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714 暴雨中的棚户区:风雨中的常州温度

来源:央视网2015年07月14日 23:3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进入汛期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多次遭遇强降雨,6月份的降雨量更达到常年同期的4倍以上!是当地气象部门有记录以来,6月份的降雨量极值,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因此出现了20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这突发的洪涝水灾面前,常州经受了怎样的考验?来看记者在江苏常州的调查。】
  常州遭遇百年不遇洪灾  救援官兵在齐腰深的水里救援  为他们点赞

  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副局长臧晓钟:从我们6月入汛以来,我们全市已经降了4次强降水。特别是6月24号,入汛以后,26号到29号连续出现了大暴雨,总的降水量已经达到757毫米,已经创造了我们1954年,1952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连续的大暴雨,造成当地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快速上涨,大多数都超出警戒水位,有的还超出警戒水位1.78米,超出当地历史最高水位0.56米。
  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防汛办主任洪昕:导致了我们东部地区,已经有部分地区受淹,在25日-29日这场降雨当中,我们更是出现了6米以上的高水位,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运北片,城市防洪大包围,两百年,这个叫运北片,两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突如其来的特大汛情,让常州多地遭遇水淹,位于常州市经济开发区,也就是戚墅堰区的芳渚村,由于紧挨着京杭大运河,地势低洼,该村在暴雨中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

  6月27日下午3点多,早已超越警戒线的洪水,突然越过堤坝,一瞬间冲垮了堤坝上面的一处围墙,洪水直接倒灌进芳渚村。

  常州市经济开发区丁堰街道芳渚村委村支书记吴志亮:水位已经超过6米多吧,超过警戒线,压力太大,这边墙都倒塌了。

  居民:等我们东西还没拿出来,水就到这里了,就那么快的速度。

  居民:我们什么东西都没拿,我有小孩的,就抱小孩就出来了。

  居民:什么东西也来不及,就十几分钟,就看那个水哗哗流,赶紧逃,吓也吓死了!

  位于常州市经济开发区的芳渚村,由于紧挨着京杭大运河,地势低洼,在暴雨中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

  由于整个村庄比运河河床低矮较多,因此,仅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整个村子就完全被水淹没。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村里面多少人?

  吴志亮:这个村里总共,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

  记者:多少房屋呢?

  吴志亮:总共有1200多户,这次受淹的有将近800户。

  这是6月30日下午5点多,芳渚村被洪水冲垮的决堤口。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个决堤口紧挨着京杭大运河,当地武警水电部队的战士,在雨中紧张地运送沙包,抢堵决堤口。

  芳渚村被洪水冲垮的决堤口。

  武警水电第五支队参谋长王宝强:部队到达过后,迅速地组织兵员,装填沙包,然后从地方,租用三艘民船,部队使用冲锋舟,采取这种方式来堵填决口。

  王宝强告诉记者,这个决堤口大约长40多米,他们连续奋战将近十个小时,终于填补了这个决堤口。现在已经建起一道临时的拦水堤坝,但接下来,还得加高加厚、防止渗漏。

  王宝强:目前我们要超过水位,将近3米2,底层是6米,6米宽。然后到达顶层,我们这个挡土墙的宽度是3米。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填筑沙袋13000个左右。

  已经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的武警水电官兵还在全力封堵缺口;而村庄那边救援被困人员的行动,也在紧张进行中。

  武警常州消防支队参谋长吴一猛: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老的建筑比较多,还属于城中村,比较低洼,房屋也比较老。这些人大部分人,全部是被困在水中,不完全统计,应该有两千多人。

  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相当部分都是城中村,地势低洼,人口密集。灾情发生后,救援人员在搜救中突然接到求救信息,说有一个怀孕几个月的孕妇,被困在家中的二楼上。

  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相当部分都是城中村,地势低洼,人口密集。

  搜救人员:孕妇?后面有没有孕妇?后面有没有孕妇?

