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1024 养老生态调查:一份被“嫌弃”的工作

来源:央视网2015年10月24日 22:1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而医养结合的核心,一个是医疗、一个是养老。所以我们今天把目光聚焦到养老院的医生身上,看看他们的故事。

  社会福利院医护人员难留、难求!公立养老机构遭遇瓶颈难题。

  他叫代华勇,是重庆市丰都县社会福利院的医生。《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要去办理工作调动手续。

  这个调动申请让丰都县民政局局长向凯感觉有点意外。2012年就是向凯为县社会福利院争取了内设医务所的编制,当时在邻县的中医院工作的代华勇通过公招,成为医务所最早的专职医生,四年不到的时间,代华勇已经是医务所主任,享受的是行政中层干部待遇。

  代华勇是福利院医务所最早的医生,到福利院工作之前,已经是一名有着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来到丰都县社会福利院以后,服务对象都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感觉自己的专业有些荒废了,如今他狠下心,一定要离开福利院。

  代华勇是一名有着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

  向凯:虽然我舍不得你,但你要往高处走,我只有同意。

  向凯对代华勇的个人选择表示理解。但是手续才刚刚开始办理,代华勇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是福利院打过来的,院里有老人有突发状况。代华勇顾不上细问,直接就往回赶。

  记者:手机是不是要长期开机?

  代华勇:是,我们24小时不能关机,随时都是怕老人有什么(情况)。因为我们第一时间医生就要赶到现场。

  记者:我看你自己拿药倒水什么都包完了

  代华勇:我们基层是因为人员少,什么都要做。

  记者:平时都是这样?

  代华勇:是,我们相当于就是他们家属。他们没有家属,在我们福利院就是我们自己跑这些。

  丰都县社会福利院是一所公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承担城镇三无人员、五保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高龄困境老人的收养工作,现在院里一共住着376位老人,其中包括83名失能半失能老人。院里现在一共有4名医生,2名护士。

  丰都县社会福利院大多是孤寡老人,突发状况多,代华勇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即沉重又繁琐。

  医务所的2名护士分别在两个院里轮班,很多时候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代华勇和其它3名医生都经过专业培训,这位原本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专业培训,不光是给老人换导尿管,还有打针、输液,这样的护理工作做起来也都是得心应手。

  代华勇和其它3名医生都经过专业培训,护理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

  要让老人们得到更好的照顾,代华勇和同事们付出的不仅是医术,技能,还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代华勇和同事们不仅是在上班时间为老人们事无巨细地奔忙,遇到老人们突发状况,即便是半夜也随叫随到。

  代华勇和同事们为老人们事无巨细地奔忙

  代华勇妻子蔡小玲:电话噔噔噔的响,他也睡的比较,睡沉了,有时候可能我还先醒或者同时就醒了,醒了他一走,等适应要睡的话可能要等一段时间,然后等到要睡的时候可能门一开他又回家来了,又醒了。

  到了这里工作之后,代华勇发现,他的收入和医院的医生相比差了一大截。不仅如此,专业上也没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代华勇:现在看书相对时间少一些,因为毕竟杂事很多,这些基本上都没看过。

  2014年代华勇考取了中级职称,再过三年,他就到了可以评副高级职称的年限,他必须有相关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晋级,但是现在,代华勇几乎没有时间再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这无疑让代华勇的天平又向离开倾斜。

  代华勇:我连基本条件都没有达到,只有过去了之后追赶(发论文),确实这边医院的条件让我拿一篇像样的论文出来都难。

  跟老人朝夕相处了四年,离开福利院对于代华勇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听说代医生要走,老人们都舍不得。

  福利院病人:感谢代医生。真的。代医生没来的时候我血压都没降下来。

  代华勇:肯定是有舍不得这边的。因为确实在这儿四年了,把我们都当成他的亲属,比如我们查房,他有什么好吃的,让你吃,都感觉确实那种关系亲人关系,人心都是软的。

  福利院的老人们听说代医生要走,都舍不得。

  老人们对代医生的留恋,福利院院长尹利民都看在眼里。做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丰都县在财政收入吃紧的情况下,硬是挤出了费用,在社会福利院里成立了这个医务室,大大提高了老人们的生存质量。

  因为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内容又琐碎,而且面临的病种较为简一,很多职业医生都对这个岗位望而却步。眼看代医生的离职提上了日程,找到一位合适的医生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这样的专业人才在一般的人才市场很难找到。他想起以前在福利院曾经工作过半年的一位医生隆朝刚,决定去找他碰碰运气。

  隆朝刚现在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私营诊所,听尹院长说明来意,他还是婉言拒绝了。显而易见,与福利院医务所相比,这份工作能提供更好的薪水和更宽松的工作环境,这都是隆朝刚不可能放弃的。

