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40413 暴雨下的城市面孔:深圳

来源:央视网2014年04月13日 22:3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一年一遇标准遭遇50年一遇暴雨,深圳城市瘫痪,拷问地下排水系统】3月底,深圳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这座年轻的城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来袭时严重瘫痪,市内出现200多个内涝区,给市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深圳为何会在这次暴雨袭击后出现大面积灾情?国外城市发展又是怎样建设下水道的呢?怎样才能摆脱“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思路?

  刚刚过去的3月底,深圳市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在这场暴雨中,深圳市200多个地点出现了内涝,很多街道成了河道,车辆熄火,人们不得不徒步淌水回家,就连刚刚建成4个多月的深圳新机场也被网友戏称为水帘洞。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深圳在这场特大暴雨中的表现。

  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深圳机场变“水帘洞”

  3月30日晚,深圳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我们看到,由于雨量太大,刚刚投入使用只有4个月深圳机场楼顶出现漏水现象,一条条水柱从屋顶流下,直接浇在电动扶梯上,机场里也一片惊呼的声音,当这一现象被网友迅速发到微博后,深圳机场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水帘洞”。在机场的地下停车场,我们看到,从屋顶漏下来的雨水顺着各种管道不断流下来,眼前这个像瀑布一样的水柱就直接浇在这辆现代轿车上。由于雨量太大,机场区域外围的下水道也发生堵塞,不少雨水直接倒灌进机场的停车场。很快,这个停车场的地面积水达到10公分左右,乘客只能光着脚、趟着水寻找自己的车辆。

  深圳机场停车场遭雨水倒灌

  飞机乘客:你看搞的新机场,现在就已经漏成这样了。整个地下室、电梯都泡掉了。这用了多久啊,肯定是豆腐渣。这不用讲的。不失望?鞋都湿掉了还不失望?

  3月30日晚的4个小时里,狂风、暴雨、闪电笼罩了深圳,最大累计降雨量达到318毫米。深圳不少街道直接变成了河道。出租车能见度降到了二三十米,司机只能缓慢行驶。由于积水严重,大量轿车熄火,只有那些胆大的车主才敢冒险通过积水地带。道路两旁,不少消防水栓只露出了一个头。暴雨还造成一些公交车乘客被困水中,为了帮助他们,深圳消防人员拖着充气橡皮艇赶来,紧急疏散公交车上被困的群众。

  深圳市民:感谢他们。你看他们脚全都湿了,我现在都没有湿。

  在暴雨结束后的4个小时,记者看到深南大道市民中心虽然有些轿车在涉水前进,但就在这些车辆旁边,包括宝马在内的5辆轿车由于熄火仍被泡在30厘米的雨水中,动弹不得。

  深圳市民A:11点20左右,雨特别大。当时那个水差点淹到车上,整个看都看不清楚。

  深圳市民B:刚才堵车堵得进水了,就打不着火了,差不多2个小时。叫了拖车,太忙了,来不了。

  3月30日晚的暴雨还造成深圳一些地区供电系统发生故障,为此,深圳供电局也派出工作人员连夜抢修。

  深圳电网工作人员:深圳电网累计造成11条4千伏线路的跳闸,主要影响到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龙华新区。

  深圳街道上市民冒雨出行

  由于很多深圳市民并没有经历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因此,当街道迅速变成河道的时候,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一些市民放弃了车辆,躲到了安全的地方。而另一些车主虽然想把车开到安全的地方,却怎么也打不着火,无奈之下,只能任凭轿车泡在水中。另外,记者也看到由于暴雨过大,一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也被车主放弃在道路上。垃圾桶被积水泡松后,也是东倒西歪,为了能够迅速排掉雨水,一些环卫工人不断清理雨水井盖的树叶,防止它们被打落的树叶堵上。

  环卫工人:有些树叶、枯枝败叶,把雨水口挡住了。我们就把它清理干净,保证雨水管能顺利的排水。

  30日晚上的暴雨结束后,很多深圳市民认为,第二天太阳还会正常升起,但3月31日早晨8点,深圳市民不仅没有看到太阳,反而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深圳上空黑云密布,厚重的乌云甚至已经完全遮蔽了太阳的光线,乌云之下,深圳市区变得漆黑一片。远处没有被黑云笼罩的天空,则露出一片光亮。面对这样的景象,大批深圳市民在微博上发出“世界末日来了”的帖子和照片。

  随后,伴随着狂风和雷电,暴雨再次袭击深圳。由于雨量太大,行驶的车辆虽然雨刷不停地来回摆动,但是,外面仍然模糊不清,而这辆车行驶的过程中,甚至险些被倒掉的大树砸到。

  车主:哎呀!