  由于孕妇所在街道比较狭窄,救生艇难以展开,只能人下到水中,趟水过去救援。由于水很浑浊,救援人员也很难辨别脚底下踩着的是台阶、井盖、树枝,还是砖块、碎石、家具等杂物。

  由于孕妇所在街道比较狭窄,救生艇难以展开,只能消防救援人员下到水中,趟水过去救援。

  搜救人员:慢一点,手(扶)着。脚走得慢一点,下面有东西。

  就这样,消防救援人员一边趟水,一边寻找。十多分钟后,消防救援人员终于打听到被困孕妇所在的位置。

  搜救人员:那个孕妇我们找到了,我们马上过去救她。

  几分钟后,消防救援人员来到被困孕妇所在的楼房门口。他们发现,孕妇家的一楼已经被淹,水深大约1米多,孕妇正蹲在二楼转角的楼梯口等待救援。考虑到孕妇不能像救一般被困人员那样,搀扶着或背着趟水出去,于是救援人员临时做了个担架。

  搜救人员:把梯子搭起来,还是上梯子,把梯子搭起来。我们两边卡,把人放中间,我们怕它晃。

  搜救人员:把木板垫一下,来,抬起来。往后面一点,好,放(棉被)。

  搜救人员:来,来,铺大一点,铺大一点。

  搜救人员:再低一点,低一点。好,上去,稳住,好,站好站好,走走走。后面小心台阶,小心小心,不要停,不要斜,不要慌,不要斜,往左边斜了,往右边一点,你扶好。

  搜救人员:小心门口台阶,小心台阶,慢一点。走走走。

  考虑到救孕妇不能像救一般被困人员那样,搀扶着或背着趟水出去,于是救援人员决定临时做担架将被困孕妇护送到安全地带。

  就这样,救援人员抬着用简易楼梯做成的担架床,一步一步趟着齐腰深的水,花了20多分钟才将这名孕妇抬到安全撤离地点。

  而距离孕妇不远处的另一栋楼房的一楼也已经被洪水淹没。7、8个人围聚在二楼的窗口等待救援。由于二楼窗口距离洪水水面还有将近两米的距离,被困人员很难直接从窗口下到救生艇。紧急协商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从别处找来简易梯子,伸向二楼窗口。

  搜救人员:往下,好,再往下一点点,踩到了,踩到了,再往下,往下往下。

  搜救人员:好,踩到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救援,消防队员最终有惊无险地将被困在二楼的8名居民送到安全地点。记者从当地防汛部门了解到 ,芳渚村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老旧房子,被困人员多,救援人员必须从白天到晚上,连续不间断地搜救、运送被困人员。

  芳渚村大多是老旧房子,被困人员多,救援人员必须从白天到晚上,连续不间断地搜救、运送被困人员。

  尤其到了晚上,一些被困人员被淹的房子里,还有电灯、空调等家用电器没有拉闸断电,非常容易短路、漏电,造成次生灾害。这时,消防救援人员除了救人,还要进到被水淹的房子里,帮忙拉闸灭灯。

  搜救人员:你水淹这么大,根本就不能有电了,知道吗?

  被困居民:我走了就拉掉,我们俩走了就拉掉。走了拉掉。

  搜救人员:不管走不走,只要有水,就不能有电,知道吗?就要把电断掉,要不会发生意外的。

  将这位被困大妈和老伴接到救生艇上后,消防救援人员一边打着手电看前面的水流、地形,一边小心避开一些固体尖锐物品以免划破橡胶救生艇。

  黑夜救援,救生艇在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滑行,除了桨声,四周一片寂静。

  记者从当地防汛部门了解到,芳渚村90%以上的受灾居民已经被安全转移到附近一些救灾安置点吃住。不过还有一些居民仍然居住在被水淹没房子的二楼上,不愿意出来。他们的生活怎么样?那些被安全转移到救灾安置点的居民生活情况又如何?

