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923 秋收调查:高原上来了三文鱼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23日 22:2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秋收调查:高原上来了三文鱼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三文鱼和农家乐这两个词看起来有点不搭边,不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2008年,青海省农牧厅打造了冷水鱼富民工程,当地居民在水库里养起了三文鱼。他们养的三文鱼不但品质高,从捕捞上来到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也不超过30小时。而当地百姓也通过三文鱼,走上了致富路。】

  三文鱼学名叫鲑鱼,是一种相对高档的食材。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的三文鱼年消费量达一万多吨,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依赖进口的。这些进口三文鱼主要来自日本、挪威、英国、俄罗斯还有美国等等。据估算,到2018年,我国的三文鱼需求规模将达到9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文鱼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本土进行养殖,就成为了撬动产业变局的一股新势力。或许您没有想到,在青藏高原上,三文鱼也安了家。

  从被捕捞出水到端上餐桌不到30小时 龙羊峡三文鱼“有一套”

  这里是青藏高原海拔2600米的龙羊峡水库。素有万里黄河第一大坝之称的龙羊峡,在这个秋季迎来了丰收。下午一点钟,共和县龙羊峡镇村民罗占元带着二十多名渔民和队友,准备收网捕鱼。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罗占元:把救生衣穿好,带全部打好,还有注意安全。今天我们总共出10箱鱼,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赶紧把这些鱼出完。好,现在可以了。

  放锚停船、下网定位、围网捕捞。机船的发动声和起重的轰鸣回响在山谷的水面上。而巨大的网箱内,3、4公斤重的鱼,翻腾跳跃,激起层层白浪。丰收的壮观场景映着人们的笑脸。因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鱼,而是我国在高原水库成功养殖的三文鱼。三文鱼非常鲜活,但出水即死,所以需要层层冰块立刻保鲜。

1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师傅,今天是不是丰收了?

  罗占元:是,是。丰收了。

  记者:你们今天要出多少条鱼这是?

  罗占元:今天我们总共出了2000条。

  记者:什么规格的呢那都是。

  罗占元:都是三公斤以上的。

  记者:今年这鱼长得大吗?

  罗占元:还可以。

  记者:下面这鱼是要去哪里。

  罗占元:这批鱼往上海发的。

  下午两点半,罗占元捕捞的三文鱼被迅速运往加工厂加工,去除血污、冷却排酸、去除内脏,初加工后的鱼每公斤能卖到60元的价格。在这条流水线上,各个环节的工人,其实都是龙羊峡镇的村民。晚上九点,在三文鱼的冷藏库前,负责运输的才让塔兴和同伴们开始装货准备出发。

1

  下午两点半,罗占元捕捞的三文鱼被迅速运往加工厂加工,在这条流水线上,各个环节的工人,其实都是龙羊峡镇的村民。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才让塔兴:交接是早上5点交接的,现在就可以走了,路上的话大概四个小时的路。

  这批货要发往上海,才让塔兴的任务是要先将它们送到西宁机场准备空运。陪同才让塔兴一起的是负责物流的吴济红。

  才让塔兴:最困难的季节是冬天,冬天在这个路上海拔比较高,海拔3000多这个,路上下了雪之后结冰路上,路上车很难走的。

  才让塔兴驾驶的运输车要想从龙羊峡开出大山外,必须要穿过8座海拔超过3500米的盘山路。最艰难的时侯,50公里的山路要开两个多小时。还要随时处理车坏在路上、没有信号等突发状况。吴济红告诉我们,才让塔兴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能走这条山路的司机。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吴济红:当时我们请人家来,人家不来,为什么呢?这条路人家就不来,因为我们龙羊峡相对来说,它的地方比较偏,又是山路,海拔又高,然后路又不平,所以说都不想走。

  除了山路难走,另一个限制就是车。生长在雪域高原的三文鱼需要严格保鲜。所以,要运出去,只有冷藏车能担当这一重任。每天,才让塔兴就驾驶着这样的冷链运输车,在雪域高原上奔跑。翻过了八座高山,4个小时之后,凌晨一点终于抵达西宁曹家堡机场。由于是半夜,吴济红和塔兴只好坐在车里等到天亮。

  吴济红:那什么时候能交接,大概明天5点钟左右,5点钟那这个。

  记者:那车上的鱼没有什么问题吧?