  这场历时1个多小时的暴雨停息之后,深圳不少地势较低的街道再次变成河道。前一晚侥幸没有被泡熄火的轿车,在新一场暴雨中趴在了雨水中,还能开动的轿车也变得小心翼翼,碰到低洼积水的路段,车主也都把车停在了较高的地方。而我们眼前这辆轿车由于电子刹车失效,车子开始向积水的深水区滑过去,吓得车主赶紧下车把不断车往后推。

  刚才那个公交车冲过来,像开船一样。那个车子是电动的不敢冲,因为怕水浸了电路。后面好多辆也不是电动的,它也不敢冲啊,它发动机进水了。像公交车发动机在后面,你要速度快一点可以冲。

  被暴雨淹没的不仅仅是小轿车,在现场记者也看到,就连这辆大货车也被淹熄火,泡在水中,司机被困在车内。最终还是消防救援人员赶来,把他救了下来。

  根据统计,3月30日、31日两场特大暴雨共造成深圳200多处内涝。这些内涝点主要分布在深圳的中西部地区,宝安片区成为内涝的集中区域,内涝点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而宝安区西乡三围村在这场暴雨中,全村的一楼都出现了严重的水浸,居民说由于排水管网不完善,这里逢雨必涝。

  居民:刚才我从这里路过的时候水位这么高。

  位于三围村的裕兴百货因为所处的地势较低因此成了每次暴雨过后的重灾区。超市内,所有一层货架上的商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损失非常惨重。

  记者:当时发生水浸的时候,水位最深的位置是没过了我的膝盖。因此在超市内,所有一层货架上的商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损失非常惨重。

  200多处内涝区 时尚活力之都缘何出现大范围灾情

  暴雨给深圳的社会运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给深圳的一些普通居民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然而面对200多处市区被淹、大量小轿车被泡在水中、一些路段几乎瘫痪的景象,不少人也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一场暴雨就能够让深圳市出现这么大范围的灾情呢?

  车辆在被雨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前行

  3月30日、31日的特大暴雨给深圳市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告诉记者,面对50年一遇的暴雨,天灾可能是最为准确的描述。
  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天灾它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要把灾害降到最低,从这方面努力,并不是说完全能够避免灾害。

  事实上,在我国,暴雨成灾的现象并不少见。近几年,湖北省武汉市不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民房家中被泡、交通拥堵、甚至发生人员死亡的情况。2012年7月,北京遭受暴雨,出现严重的内涝,因灾死亡78人,受灾人口19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16亿元。2013年5月,长沙市突遭暴雨袭击,城区多处出现严重内涝,部分地区交通瘫痪。2013年8月,吉林省桦甸市突降暴雨,洪水冲断道路,也冲进一居民小区,导致11人遇难3人失踪。和国内这些城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虽然也曾多次经历特大暴雨,但却几乎没有涝灾发生,那么,在天灾面前,国内的城市为何不堪一击呢?陈筱云认为,这和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思路有关。

  陈筱云:我们国家解放以后是全套照搬苏联的,但是前苏联它是高寒地带,降雨比较少,我们定的排水标准非常低。这是一个并不是很科学的做法。

  陈筱云说,深圳虽然几乎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但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前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因此,虽然在30多年的时间里,深圳市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但遇到特大暴雨,这些管道由于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经常导致城市多个地区被淹。
  深圳市水务集团官网运营部副部长张德浩: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1年1遇来建设的。

  一年一遇相的标准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为50毫米。这样的城市排水能力,碰上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产生200多处城市内涝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陈筱云告诉记者,此次特大暴雨,也创下了深圳有记录以来的最新记录。深圳红树林区域每小时最大降雨量甚至高达114.8毫米,按这一数字计算,相当于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小时降下了1140万吨的雨水,也就是说凭空掉下了一座中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的水量如果要靠这样小口径的下水道及时排出,显然并不可能。因此,大量的雨水只能顺着街道向低洼处流淌,街道因此也就变成了河道。

  张德浩:我们市也在组织安排,相关的防洪排涝的提标、规划层面的设计,将来会从建设提高到比较高的一个标准。

  深圳目前已经意识到了排水管道的短板希望能够有所改善。但既然一个城市包括下水道在内的排水系统是应对特大暴雨最为有效的手段,那么作为一个多雨城市,深圳为什么在30多年的建设中,对城市排水系统始终没有采取更为前瞻的设计呢?