  被困水中的居民不愿离开住宅  靠汤泡饭咸菜度日 

  6月30日下午5点多,也就是芳渚村遭遇洪涝灾害的第四天。《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里的房屋绝大部分仍旧浸泡在洪水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杂物,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记者和救援人员乘坐橡皮救生艇往里走不远,就看到一栋楼房的二楼窗口边有一位老人。靠近一问,这位老人今年76岁了,已经被洪水困在二楼4天了。

  记者看到,芳渚村的房屋绝大部分仍旧浸泡在洪水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杂物,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

  记者:家里面,现在就你一个人在吗?

  被困居民:三个人。

  记者:现在住了几个人?

  被困居民:三个。

  记者:你跟谁啊?

  被困居民:我、老伴,还有一个儿子生病……。

  记者:自己能做饭吗?上面?

  被困居民:能做。

  记者:上面有电没有啊?

  被困居民:没有电。

  记者:没有电,那晚上怎么办呢?

  被困居民:晚上就电筒。

  记者:水有没有啊?水没停吧?

  被困居民:水没有停。

  像这样不愿意搬出去的老人,村里还有一些,他们大多居住在村中间地势比较高,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房子里。10多分钟后,记者和消防救援人员来到村里唯一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制高点。一下救生艇,记者就看见前面的房子,有两位大妈正在忙家务。记者随即走了过去。

  被困居民王亚玉:我们家就这。

  记者:你们家受灾情况呢?

  王亚玉:我们家,你到我家里来看。

  记者:你是二楼。

  王亚玉:这个是二楼,我们间就是这边,我们的水,下面一层都(淹)了的,(淹)到这里了。四个楼梯(台阶)的。

  记者:是哪个地方?

  王亚玉:最高的,黑色的墙上。

  王亚玉说,她今年63岁,这么大的洪水,她和老伴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那么,被困在老房子的他们夫妻俩,是怎么生活的?

  被困居民王亚玉:我的米在楼上,你们要上来看。

  记者:家里有什么吃的?

  王亚玉:家里面也没有什么吃的,我上面还有一层。

  记者:这个当时水来的时候,你们自己把它搬上来的?

  王亚玉:自己搬上面的,还有半袋子米,我们还有半袋子米,有几天。

  记者:那蔬菜呢?

  王亚玉:蔬菜就我们自己家里的咸菜。

  记者:有肉吗?

  王亚玉:冰箱(没电)都化掉了,不能吃,没有电。

  王亚玉的丈夫孙煜炎:(冰箱)没电,(肉)不就化开了吗。

  记者:这几天吃啥呢?

  王亚玉:生点饭,萝卜干吃吃就行了,本来简单一点就算了。

  记者:那个菜就是黄瓜?

  王亚玉的丈夫孙煜炎:黄瓜。

  记者:别的菜也没有了?

  王亚玉:就是这个(汤泡饭)。

  王亚玉夫妇这几天就是靠汤泡饭和咸菜度日。

  王亚玉夫妻俩说,这几天虽说没肉吃,但还能将就对付,最不方便的还是没电带来的麻烦。

  王亚玉:以前有电,肯定是这样,看看电视,看看电脑,那方便了,现在没电,一样都不能看了,唠唠家常。

  记者:像你这样,没有被困在村里面,不出去的,大概有多少人?

  孙煜炎:我们这里没出去的,只有18个人。

  没有被水淹的这些村民,因为顾忌着家里的东西,都不愿意离开,目前生活还能勉强应付。随后,《经济半小时》记者和消防救援人员乘坐救生艇原路返回。就在返回途中,记者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惊呼声。

  救援人员:啊,翻了,(木板)船翻了。

  记者和消防救援人员在返回途中,遇到有居民落水。

  听到惊叫,救援人员赶紧划着救生艇赶了过去,一问情况才知道,这三个人是附近公司的打工者,这几年他们一直租住在这里。几天前,一楼房子被洪水淹没后,他们也被安全转移了出去;现在看水势没怎么上涨,就划着简易的木板船,重新返回居住的二楼,准备在木板船上搭楼梯爬二楼窗户进屋,去拿换洗衣服等生活日用品,结果不小心从木板船上跌落水中。消防救援人员赶紧将落水的女孩搭救上来。

