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山里的“追星”族(20120817)

来源:CNTV2012年08月17日 19:5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8月17日 19:38

CCTV-新闻

8月17日 19:38

重播:

CCTV-新闻

8月18日 03:45

CCTV-新闻

8月18日 05:45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说起追星,一般会想到追明星,记者在鄂西北山区的竹山县采访时看到,这里的老百姓也追星,不过他们追的是致富星、道德星、法纪星、卫生星,追的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星。这样的追星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什么?又给一个个村庄带来了什么呢?

  丢了致富星的李善明

  李善明是湖北省竹山县上庸镇的村民,这几天,他心里一直不痛快。

  上个星期,村里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这在村里是个大事。所谓十星其实是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十个方面,包括致富星、道德星、信用星、法纪星等。这是县里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设置的,每颗星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达到什么标准就评什么星。这个评选所有农户都参加,以村为单位,一年两次,年中初评、年末终评。李善明就是在村里的十星户初评中,评掉了致富星。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竹山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是首要任务,因此,县里在十星的设置中,把致富星摆在了首位。要拿致富星,有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致富项目。李善明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他外出打工。因为没有什么技能,他只能干点力气活。一年挣的钱,刨去在外的花销,剩下的也就刚够家里吃喝。这两年,李善明又得了胃病,经常得吃药,负担就更重了。

  闷在家里,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李善明决定,还是去村里找干部。对于缺星、少星的农户,村里、镇上有帮扶政策,镇里干部也常下村指导。

  和村干部一番交流下来,李善明感觉有了点思路。干部建议他有空去茶园看看,争取年终评星时,再把致富星夺回来。

  得到十颗星的魏远宝

  和村干部谈完话的第二天,李善明就去峪口村找魏远宝了。魏远宝有制茶的手艺,去年下半年,他在村里开了一个茶场,今年仅一季春茶,就挣了七八万块钱。李善明没弄过茶叶,镇里想让魏远宝帮他出出主意。

  魏远宝和李善明很说得来,去年他和李善明一样,因为没有致富项目,被群众评掉了致富星。后来,镇里看他有制茶的手艺,动员他投资办起了茶场,峪口村有800多亩茶园,当时还没有一家茶场。

  办茶场,魏远宝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他向朋友借了点,家里凑了点,镇里又给了一定的奖励和农机具补贴,但是仍然有缺口。县里有政策,农民在获得道德星、法纪星和卫生星三颗星的基础上,在得一颗信用星,就可以到信用社贷款,并且利率比其他农户低。魏远宝正好符合这个条件,贷了三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按照这个激励机制,农户拿到三颗基础星之后,每获得一颗星,就能享受与这颗星相关的优惠政策,得到的星越多,享受的优惠就越多。今年,魏远宝在评星中拿到了十颗星,这样,他不但能从信用社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而且在看病、子女上学、旅游观光等方面得到实惠。从去年到今年,魏远宝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

  19年的“追星”路

  竹山县罗家坡有着丰富的绿松石资源,罗家坡人靠开采、加工绿松石,在全县率先致富。上世纪80年代,这个村就有70多家万元户。生活的富裕,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的提升。相反,村里一片混乱,甚至发生了为争夺矿山,兄弟反目,互相残杀的悲剧。当时,罗家坡被媒体称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这种反差让竹山的管理者开始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式,引导群众,在口袋鼓起来的同时,精神也富裕起来。

  实际上,从1993年至今,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农村农民的新变化、新要求,竹山县十星户评选的内容和标准,进行了大大小小11次调整。就是在这一次次调整中,在19年的坚持中,全县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采访结束,再见到李善明时,他正在茶园听专家讲课。他告诉记者,想先学点制茶手艺,然后再看是承包茶园还是搞茶场。整个竹山县,像李善明这样“争星”、“追星”、“创星”的事儿还有很多。而在家家户户的这些五角星上面,我们看到了农家人对文明的追求,对新生活的向往。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17日 19:58

视频简介: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