季国庆:南水北调来水是通过干线,然后进入团城湖(调节池),然后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是通过团城湖取水,利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泵站反向加压,利用现有京密引水渠输送至密云水库,然后对南水北调来水是一个储备储蓄作用。

  为何要费这么大劲儿,经过9级泵站加压,“爬高”一百多米,把部分江水“抬入”密云水库呢?在季国庆看来,还是因为水对北京来说,太珍贵了,目前,中线工程沿途一些省份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还没建好,在南水北调通水的初期,他们用不了这么多水,北京就可以把这些江水调过来。机会来了,绝不能错过。

  季国庆:近期可以对密云水库进行一个补给,增加密云水库的一个蓄水量,远期南水北调来水,如果不能满足北京市供水需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密云水库进行放水,恢复以前的供水格局。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密云水库的蓄水量直接关系到首都的供水安全。长期以来,密云水库一直是喝不饱的状态,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但目前蓄水量只有12亿立方米,如果密云水库这个巨型蓄水缸,能及时把南水北调来的江水储备起来,到了缺水的时候,北京就多了一个供水保障。

  以前,密云水库只能单向供水,通过团城湖流向各水厂这一个方向,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一旦启用,南水北调的水就可以反向补充到密云水库,使密云水库不再靠天“吃饭”。从今年10月开始,北方四省市就可以用上南水北调中线一工程调来的水,年均调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这将有效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今后,这些地方是不是再也不愁用水了呢?在王浩院士看来,这个愿望还为时尚早。

  王浩:最近这15年,北京每年增加60万人口,个别的年份,一年增加80万人口,北京过去,建国初期的人口是220万,现在2100万,未来有可能到3000万,人来了,他没有把水带来,所以需要多种途径解决水的问题。

  【半小时观察】

  南水北调的一渠清水,把大江南北祖国各地的文明、文化融会在一起,也把华夏儿女的同胞情谊融会在一起。它跨越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正因为如此,这些来之不易的水源,更需要我们这几十个城市的上亿人口,共同来珍惜。比如节约用水,比如保护生态,比如合理发展产业,比如调整产业布局和人口密度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就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只有不断优化我们经济发展的机制环境,调整和完善发展结构,才能让大工程发挥大作用,去改善我们的大民生。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08月17日 23:5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南水北调这一水利巨无霸是一项历时六十多年的国家工程,跨越大半个中国,在今年的汛期过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现通水,长江水进入北京,这水是如何从源头调到北方的,能否解决北方几十个城市的干渴?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经济半小时》 20140817 南水北调来“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