  陈筱云:一个是有些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城市的建设太快了。而且大家又比较重视地面上的建筑,地下的建筑看不到,这个也肯定是一个原因了。排除雨水、排涝的设施就偏后滞后了。

  和深圳的城市发展相比,深圳的下水道到底落后多少呢?记者查询了深圳市30多年的城市规划。结果表明,深圳市先后编制和修订过9次城市总体层面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其中最有影响力、对引导城市发展有显著作用的有三次:即1986版总规、1996版总规和2006年开始编制、2010年由国务院批复的2010版总规。但梳理这些城市规划后,记者发现规划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比如,1986年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中,对14年后即2000年的人口远景展望是110万人。10年后,1996年的新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虽然把这一数字大幅提高,重新修订为400万人,但现实却是,仅仅4年后,深圳人口就达到700万人。这一数字是1986年规划的6倍以上,也是1996年规划的1.75倍。而4年前,深圳再次获批2010版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100万以内,但这个规划仅仅获批4年后,深圳人口就已经超过1500万。由于30多年来,深圳规划部门无法正确预测深圳人口的发展速度,因此与人口数量、密度想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统也不能完全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之相关部门对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不够重视,这也造成了深圳虽然建设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但很多地区只能抵御1年一遇的暴雨。

  深圳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

  张德浩:目前来说,特别在建成区要进行管道的更新改造还是十分困难。只能将来随着旧城的改造、片区的改造逐步完善。

  张德浩告诉我们,最近几年,包括特大暴雨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深圳也开始通过各种泵站、水闸等工程措施,来加强城市排水能力。

  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亦毅:我们跟深圳的交警部门了解到,这场暴雨我们在交通上出现大概40多处的积水和内涝。去年相同的暴雨,我们的记录有110多处。

  田亦毅还告诉记者,在本次深圳出现的200多处内涝点中,40多处是道路积水,其余的内涝点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宝安的西部片区。

  田亦毅:西边的地方比较低洼,很多地方都接近海平面,所以城市的西边内涝比其它地方要严重一些。从图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何涌上这些绿色的标志都是防内涝的设施。比如泵站、水闸,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来做的一些排涝的工程。你们可以看几乎每条河上都有。

  既然在宝安的西部片区,深圳市建设了大量的抽水泵站、水闸,为何这里还会屡屡被淹呢?为此,记者也来到了宝安区西乡三围村进行调查。

  深圳市民:淹这么高,差不多这么高、淹两次。

  记者:当时这个水来的快吗。

  深圳市民:快,很大、很快的。那水很大。

  记者:像您这个店在那场暴雨里面大概要损失多少钱?

  深圳市民:那就很难说。几千元,随便都有。

  深圳市民:这里经常淹水的,一下大雨这里就淹水。

  记者:当时那个水来的快吗?

  深圳市民:来的很快,一下子那外面的沟就满起来了。这里面马上就涨起来了。跑到我们店里面,这架子都这么高垫起来。我们冰箱都要放在架子上面。损失好大的。

  记者:大概损失多少钱?

  深圳市民:损失多少钱?差不多1万元。那米都泡到了。

  那么,三围村逢雨必被淹的情况又持续多久了呢?

  深圳市民:以前都不会的,十多年了。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

  这个回答让记者有些惊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以前没有涝灾的三围村,现在下雨就成大水坑的呢?

  记者:以前也老是被淹吗?

  深圳市民:自从外面那条路建好了,这里面就经常满水的。一下大雨这里就要涨水。

  记者:外面那条路建好了,咱们这里就要涨水?

  深圳市民:是啊,就是那个宝安大道啊。建那条宝安大道这里面就涨水。

  据了解,近几年,宝安开发建设快速发展,沿江高速、轨道交通、西气东输等项目建设施工密集,造成很多原有排水管网受到破坏。比如地铁11号线施工就破坏了沿线社区排水管线,造成多个社区排水管网堵塞、河流淤塞。那么,既然大量的低洼屋村,因为环境的改变,变成易涝地区,深圳市为何没有及时为这里修建完善的排水管网呢?

  田亦毅:因为它本身是建成区,在建成区它的地表的条件、它地下的条件可能比较复杂,改造起来有一定的工程难度。

  深圳城市内涝严重

  在不断的调查中,深圳遭受50年一遇的暴雨,为何出现200多处的内涝原因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对排水系统不够重视,加之城市发展太快,新的道路、小区、商业设施不断修建,不断的改变着当地的环境,最终形成了老的易涝区不断被治理,但新的易涝区也在不断产生。

  借鉴经验 总结教训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目前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最多只能抵御1年1遇的暴雨,那么,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要怎么做,才能实现一个理想的,不被暴雨所困扰的城市呢?其实不仅是深圳,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着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逢雨必淹,内涝频现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改善我们脚下的世界呢?我们所熟知的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地下究竟什么样的情况呢?

