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养起怪虫子(下)
![]() |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关于博士和怪虫子的话题。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的记者在四川攀枝花,见识了爬沙虫的怪异,也体会到了攀枝花人对这种怪虫子的喜爱。就是因为这种虫子科研价值和市场价值,曹成全决定要人工养殖。
亲身感受到攀枝花人对爬沙虫的热情后,曹成全决定要人工养殖爬沙虫。要养,就得先从卵块开始孵化。这样爬沙虫才能从一开始就适应人工的养殖环境。经过孵化,爬沙虫幼虫的孵化成功率达到了95%。
这么高的孵化率,曹成全自然很高兴,但接下来马上要面临的,是要把它们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如果生长环境不合适,幼虫可没有办法存活。为了这个养殖环境,他们做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却发现了一个让人非常不解的现象。
【采访】:乐山师范学院学生童超:不管是夹江还是大渡河,就是一段有一段又没有,密度相差很大。有的时候一个区段里面就会达到很多条,一次可以抓几十条,有的时候一个区段里面根本就没有,几乎就只能抓一两条。
同一条河中,为什么分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会不会和每一段的环境差别有关系呢?仔细查看之下,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采访】:乐山师范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成全:爬沙虫并不是一直全部喜欢水。偶尔它也会爬到岸上来。
只要有沙滩、石头和植物分布的地方,爬沙虫就会比较集中,而哪怕缺失这些环境因素的任何一环,爬沙虫都无法存活。水、岸、石头和植物,依据这些条件,曹成全带领学生们建造了一个爬沙虫的仿生环境。
【采访】:乐山师范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成全:其实这也是我们从野外,它的自然生长环境当中得到了启发。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10日 19:24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说起吃虫子恐怕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有些虫已经成为了地方美食,而今天介绍的虫子长相怪异。虫子的很多属性在科学上还是研究的空白领域。记者来到了四川的攀枝花见到了这种虫子,爬沙虫。本期节目将带您了解博士养起了怪虫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