  消防搜救人员:水这么深,你说。下面托一下,托住了,你先转过去,好好好。

  被救居民:我自己来,冻死了。

  在救援人员的劝说下,那两名准备爬窗进屋的打工者最终放弃行动,被救的女孩也乘坐救生艇回到安全地点。救援人员说,他们这几天每天都会遇到已经被转移出去的居民,又重新返回老房子拿东西的情况。

  救援人员说,他们这几天每天都会遇到已经被转移出去的居民,又重新返回老房子拿东西的情况。

  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防汛办主任洪昕: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最大限制地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把生命安全保在第一位,然后再谈财产,再谈其他的。 最新统计数据,受灾人员30几万人,转移人口2.7万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市区的(安置)转移点,还有400多人。

  记者从常州防汛部门了解到,常州市目前共设立4个安置救灾点,主要集中在受灾附近的学校教室。最多的时候,4个安置点集中了将近一千名受灾居民,那么,这些被安置在救灾点的居民吃住怎样?对他们的生活来说,这场暴雨又意味着什么呢?

  救灾安置点井然有序  受灾居民期盼早日重返家园

  7月2日,记者在这个救灾安置点,见到李勇一家三口时,他们正和其他受灾的居民一起等着排队吃晚饭。

  李勇、李怀林夫妻排队领完晚餐后,回到体育馆看台上吃饭。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今天晚上吃包子,还有八宝粥,还有面包。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每天晚上都一样吗?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不一样的,有换着的,有的时候,有鸡蛋。

  记者:平时在家里吃什么?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我们晚上回家,就是下点面条, 或者熬点粥,或者做点饼吃。

  李勇、李怀林夫妻排队领完晚餐后,回到体育馆看台上吃饭。

  记者:你跟你爸爸妈妈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受灾居民李勇的儿子:跟爸爸妈妈,在这边住了五天。

  李勇夫妻老家在苏北,来常州打工有十几年了。暴雨过后,他们家居住的一楼都被淹了。转移到这个安置救灾点后,他们吃住在这里已经5天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目前像这个安置点住了多少人?

  常州市经济开发区民政局局长赵盟:这个安置点,应该是我们现在4个安置点中,集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安置点,那么能够(7月1日)晚上,这里是登记了404个人,晚上住了240个人。

  赵盟说,受灾居民在安置点的吃住问题,都有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免费统一提供,基本上能够满足受灾居民的要求。但是,眼下灾民最希望的就是回家。

  赵盟:因为这里确实比较单一,环境也比较,就这么一个环境,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他其实也最希望回到家园,尽早地能够回到家园去。

  期盼洪水早点退去,希望尽快返回家园,这是每一个受灾居民想得最多问题。李勇夫妻也不例外,他们一边吃着晚饭,一边聊起了回家的事。

  居民李勇:这也住了五六天了,不麻烦这里面的人了,他们这里面的人也不容易,家里也有事情。能回去克服就克服克服。

  吃完晚饭,李勇一家三口从学校二楼体育馆来到一楼。这几间教室都改成了受灾居民临时睡觉的地方。下面铺一层地毯,上面每人发一床棉被。一间这样的教室一般要睡几十人。按照安置救灾点的规定,临时宿舍分男、女。这间临时宿舍就是李勇和儿子晚上睡觉的地方。让李勇感觉有点为难的是,平时在家,晚上照顾儿子睡觉的都是他妻子,但这几天要改成他来照顾。每天晚上临睡前,一家人要分开时,李勇妻子都要不放心地叮嘱李勇父子几句。

  体育馆的教室都改成了受灾居民临时睡觉的地方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他跟你在一起,盖个被吗?

