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百姓国事 第八集 礼传盛世情 |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的“开国第一宴”上,玉华台饭庄的9位淮扬菜师傅临危受命,前来掌勺。在那个百废待兴、食材紧缺的年代,这场国宴和如今比起来看上去似乎有些捉襟见肘。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一个国家日后的逐渐强大和富饶。
古今往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心相交诡谲难测。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更是暗流涌动,外交场上的成败得失,靠的不仅是头脑、方式、诚意,有时还需要餐桌上的一片烤鸭、一缕飘香。
1956年,刚刚在北京王府井开张一个月的中国照相馆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周总理。他和其他老百姓一样,排在等待照相的队伍中。那一年,周总理照的这张照片成为了中国照相馆的骄傲。20年后,周总理去世,随后,朱德,毛主席相继辞世,他们的遗像都使用了中国照相馆制作的版本。这一年,中国照相馆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着风雨的考验。
半个世纪前,在那个没有修图软件、没有美颜功能的时代,一只毛笔、一抹油彩,便可以将照片平凡化神奇。精修照片,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国家起步之初,对文化艺术开始有了一些认知的老百姓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最好见证。
70年前,一对新婚夫妇在中国照相馆留下了珍贵的影像,70年后,这对已经满鬓花白的夫妇再次推开中国照相馆的大门。两张横跨70年的照片,褪去人生沉浮,沉淀岁月情深。中国照相馆的一次次快门和闪光灯下,记录的是面孔、是时光,也是人间百态,是历史变迁。
上百万次的敲击,不足一根头发粗细的纹路,创造出最细腻的手工艺之美,3000年的传统技法,历史上第一次与其他六种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大国工匠克服困难,一款名为《梦和天下》的首饰盒,在国礼舞台上大放异彩。不负匠人初心,传扬中国文化。
一种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手工艺技法,将第一次在国礼舞台上神秘亮相,被送给外国元首及元首夫人。国礼,代表着一个国家传递出的友善和诚意,为了使之完美呈现,一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们,打破常规制作手段,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敦煌的飞天纹饰,青花瓷的细腻质感,要与景泰蓝工艺完美结合,一件要在“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呈现出的国礼,给制作者们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传统技法与创新设计相互博弈。国礼造办,凝结着我国工艺美术大师们的智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