  吴济红:这个温度没有问题。

  记者:里面有冰是吗?

  吴济红:对对对。

  记者:那你们怎么休息呢?

  吴济红:我们就睡在车里面。

  记者:车里面,每次都这样吗?

  吴济红:嗯,对。

  凌晨五点,吴济红和塔兴开始办理各种手续。此时机场的空港物流忙作一团,除了贴货单、安检,塔兴最担心的就是飞机货舱过满,会把他们的三文鱼挤下来,滞留在机场运不走。

  青海省神坤物流有限公司出港部经理张志虎:像往年的话,这个上海的航班我们西宁出港的航班不是太多到上海去的,但是我们的货全部要去上海,这样的话我们西宁航班的这个舱位,比较紧张的时侯,我们从西安或者到别的城市转到上海去。

  今天还算顺利。办好手续,塔兴和吴济红踏实了很多。上午7:35由西宁曹家堡开往上海虹桥的航班正点起飞。上面运载的三文鱼在12:00准时落地上海;也就在此时,开往加工厂的冷链运输车已准备到位,在东航物流提货处等待装货;下午13:10冷链运输车准时从虹桥机场出发,14:00准时抵达三文鱼深加工车间。经过卸货和盘点后,三文鱼进入深加工环节;下午16:30各项加工程序完成,冰鲜三文鱼进入包装车间,工作人员根据订单对产品进行分拣、打包。下午18:30快递员根据订单送货上门。从才让塔兴从雪域高原运送三文鱼开始,在24小时之内它被送到了百姓的餐桌。

从才让塔兴从雪域高原运送三文鱼开始,在24小时之内它被送到了百姓的餐桌。

从才让塔兴从雪域高原运送三文鱼开始,在24小时之内它被送到了百姓的餐桌。

  三文鱼是红肉型大规格鲑鳟鱼商品名的统称,也是养殖鱼类中的高端产品。高端有高端的脾气,不好管理就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作为第一批在黄河岸边养殖三文鱼的人,罗占元面对的挑战就更多了。洋鱼种如何适应黄河水?他如何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呢?

  外来的鱼种本地的水 牧民变渔民走上致富路

  龙羊峡镇的罗占元从小就生长在黄河岸边,浪里白条,好水性,会捕鱼。但是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些远渡重洋来的三文鱼时,罗占元还是傻了眼。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罗占元:我们以前是没养过鱼,反正我们抓的那些像那些鲤鱼,黄河的这些白条不一样的,它这个鱼就是很金贵的,就是经不起折腾。

龙羊峡镇的罗占元从小就生长在黄河岸边,但第一次见到三文鱼时,还是傻了眼。

龙羊峡镇的罗占元从小就生长在黄河岸边,但第一次见到三文鱼时,还是傻了眼。

  2008年,青海省农牧厅为了打造冷水鱼富民工程,引进了龙头企业,购置了国外鱼苗,养殖场就建在龙羊峡水库。这里清澈的水质属于国家一级地表水,年平均水温12摄氏度。是鲑、鳟鱼等冷水鱼的天然繁衍之地。但青海能否养出三文鱼?洋鱼苗在黄河水里能否成活?带着这些疑问,敢想敢干的罗占元,成了第一批养殖员。然而,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一个个挑战接踵而来。

