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30719 熊掌上的走私地图

来源:央视网2013年07月20日 01:5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2003年以来,全国海关始终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共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1.3万起,案值1505亿元。2013年1至5月,全国海关共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834起,案值达154.7亿元。就在前不久,满洲里海关刚刚破获了全国数量最大的一起熊掌走私案。213只熊掌大大小小黑压压地摆满一地,有的还渗出斑斑血迹,这些熊掌是从一辆俄罗斯进境车辆的轮胎中查获的。《经济半小时》记者深入调查海关走私案,聚焦熊掌走私。

  一、汽车轮胎藏匿213只熊掌 63只棕熊被残忍杀戮

  5月22日凌晨三点,一辆破旧的灰色俄罗斯嘎斯面包车开进了满洲里海关驻十八里办事处,并报关空车进境。

  满洲里海关旅检科副科长霍伟利当时正在值班,他对这辆灰色面包车产生了怀疑。他告诉记者,这种车已经不常见了,属于口岸重点查验的一个车型。整个车室、座位全部被拿掉,车上还有好多焊点,整个车内几乎是空的,似乎一眼就能看穿这个车上有什么东西。

  霍伟利当时就怀疑了,他说,根据司机神情判断,这个车可能在车底或者哪块有暗箱,要不然如果正常一台空车,司机不会这么紧张,他进来的目的,如果做旅游,或者作为购物的目的,这么破旧一台车进来,也不太符合他进来的目的。

  虽然疑点重重,然而绕着这辆旧车来来回回的审视了好几圈,霍伟利依然没有任何突破。无从下手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带来了重大发现。他说,我看司机半天不说话,在低头整什么东西,我当时就踹了一脚轮胎,这个时候发现轮胎感觉有点不对劲。那个轮胎一脚踢下去,特别沉,像放了实心的橡胶似的,没有任何反弹的感觉。

  此时,有着多年缉私经验的霍伟利已经基本确定,货物一定是藏在汽车的轮胎中。他马上提出要对这辆车进行扫描检查。霍伟利告诉记者,他们钴60的工作人员进操作系统,扫了一遍之后,生成了图象,图象一看,三台车,车辆对比就出来了,重点查的那个车辆的轮胎显示里边有东西,跟普通车是不一样的。因为正常车里边是空心的,扫的图象是空白的,但是那个图象出来一小块一小块。

  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究竟是什么呢?上午9点,面包车被直接运送到了满洲里市区内的汽车修理厂。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一个个轮胎被卸了下来。半个小时后第一个轮胎被扒开了。

  藏匿的物品终于找到了。一只只硕大的熊掌被取了出来。

  霍伟利说,把一个纸盒箱打开之后全铺在地上,发现往外掏的时候,这个纸箱摆不下了,之后第一个轮胎扒出来44个,一共有5个胎。当时马上把场地往外转移,又找了一个更大的场地。

  一个轮胎里面就装了44只熊掌,那么,其他的轮胎里面总共又会装载多少熊掌呢?没有人知道答案,但现场所有的人员都开始加快了进度。霍伟利告诉记者,还有小熊,太残忍了。

  上午11点多,五个轮胎终于全部被打开,血淋淋的熊掌就这样一只只的被摊在了地上,看上去触目惊心。霍伟利说,因为量太多,等掏完之后,回头一看,整个一块空地摆得满满的都是,当时往外掏的时候就觉得太触目惊心了,全都是带血带肉的那种,血肉模糊的。

  满洲里海关缉私局侦查处处长纪学武告诉记者,经过东北林业大学的有关部门的鉴定,这213只熊掌是棕熊的熊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部是棕熊,来源于63只个体。也就是说,为了取得这213只熊掌,盗猎者杀害了63只棕熊,其中还包括一些年幼的小熊。

  纪学武说,但是这种大量的情况少见,原来查获都是十只,十几只,几十只的这样一个情况,像这种大量的过百只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全国最大的一次熊掌走私案。

  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早已把黑熊和棕熊列入附录。我国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该公约,1981年4月8日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而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黑熊和棕熊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杀、收购、食用这些野生动物都是违法行为。然而,重重的保护仍然挡不住走私人员贪婪的脚步。

  纪学武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每只熊掌的价值应该在5010,这样的话213只熊掌应该是106万7千多块钱。应该说这是属于走私,情节特别严重了,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嫌疑人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目前两名俄籍走私犯罪嫌疑人已经被依法批准逮捕。  