  说起城市暴雨,很多人都会想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庞大的下水道体系。如同殿堂一样高大的下水道,一度也赢得了“城市良心”的称谓。

  深圳市民:据我所见,就是英国伦敦他们的下水道,就修的非常的完善。也比较的宏伟、高大,对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来说,一旦遇到暴雨的话能有效排水。

  那么这些国家为何建设如此巨大的下水道呢?答案可能出乎人的预料,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英国伦敦的下水道,之所以把它建造的这么大,是因为1848年,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伦敦,由于下水道严重落后于城市发展,导致伦敦垃圾遍地,满城都是粪便的气味,粪便甚至把泰晤士河都变成了一条不断发酵的褐色河流。污水还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霍乱疫情不断发生,大批市民死亡,不少人争先恐后的逃离伦敦。在此背景下,伦敦市开始修建长达1700公里的下水道,但到1865年工程完工,实际修建了2000公里,此后,伦敦为了满足城市发展,还在不断的修建更多的下水道。同样,法国巴黎的下水道的修建也是为了解决满城的臭味以及霍乱。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长达2400公里的下水道。日本的东京,是为了解决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河道污染环境后,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存状况,因此,陆续修建了15800公里的下水道,同时,考虑到排水,还在地下修建了4个巨型的地下蓄水池,来应对特大暴雨。在德国,由于长期注重城市规划,因此,100多年的时间,建设了9500公里长的下水道;而拥有800多万人口的美国纽约,当初也是因为污水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建设了1000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和这些城市相比,深圳市并没有经历粪污熏臭整个城市的经历,出于城市需求的考虑,虽然在30年里建成的市政排水管网达到13712公里,但是由于管道较细,面对特大暴雨,排水能力严重不足。那么,深圳是否适合修建像伦敦、柏林、巴黎一样巨大的下水道呢?

  美国纽约修建的巨大下水道

  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你要满足后50年暴雨灾害的话,你前面49年都是浪费投资,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一种方式。

  巨型的下水道虽然能增强一个城市的排水能力,但陈筱云也告诉记者,打造这样的下水道,所需的花费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以深圳为例,如果在现有的城市建筑下打造巨型的下水道系统,即使按照1000公里计算,每公里造价2亿元,这也需要投资2000亿元,这比深圳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31亿元还要高出270亿元。采访中,陈筱云也告诉记者,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排水理念的变化,国外一些城市也开始扭转一味地修建巨型下水道的做法。

  陈筱云:增大排水管、排水管道的尺寸也好、规模也好,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我觉得我们国家造成暴雨内涝,是很多因素所组成的。一个是极端天气的变化,第二可能是排水标准偏低,第三是城市建设太快以后很多不配套。还有一个因素,城市调蓄雨水的能力不够,原来北京很多湖泊、深圳很多稻田、鱼塘,那么都填掉了,造成城市调蓄雨水的能力很低。再有城市管道的维护、保养不够,城市的应急保障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方方面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以后,才形成了城市暴雨内涝,如果采用就是一个加大排水的设计标准,增大排水的管道,可能还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陈筱云告诉记者,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应对暴雨带来的灾害,深圳也在摸索尝试,但目前最大的困难却还是,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

  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亦毅:它并不是以前就涝,它一定要等到周围的环境改变了,形成了内涝条件以后。比如说某一个屋村、某一个老区,它以前是不涝的。去年在旁边修了一个高速公路,改变了它的排水条件,它从去年开始才暴露出内涝。并不是说它一直涝,我们不去整治。比如深圳的宝安西部片区,在很多年前它是农村,根本就没有内涝的问题。随着这10多年的城市化以后,它的内涝有一段时间就比较凸显。后来又随着我们加强对内涝的治理,现在它的内涝的趋势又在缓解。

  对于深圳存在大量易涝点的问题,田亦毅也坦言,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小区、商业设施的建设都由不同部门来负责,目前还没有针对城市排水的统一协调部门,因此修建一个小区,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排水,修建了一条道路,影响了一片村庄的排水的现象也是不断出现。

  田亦毅:考虑得不是很周全,工程项目的时间、周期很紧张,有一些可能处置的不到位。可能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吧,我们猜想可能是这样。

  【半小时观察】

  每一次暴雨对于城市来说都是一次考验,有平时测验,也有期末考试。深圳这次遭遇的50年一遇的暴雨不啻是一次大考。让我们有些惊讶的是,这样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未能摆脱“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思路。这更让我们反思,一座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种“看不见的政绩”,也很少有人会在内涝以外的时候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法国作家雨果的笔下,下水道被称作是“城市的良心”。良心要靠时间去检验。而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不应该徒有光鲜的外表,还需要一个健康体魄,才不会在遭遇暴雨时屡屡瘫痪。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13日 22:3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近期,深圳暴雨城市积水严重,此次降雨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局地分布不均,堪称50年一遇。强降雨导致深圳100多处不同程度的水浸,2人死亡。当暴雨过后,梳理这座城市的各个“触觉”,面对自然灾害的反应,检点得失,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种迅速拿出的应对措施,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热度、温度和敏感度之时,也在反思如何完善城市的应急能力。 (《经济半小时》 20140413 暴雨下的城市面孔: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