2008年,青海省农牧厅为了打造冷水鱼富民工程,引进了龙头企业,购置了国外鱼苗,养殖场就建在龙羊峡水库。

2008年,青海省农牧厅为了打造冷水鱼富民工程,引进了龙头企业,购置了国外鱼苗,养殖场就建在龙羊峡水库。

  罗占元:一箱里面一旦发现这个(寄生虫),它就整个那批鱼全部就不行,全部身上也就说感染了。

  因为细菌感染,罗占元接二连三地发现死鱼。那段时间,他吃住在鱼排,没有上岸,经常沉默地望着水面发愁。

  罗占元:心里很难受的,真的很难受,一旦看到喂鱼的时候,鱼就是活蹦乱跳的,是很好的心情。一旦就是说发现那些死鱼,真的是心里不好受,好像跟这条鱼有感情了。

  就在罗占元寝食难安的时候,挪威、芬兰、丹麦的一些专家被邀请到高原的小镇上做技术指导。在那一次的知识碰撞中,罗占元学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新方法新知识。

  罗占元:船里面把这个水抽进去,就是加上合适的药物,这是经过技术员算好的。比如说一方里面有多少公斤水,多少药放好以后,就是放上水泵来回旋转充氧,这样的话,就把它身上的寄生虫都杀死了。

  三文鱼喜欢逆流而上,必须生活在活水里。但黄河大坝的水域周边没有任何屏障。表面上风平浪静,水下经常暗潮汹涌。罗占元最担心大风大浪的天气。

  罗占元:北风,它的框架上面全部断裂了,网也全部不行了,我们就从网箱上爬过去,当时是我爬过去的,反正我们那个机船当时就没法走。你不走不行啊,那一批鱼就全部完了。反正我走出来,就是七八个人过去以后,有的员工在那个框架上直接是爬着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不危险吗?

  罗占元:那没有办法,都穿着救生衣,反正就是你要抢救呗。

  在那段时间,罗占元的眼里只有鱼。

  罗占元:当时的浪应该有一米多吧,最高一米多,反正那个机船走的话,当时就没法走,一下那个浪把人全部抛出了,很危险的。

  经历越多,磨练越多,办法也越多。渐渐地,罗占元摸透了三文鱼的习性。他所在的养殖场也全套引进了挪威的全自动、抗风浪网箱。三文鱼开始在青藏高原最大的不结冰湖泊里繁衍生息,而罗占元的生活也因三文鱼而发生改变。

1

 渐渐地,罗占元摸透了三文鱼的习性。他所在的养殖场也全套引进了挪威的全自动、抗风浪网箱。

  罗占元: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就是外面下大雨,房子里面下小雨,到处都漏。

  记者:现在还有老房子吗?

  罗占元:现在没有了,拆了。全部就是重新盖了,盖了以后,也就是说州上也就是说县城买了一套楼房,跟以前比的话,条件确实很好。

  记者:您现在几套房子?

  罗占元:现在两套,在村里有一套,在县城里有一套。

  因为三文鱼,罗占元一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当农民种地的他,现在成了渔民。而在加工车间外的厨房里,罗占元的爱人也成了食堂的炊事员。

  罗占元的爱人李忠玲:好多了,好多了比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就是收入也不多,每年都是借钱,借钱还旧账,就是借新账。现在过来了以后就是好多了,收入也好。

  李忠玲说,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一年下来收入在4500元左右,入不敷出。但自打三文鱼养殖安家在龙羊峡之后,罗占元夫妇的收入开始有了大幅提升,一年有将近二十万元。看到真能从黄河水里掏出金子来,当地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养殖三文鱼的队伍。才让卓玛就是罗占元培养的得意徒弟。

  才让卓玛:第一个就是从头开始捞,第二个就是要稳要快,第三个就是要捞大一点 ,好看一点的大一点的。

  卓玛是个藏族姑娘,别看体格瘦,捞起鱼来,那可是一手一个准儿。但在养三文鱼之前,她一直过着草原放牧的生活。

  才让卓玛:以前的话特别困难,我有两个小孩,家里有两个老人,在以前的时候就是一直放羊,然后很辛苦,大羊下小羊的时候,就是晚上都很操心,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它。

  这里是卓玛和丈夫才让塔兴曾经住过的地方,在高原的深处,孤零零的几个房间,显得非常破旧。

  才让卓玛:房子时间太长了,房子老了,墙也(不安全),墙全都是木头,容易断什么的。

  记者:那现在还养羊吗?