  二、走私熊掌翻山越岭,缉私排查艰巨危险

  为了一己之利,多少无辜的生命惨遭毒手。那么这些熊掌究竟是怎样从国外一步步被贩卖到国内的呢?由于案件正在审理,我们无法见到犯罪嫌疑人,《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吉林珲春的一个熊掌走私案中有了新的发现,。

  2011年3月,吉林省珲春市海关缉私分局在边境检查时获得一条重要信息,有外地务工人员以在人参厂打工为名,经常穿过森林,越境到俄罗斯进行走私活动。参农说,陌生人不往这里走,从林子里面走。

  珲春市地处中俄两国交界处,以山区为主。由于山高林密,野兽经常出没,在冬季下雪之后,大雪就会将山路埋住,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人上山,走私人员选择这样的路线可谓是煞费苦心,而这也给缉私人员的排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珲春海关缉私分局情报科科长安在伟说,这里面基本都是走私分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他们背包从林子里走,不敢走正路,因为害怕危险,害怕有人打击他,基本穿着林子走。这里边的林子很深,山特别高、特别大,打击他也不太好打击,所以说他们就是穿这个林子走。另外除了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之外,山里还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野兽,危险无处不在,比如老虎的爪印。整个俄罗斯的山和树都非常茂盛,里面的野兽也非常多,老虎、豹子都是人身威胁。所以在这里边工作,对于缉私警来说特别辛苦,

  历经4个月的探查后,安在伟基本摸清了中俄246公里边界线上的每一处交易越境地点。

  随后,经过8个多月的耐心蹲守,一个名叫杜志森的犯罪嫌疑人进入了安在伟的视线。2011年的12月13日中午,杜志森开着装有食物的挎斗车向边界方向驶去。有着丰富的缉私经验的安在伟明白,走私分子通常是白天步行穿山越境出国,晚上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往回背运走私货物。安在伟判断,收网的时机到了。他们迅速在几个走私分子的必经路线布下天罗地网。

  珲春海关缉私分局金龙善告诉记者,走私分子肯定是走珲春市,必经之路,缉私人员应该设在马川一带。这样他们就设了3个组,有一个组在前面,有两个组在后面,弄一个口袋型。

  经过整整一夜的守候,2011年12月14日凌晨5点多,一辆挎斗车从边境方向驶来,进入了缉私人员精心部下的包围圈之中。由于走私分子跑了十几个小时的山,下来都在车上睡觉,被一举抓获。

  缉私人员在现场抓获了杜志森等7名走私嫌疑人。而当缉私人员对截获的走私物品开始清点的时候,他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清点之后,缉私人员发现,都是100多公斤的熊掌,一共是5个包裹,一包大概在40公斤左右。这次走私入境的熊掌总共117只,总重量将近130公斤,总货值58万元。这么多的熊掌,最起码涉及到30只熊。

  经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鉴定,这次查获的117只熊掌中,有103只为亚洲黑熊熊掌,14只为棕熊熊掌。面对这样的证据,杜志森对其组织人员越境走私熊掌的犯罪事实却不以为然。他说,就是为了挣钱,没想过这么厉害。

  根据杜志森的交代,他自己是一位长期活跃在中俄边界走私的惯犯。他说以前背过海参,被抓过一次。

  据警方调查,杜志森之前有过两次因走私被捕的案底,但是当时都因为走私金额不够立案标准而被取保候审。这次的被捕,他依旧感觉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他说,背熊掌能有多大的事,就是运输,也不是买和卖,能有多大的事。

  根据杜志森的交代,这次他是受一位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之托,把熊掌走私运送到中国,至于货物的最终去向,他并不知道,而他赚取的是走私的运费。这次走私熊掌杜志森能从中获利3万元,而他给自己同伙的钱却少得可怜。背一次500元。

  依据相关法律,目前主犯杜志森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从犯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三、熊掌倒卖利润惊人,非法走私产业链完善

  俄罗斯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熊主要为棕熊和黑熊。近几年,中俄两国贸易和旅游日益频繁,而这也为野生动物走私打开了方便之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单从孟子这句话推算,中国人把熊掌当佳肴的历史至少有两千三四百年了。现在熊已经被列为保护动物,因此一些人更是不惜花费重金以饱口福。而暴利也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在俄方收购熊掌一公斤是500多、600块钱左右。但是在国内,做成菜品以后出售的价格每公斤就是8000多元,中间的利润达到了16倍,不过这还只是在中俄边界附近的大概估算,那么这个利益链条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这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一般的成年熊掌平均有五六斤重,两个前掌两个后掌完整的销售价格,在俄罗斯大概是5000元左右,走私入境的走私贩每市斤赚取大约100元左右的利润,这样每斤熊掌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成本大概在1100元左右。

  而熊掌到内地就翻倍,成几倍。以东北为集散地,一般各大城市,比如大连、北京、广州,主要还是各大城市的辐射和消费量大。从国外进入国内,再被转移到国内大城市后,到北京1万2,到广州还要涨三分之一。

  这位知情者所说的1万2千元是每公斤熊掌的价格,这比入境时的1100元每市斤的价格高出了二十倍左右,如果熊掌被卖到了广州,价格还会更高,那么这中间的利润又被谁赚取了呢?