  李勇:嗯。

  李勇的妻子:不要跟他分开盖,在一起盖,别让他受凉了。

  李勇:嗯。

  李勇的妻子:我走了,继续吧,再见。

  在安置点住了几天,李勇夫妻一直惦记着家。眼看着水退了一些,赶紧回到他们租住的房子,忙着清理打扫。记者看到,这两间房的洪水,虽然已经完全退去,但墙上仍然可以看得到被洪水淹没过的痕迹。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当时到这个地方了,一直到这里,到这里,我们进来开门,使劲把那个木头撞开,开不开,到这里面,臭得不得了,都是下水道(水),我们今天把它弄得干干的。

  记者:今天主要是干什么?

  李勇的妻子:今天把这些东西弄出来,把它拖干净,冲干净。

  记者:要消毒吗?

  李勇的妻子:我刚才消过毒了。

  李勇夫妻一直惦记着家。眼看着水退了一些,赶紧回到他们租住的房子,忙着清理打扫。

  房间虽然已经尽量打扫干净,但是眼下还是没法搬进去住。

  记者:你这个收拾出来,马上住,也不太现实?

  李勇的妻子:嗯。

  记者:那你们晚上住哪?

  李勇的妻子:隔壁楼上,他们叫我们去,暂时到那里去住一下。我们家亲戚在这里睡,他今天让给我们住了。

  记者:你们一家三口,睡那个?

  李勇的妻子:嗯,就睡在那边。小孩在这里睡。

  记者注意到这间房子靠里面的屋顶,是城里已经很少使用的泥瓦片,而且房间地面上还有一滩水渍。

  记者:屋顶是漏雨的吗?

  李勇的妻子:下雨这里就漏了,这里漏,我们下面就漏。那个地方把它移开,它就往下漏。

  记者:现在有电了吗?

  李勇的妻子:没电。

  记者:晚上是挺热的?

  李勇的妻子:嗯。

  尽管条件艰苦,但李勇夫妻仍然愿意回到这个家。他们觉得,凭着自己的努力,总能把家重新再建起来。

  受灾居民李勇的妻子:就是慢慢来治吧,慢慢来买,一天买一样,一天买一样。

  据常州市政府7月1日的初步统计,6月17-19日,6月25日-29日,这两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64亿元,受灾人口30.71万人,紧急转移2.7万人,住宅受淹2.7万户,倒塌房屋1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6.45万亩,停产企业569家,公路中断352条次。

  据常州市政府7月1日的初步统计,这两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64亿元。

  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防汛办主任洪昕:最大原因是降雨,降雨的强度实在太高了,有纪录以来第一,主要是强降雨。而且这个强降雨也不是下在常州一个地方,上游也下,下游也下,这样造成上游的水往我们这边来,下游也下来,水位抬高,有一个顶托,所以我们运河水位漫灌,创造纪录。
  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7月5日以后,还有会有强降雨,那么,接下来,当地防汛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排查隐患、应对洪涝灾害呢?

  洪昕:我们一方面,现在尽一切可能把水位往下降,为下一轮降雨腾出一个空间;另外我们一些前期出现的堤防,也在临时加高,做到能抵御,如果水位高,能抵御一下,主要这两个方面。

  【半小时观察】:期待棚改继续

  常州遭遇暴雨袭击,受灾严重的地区大多是地势低洼,条件较差的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实施三年计划,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事实上,目前全国各地在棚户区改造上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眼下需要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迈出更大步伐。毕竟,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才是最关乎民生福祉的主战场。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14日 23:3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进入汛期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多次遭遇强降雨,6月份的降水量更是达到了常年同期的4倍以上,是当地气象部门有记录以来6月份降雨量的极值。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也因此出现了两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这突发的洪涝水在面前常州经受了怎样的考验?本期节目将走进常州,看常州如何治洪。 (《经济半小时》 20150714 暴雨中的棚户区:风雨中的常州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