  才让塔兴:那个羊棚还在,现在不养了,养羊的收入不太好现在。不养了,羊全都卖了。

 卓玛和丈夫才让塔兴曾经住过的房间,显得非常破旧。

 卓玛和丈夫才让塔兴曾经住过的房间,显得非常破旧。

  那个破旧的羊棚默默地伫立在风中,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卓玛一家的变化,正是从她养三文鱼开始。就在那一年,丈夫塔兴去厂里当了货车司机。

  才让卓玛:现在我们来公司,反正两口子(一年)可以拿到十几万,反正这方面我看起来比放羊好多了,不是说好多了,应该说特别好。
  这一天是个让人高兴的日子,卓玛和塔兴拿到了新房的钥匙。他们的房子建在新农村建设的小区里,是个宽敞亮堂的两层小楼。两人一进门就设计着如何装修的事儿。

  才让卓玛:这边就是阳台,冬天的时候晒晒衣服,夏天的时候这边坐一坐,在这儿喝个茶经常。

  记者:你们窗外的风景很漂亮

  才让卓玛:这是黄河,主要是风景好,所以阳台专门做这种的。

  记者:整个下来你们花了多少钱?

  才让卓玛:花了24万多。

  记者:24万多是吗?这些都来自于你们的这个养三文鱼的收入吗?

  才让卓玛:对对对。

  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两层别墅小楼,在几年前,对他们来说还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在没有发展冷水鱼养殖的时候,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水从脚底流过。这是龙羊峡镇政府提供的几张旧照片,那时的小镇,房屋破旧,很多都没有来得及装门窗。而现在,不仅仅是罗占元和卓玛一家,更多的农牧民加入进来后,养殖三文鱼的多了,卖三文鱼的多了,来吃三文鱼的人也多了。龙羊峡小镇渐渐有了人气,黄河边上的农民变成了渔民,开始真正“靠水吃到了水”,从黄河水里淘出了“金子”。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阿更登:三文鱼养殖业的落地,我们这一地区的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说沿湖地区两千多人当中,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参与到了咱们的渔业生产和旅游业方面,还有一部分到企业当职工。他们的年收入是传统农牧业收入的十倍以上,这个项目应该说是非常好的。

  而龙羊峡镇三文鱼养殖的兴起,为整个青海的渔业产业带来惊喜。这种打破常规的养殖,不仅给当地的产业变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让人们改变了许多固有的观念。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开发黄河上游的水电站建设,又为我们创造了70多万亩的冷水鱼养殖的水面,这几年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在科技技术销售方面的一些优势,我们也紧跟着世界冷水鱼养殖的前沿来着力打造咱们高原特色的冷水鱼养殖。

 龙羊峡镇三文鱼养殖的兴起,为整个青海的渔业产业带来惊喜。

 龙羊峡镇三文鱼养殖的兴起,为整个青海的渔业产业带来惊喜。

  龙羊峡镇农民、牧民的生活,因为养殖了三文鱼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年收入4、5千元到年收入20万元,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除了把茅草屋变成了小楼房,三文鱼还深刻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群众的生活方式。实实在在地给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三文鱼农家乐成新卖点 青海省冷水鱼养殖列入“十三五”规划特色产业

  画面上这位文静的女士,就是把三文鱼引进龙羊峡的人。当年在对丹麦、挪威等世界先进的渔业养殖加工企业进行学习时,她了解到,三文鱼在我国消费量非常大,但养殖业中几乎就是一个空白,顿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三文鱼带进中国。于是她走遍了国内的大江大川,直到有一天,青海的龙羊峡终于让她停下了脚步。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应米燕:到了这个龙羊峡以后就发现有这么美丽的一片水域,那么这片水域的话,它的面积足够大,有383平方公里,然后常年的水温基本上平均水温就在10度左右,那么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绿,真的当时看了以后就觉得特别振奋。