  知情人告诉记者,中间人。内地拿过来,这些贩子再倒手。每拿一批,就加一次价,再转手再出去,他们一层一层加价,把这层利润都拿走了。

  在这个非法的产业链中,熊掌的前后掌的价格还有很大的区别。知情人说,前掌比较平的地方,后面有后脚跟,看后脚跟比较明显,前掌就没有,跟人手是一样的,平,后掌有点垂直的,后脚跟。由于冬天没有食物,所以说唾液都进入熊掌里面了,比较营养。如果要食用的话,比较好的应该是前掌,价值比较高。同样的一斤东西,前掌要比后掌高一倍。

  同样一只熊的熊掌就这样被商家分成了不同等级。而且由于买卖熊掌是非法的,因此如果想吃熊掌,通常要靠熟人介绍。这位知情人说,通过熟人在宾馆、会所,室外的高档场所他们有,大堂经理都可以找到。但是必须得圈里的熟人,一般人是吃不到的。

  不但要有熟人的介绍,如果准备食用的话,还要提前一周的时间预约,才有可能吃到熊掌。

  这位知情人说,熊掌加工,需要用松香把熊掌的毛全拔掉。毛拔掉以后,沾上酒精灯,把看不见的毛再燎一遍,用镊子往下拔,一根一根拔,最后再用中药浸泡,大概得泡两天。泡完以后还需要各种调料,再秘制,最后再蒸出来,这个时间就需要七八天。

  事实上,在整个熊掌走私的非法产业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包括猎杀、收购、运输、储藏、国内贩卖、饭店加工、食用在内的一个非常完整的违法链条。

  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打击走私任重道远

  熊掌的利润非常惊人,最终的售价甚至是成本的二十多倍。正是这样的暴利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那么包括熊掌在内,边境走私野生动物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呢?

  站在中俄两国边界线附近,安在伟告诉记者,走私包括熊掌在内的各种野生动物的情况经常发生。人们不断膨胀的口腹之欲给诸多野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他说,市场不存在,就没有走私的可能只有把这个市场打掉,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动物。

  事实上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已成为继毒品和军火之外的第三大走私对象。仅2012年我国就破获了数起走私野生动物案件,而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的的统计数据,每年只有10%的走私案件能够被查处,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1、 2012年10月,广东省收缴野生动物5万多只,查处了违法人员102人。

  2、 2012年9月,湘鄂两省森林公安联手破获特大濒危野生动物案,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熊掌17只、熊胆5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毛皮2张,和大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雏羽毛等。

  3、 2012年6月,南宁市森林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团伙案,缴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343只、黑熊熊掌141只、鹰嘴龟冻体37只、疑似黑熊肉20公斤,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

  4、 2012年5月,长白山发生毒杀野生动物事件:五头熊横尸山林,被剖腹取胆,砍去熊掌,剥皮剔肉。

  5、 2012年1月,长春海关日前破获一起动物走私案,查获走私进境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制品熊掌117只,运输工具车辆2台,以及麝香4个、熊胆11个、马鹿尾2只。  

  半小时观察:消灭需求 拯救动物

  包括熊掌在内的野生动物活体和器官的走私一直屡禁不止。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入人心的今天,还会发生如此残忍的杀戮和走私野生动物的事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内仍存在着一个不小的消费野生动物的市场。庞大的需求才真正断送了这些无辜的生命。回顾海关严厉打击的这条野生动物利益链,除了猎杀、走私、贩卖之外,那些打着饱嗝,以饕餮野生动物为荣耀的食客们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20日 01:5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近日,海关破获全国最大熊掌走私案,213只血淋淋的俄罗斯熊掌藏在轮胎中。事实上,熊掌走私一直屡禁不止,每斤熊掌从外国运进来利润高达20多倍,熊掌前掌比后掌更值钱,谁在贩卖、储存、收购、食用这些无辜的生命?本期节目带您一同关注。 (《经济半小时》 20130719 熊掌上的走私地图)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