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四十年四十个第一:第一个世界级非遗

CCTV节目官网-CCTV-10 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来源:央视网2018年12月18日 15:51 A-A+

编导手记

“300年前,昆曲就是中国好声音。”

  至今,著名昆剧导演、表演艺术家,国家非遗传承人丛兆桓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 昆曲究竟是什么?制作本集内容的过程,也是我走进这门古老艺术的过程。

  2001年,昆曲以全票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昆曲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近了大众的视线。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昆曲已经有400~6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个诞生于江苏昆山的古老剧种,无论唱词、曲调、身段,都有着浓浓的水乡特色,委婉,高雅。乍一听,觉得平淡如水,没有味道,但是反复体味,高难度的演唱技术里面,传递的是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编导焦宇超正在采访丛兆桓

编导焦宇超正在采访丛兆桓

非遗展馆采访嘉宾剪纸传承人王秋云

非遗展馆采访嘉宾剪纸传承人王秋云


  能够有这样的心得体会,也是源自于我这段时间来翻阅的资料,和昆曲专家、演员甚至是昆曲戏迷聊天所收获的经验。其实在我接手昆曲项目之前,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句就要唱几分钟,心里还听急躁的。由于篇幅原因,我们的纪录片里不能完整展示昆曲的唱词,曾经有这么笑话,剪辑师在片子里用了昆曲的几个字就跳切下一个画面了,执行总导演说你让人家把这句唱完啊,剪辑把时间线拉出来,说,“唱完一分钟就过去了。”虽然听起来是个笑谈,但是足以说明这门艺术是多么的“慢”,而这个“慢”,就是昆曲艺术,最值得反复玩味的空间。

  如此“慢”的艺术,今天真的还有人真心喜欢么?

  有,而且还都是年轻人。

  如果你去b站搜索我们本片中提到的,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报演出的的昆曲演员魏春荣,你会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她的选段,弹幕里也时常会有人夸赞魏春荣扮相优美。

  现实中,这样一群喜欢昆曲的人,则让我们在北大的校园里找到了。2017年开始,由白先勇先生主持,北京大学承办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正式开启。来自北京18所高校的学子们组成的剧团,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排练和演出。由于很多都是零基础,他们专程在寒暑假、十一去苏昆排练多次,每个周末,也将整整两天的时间贡献给自己热爱的昆曲。而北京大学京昆社成立20多年,始终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走进昆曲。他们用自己小小的坚持,传播者昆曲文化。

  这对于依然坚守在昆曲舞台上的演员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们在拍摄期间,完整记录了昆曲演员们排练、勒头上装的全过程。即使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魏春荣,也要坚持排练。每一次演出,紧紧绑在头上的那些头饰,都是对演员耐力的考验。

  不仅仅是昆曲,每一个坚持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衷心希望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能够获得尊重和回报。






收视TOP榜

860010-1119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