  38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5米以上透明度的纯净水体,80米的平均水深,10℃的年均水温,这简直是为三文鱼量身订造的环境。

  但是,当她走进龙羊峡镇,这里生活的艰苦让她难以想象,全镇只有1000多口人,还限时供电,居住的环境非常简陋。

  应米燕:很不巧我就选了一个就是紧靠着下水道,这样子的一个房间,晚上就下了大雨,雨水它没有任何的隔音设施,所以就很吵很闹,那我睡不着睡不着那我就起来,就是起来走到楼下看看还是没有人,就依然把我反锁在里边。


  龙羊峡镇的这个招待所就住了她一个人,她认准这片人迹罕至、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地方,可以养出高品质的三文鱼。从2008年开始,应米燕开始给这里带来了改变,不仅引进了北欧智能化网箱技术、自动投喂驳船和高科技环境监测设备,同时也请来了国外冷水鱼专家来小镇解决养殖难题,硬是将三文鱼产业做出了规模。

应米燕不仅引进了养鱼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请来了国外冷水鱼专家来小镇解决养殖难题,硬是将三文鱼产业做出了规模。

应米燕不仅引进了养鱼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请来了国外冷水鱼专家来小镇解决养殖难题,硬是将三文鱼产业做出了规模。

  应米燕:从我们龙羊峡的角度来说呢,我们一直的规模是两万吨,那我们实际上大规格的,三文鱼基本上在国内目前也就万八吨,所以它的市场的那个空间,目前在11万吨左右,而且每年以15%-20%的幅度在提升。


  保鲜是三文鱼的生命。从三文鱼打捞的那一刻起,它们便进入全程冷链的物流中。龙羊峡的三文鱼与国外三文鱼对比,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进口三文鱼要经历货品到港的5到7天的时间延误,而龙羊峡的三文鱼从打捞、切割、运输,最后到餐桌不超过30个小时。但面对高原的路况和航班的稀少,特别是进入大城市之后,堵车造成的时间延误,应米燕与她的团队决定,采用多条腿走路,让自己的冷链物流运作起来。

  应米燕:那么实际上冷链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块上我们投入还是比较大的,包括我们冷库和冷藏车,整个的物流系统的话,投入应该是1800万多了吧,2000不到这样的情况。

保鲜是三文鱼的生命,应米燕在三文鱼的运输上投入很大。

保鲜是三文鱼的生命,应米燕在三文鱼的运输上投入很大。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认为,解决物流瓶颈就要在生产基地,完善终端精深加工,尽快规划产业园区,同时要推进临空经济区的建设。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在市场销售和流通环节,我们以政府为主导,咱们积极发挥企业的一些优势和作用,加上我们现在青海商贸流通领域的一些电商,包括我们临空经济区建设的一些规划和优惠的政策,能争取把龙羊峡和内地一线城市销售的通道我们给它尽快地打通。

 除了完善改良物流链,另一条移动互联网的链条也在推动三文鱼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百姓的餐桌。

 除了完善改良物流链,另一条移动互联网的链条也在推动三文鱼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百姓的餐桌。

  应米燕:希望实现020的这种模式,我们也是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能够把我们这边偏远小村的三文鱼,优质三文鱼能够更多地销售终端市场。

  除了完善改良物流链,电商平台也在推动三文鱼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百姓的餐桌。

  目前,龙羊峡的三文鱼,年产量在向两万吨迈进。不仅农民、牧民的生活发生改变,雪域高原自产的三文鱼也在当地成为一道难得的美食。这天,应米燕邀请了省城的大厨到农家院授艺。小镇的农家乐来了省城的大厨,顿时沸腾起来,不大的厨房挤满了厨师和游客。大家都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照记录。