  为了给福利院找到合适人选而奔忙的,还有向凯。在他看来,福利院要提供医养结合的服务,医护人员是关键,但是要吸引和留住合适的人才,还面临着许多县级政府部门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

  向凯:针对我们养老院当中,医务人才的一系列个人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比如说,职称的问题、待遇的问题、还有个人自身职业认同感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方面要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社会福利院要吸引和留住合适的人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

  晋升艰难,医生进进出出,民营养老院的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他叫黄永杰,是天津市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主责医生。这是个听起来有点拗口的职务,因为这个年青的小伙子刚刚考过助理医师,还要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才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现在的他还没有处方权,查房都得随同院里聘请的主治医师。

  黄永杰没有处方权,查房都得随同院里聘请的主治医师。

  在黄永杰所在的这家养老机构,一共住了600多位老人,配有将近30名医生,其中只有8名主治医师,都是其它各大医院的退休医生。黄永杰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带自己的这些老医生一样,能取得处方权,也能取得职称上的晋升。

  黄永杰毕业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专业,班上72个同学中,绝大多数去了各种各样的医疗机构,选择到养老机构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

  毕业四年,黄永杰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相比对他的同学们,像他这样在养老机构里工作的医生,要取得职称的晋升,难度非常大。

  天津市天同医养院主责医生黄永杰:考试要有一些实际操作,或者是有一些专业方面的题,就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可能我们接触不到那些深的层次。包括一些腹腔,抽腹水、胸腔积液这些我们在养老院是接触不到的。同事啊,来这工作的,可能换了一批又一批。每年几乎都会有走的。

  黄永杰:三年我知道就走了十几个。
  张诺诺是这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这几年,如何吸引和留住这些医护人员一直是困扰着她的难题。作为民营养老机构,她想法设法为这些年青人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但是却依然面临一些无法突破的政策瓶颈。

  天津市天同医养院总经理张诺诺:现在因为学临床专业的这些医生,他们还都非常注重的是职称,我觉得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每到这个环节的时候,那人才就会走掉,我估计是留不住的。

  记者:今年走了几个?

  张诺诺:今年走了4位。

  民营养老机构,在人才激励机制上,依然面临一些无法突破的政策瓶颈。

  好不容易找到的医生,刚在养老院工作不长时间,没有职称晋升的可能,没有处方权,只要一谈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养老院的医务室就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医生进进出出。人才的困境到底该如何破解呢?

  重庆市壁山区,座落着全国首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它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兴建,是2009年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医院下属的养老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副院长邓庆:目前我们入住老人将近400人,现在我们派了两名专职医生,然后我们有28名护士。

  张蓥鑫是一名专职医生,她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公招进入到了护养中心工作。小张平时处理的都是老人的一些常见病,而当老人出现躯体疾病时,便可立即转到医疗区,相关专业的医师便可立即为老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果病情严重,护养中心就通过“绿色救治通道”,在第一时间将老人转往重医附一院本部。这一方面为老人提供了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处理疑难杂症的机会和条件,这让小张感觉到这几年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得到太大提升。

  小张是本硕连读七年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同班毕业的七名同学中,除了她一个人进入了养老机构,其它六名同学都选择了去医院工作,其中一名同学今年已经评上了中级职称。

  小张同班毕业的七名同学中,除了她一个人进入了养老机构

  张蓥鑫:在医院的话是以医生为主导的,我们这边主要是以护理为主的养老院,医生相当于一个辅助的作用。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但是在采访时我们看到,现有的问题是,无论是养老机构办医务所,还是医院办养老机构,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培养和留住合适的医疗人员,成为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重庆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江文波:这一块我们准备在十三五期间,着力从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在“十三五”的养老服务规划当中,要明确提出来养老护理员和医疗人员他们的激励机制、培养机制,还有待遇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在养老护理员和医疗人员之间,形成一个梯度的人才的需求的一个计划。第三个就是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解决养老机构当中医疗人员待遇低的问题。

  半小时观察:人才难题需要制度化解

  年老多病,是养老的普遍状态。而专业化的养老医疗,必须要有医疗专业人才。这不仅免去了老人和家属的奔波之苦,更可以减少高端医疗资源的浪费。然而现实的困境是,在管理方面,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管,医疗事业由卫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这也使得专业人才对进入养老行业充满了顾虑,因为这个行业还无法给予他们专业能力的成长和较合理的职业收入期望。《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在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分工协作的描述中,把医养结合作为五个方向其中之一列入其中。或许,未来的一些制度安排,会改变这些现实的困境。希望这样的进程更快些,不要让老人们等得太久。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24日 22:1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医养院‘在我们国家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养老事业必须要走的一条正确的路,早实现医养结合实现医养院早一天使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在解决老年人养老就医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三级医院里面看病难人满为患的问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本期节目调查医养结合的模式,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51024 养老生态调查:一份被“嫌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