  青海宾馆厨师罗发荣:这样它中间是一条梁骨,你们可以按照这个梁骨,你看啊,按这个梁骨,你看它是尾巴。这里比较好分,好切分,从尾巴来切取,如果你在中间弄的话, 可能就是旁边骨头切到里面去了。

  做惯了牛羊肉的厨师们有的仔细听着,有的用笔记着,有的拿手机拍着。三文鱼鱼尾可煎,鱼头可烧,做成的各式美味看得人直流口水。

  青海宾馆厨师罗发荣:刀要放直一点,把这个上面要薄一点,下面要厚一点,因为它卷起来的时候,你看我们朱师傅也在讲,你看这样卷起来的时候,它就比较方便。你看你卷起来时候,上面是薄的,下面是厚的,它能坐得稳,你看这一坐。

 不仅农民、牧民的生活发生改变,雪域高原自产的三文鱼也在当地成为一道难得的美食。

 不仅农民、牧民的生活发生改变,雪域高原自产的三文鱼也在当地成为一道难得的美食。

  三文鱼刺身是招牌菜,也是基本功,从拼盘到调料让农家乐的师傅赞不绝口。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黄河生态农庄厨师马玉龙:不错不错,挺香的,没有那个鱼腥味。我们之前做的,就是有那个鱼腥味特别重,刚才他把那个片了之后,鱼腥味就没那么重,特别好吃。

  丰收季节的农家小院吸引了不少游客。与往常不同的是,烤羊排的架子上,增加了一道不常见的高档菜--三文鱼。三文鱼,正在成为农家消费的新卖点。

  游客:就是到这里之后,我觉得应该就是山山水水,但是没有想到在这里能吃到,就是这么高品质的三文鱼,就是挺出乎意料的。

三文鱼,正在成为农家消费的新卖点。

三文鱼,正在成为农家消费的新卖点。

  由于三文鱼的出现,农家乐的菜谱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农家乐的经营也与过去有了根本的不同。马海是这个农家院的主人,他正是小镇上第一个主打三文鱼宴的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黄河生态农庄马海:原来我们这个农家院主要靠牛羊肉为主,现在我们变了,我们以三文鱼为主。三文鱼我们这的鱼呢,肉嫩就是好吃,所以我们这个三文鱼的价钱也比较进得比较低。为啥呢,但是我们就是大众能消费的价钱,大众能消费(起)这个价钱,整个三文鱼一个鱼宴下来,五六百块钱。

  马海告诉我们,他跟镇上的其他农家乐饭庄已经准备携手打造52家三星级农家乐,三文鱼就是他们的招牌菜。

  就在龙羊峡农家乐靠三文鱼做得如火如荼的时侯,青海省的冷水鱼养殖也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十大特色产业。一条适合青海地域特点的渔业养殖新路子被不断探索着。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全国冷水鱼的需求,大概在年需求在20万吨左右,那么我们青海下一步“十三五”发展的规划,我们想经过几年的努力把青海的冷水鱼产量,打造到三万到五万吨这样一个规模,那么按照这个数字来衡量的话,今后有可能我们会成为全国冷水鱼一个最大的生产基地。

  半小时观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发展有市场潜力、可持续发展、能达到一定规模的新产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要全面建小康社会,关键就在于农村。让广大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民富国强才有根基、才名副其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小小的三文鱼,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看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农牧民的钱包鼓起来了,企业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双赢。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23日 22:2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三文鱼全名叫做鲑鱼,是一种相对高档的食材,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三文鱼年消费量达到了一万多吨,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依赖进口。这些进口的三文鱼主要来自日本,挪威,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等。据估算到2018年,我国三文鱼需求规模将达到90亿元,可以说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三文鱼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本土进行养殖。也成为了撬动产业变局的一股新势力。而在青藏高原上,三文鱼安了家。(《经济半小时》 20150923 秋收调查:高原上来了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