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40929 上海自贸区一年间

来源:央视网2014年09月29日 22:4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2013年9月29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我国政府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这不仅是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首批入驻自贸区包括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其中11家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及上海银行8家中资银行,花旗、星展2家外资银行,和交银金融租赁1家金融租赁公司。上海自贸区成立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上海自贸区改变通关模式 时间平均节省36.8%

  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主任朱春雷:董勇,昨天不是今天出境的曼恩是第一票,昨天签字后来怎么说?

  董勇:签字就是销补核单。

  朱春雷:资料都齐了吧?

  董勇:齐了。

  在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关务办公室里,关务主管朱春雷正在布置今天的工作任务。

  朱春雷:正常的该正常,特殊的还有问题吗?没有了对吧,没有了大家开始工作吧。

  元初供应链位于上海自贸区洋山港,是一家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进出口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海运等业务,仓库的直接客户有60多家,朱春雷的团队每天要面对20多票货物的通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看这个单子上面很多都是当天就报了是吗?

  朱春雷:对对,这个其实就是速度的体现,你看我都是9月20日拿到的单子,9月20日全都放掉了。现在的话基本上时间都很快了。

朱春雷每天都有这样的一张单子记录货物通关情况

朱春雷每天都有这样的一张单子记录货物通关情况

  这页看起来简单的记录,背后却可能意味着四五百种货物的迅速通关,但朱春雷却几乎不用为此四处奔波,这在一年前是她根本无法想象的。从事报关工作已经四年的她,入行之前,是名体育教师。

  朱春雷:有海关开玩笑说过,以后报关员,就是物流行业要开始转型向体育(专业)招职员了。

  记者:为什么?

  朱春雷:当时也是开玩笑说的,他们也开玩笑说,体能好。

  按照传统的通关作业流程,所有进入国境的货物都需要先完成报关才能进入。元初的客户中有好几家大型连锁超市,货品繁多,而且大多数是食品,包括生鲜。一天不通关,对食品安全就多一分风险,而且还意味着多一天的港口堆存费。

  朱春雷:就是客户在后面催,操作在后面盯,我们通关急着,天天领导也在催,下面也在催,这样子。客户又给不到资料,就是这样。因为他是采购来的东西,他确实也不知道成分,是这样一个状况。

  记者:那怎么办,有没有特别着急上火的,身体或者个人怎么出状况。

  朱春雷:那倒好像没有,因为是体育老师。

  一年前,朱春雷所在的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刚刚搬进这间办公室的时候,一直疲于奔命的朱春雷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对自己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朱春雷:就只知道香港有个自贸区,那边怎么怎么繁荣,因为我也没有去过,可能有这种想象,电视里,想象怎么繁荣,想象以后我们应当也会成为这样子。

  惊喜来自于上海自贸区的一条重要的服务制度创新,那就是先进区,后报关,即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入区环节,允许经海关注册登记的试验区内企业可以凭进境货物的舱单等信息先向海关简要申报,并办理口岸提货和货物进区手续,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办理进境货物正式申报手续的作业模式。

  朱春雷:一个是操作也不急了,客户也不急了,货可以先进来了,我能看到我的货了。第二个,我不确定的,你反过来也会盯客户快点把资料给我,他给不到你,他也急,现在就不急了,客户说我货已经在你们仓库了,可以打开看一下,大家都不急了。

在上海自贸区内通关时间大大缩短

在上海自贸区内通关时间大大缩短

  在上海贸区,货物不光在进入时可以享受到先进区后报关的便利,而且在离开港区时还可以享受到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服务,它允许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区内其他企业之间分批次进出货物的。这项改革改一票一报为多票多报,扩大了企业的申报自主权,大大减少了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朱春雷所在的元初供应链的B2C业务也红火起来。

  朱春雷:这张是订单,就是网上他们会下订单,然后我们每天会有汇总。

  记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量?

  朱春雷:每天总归是四五十单。

  朱春雷说,他们看到B2C的市场潜力,但是因为这块业务往往批次多,批量小,如果按照传统的报关模式,很难开展起来,现在有了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政策,只要向海关提交一张保函,就有一个月集中申报一次,即享受了保税的优惠政策,又大大降低了通关成本。

  朱春雷:,发货的话如果按老模式,我就要把它申报了才能走,现在等于用调拨,把保函押在那里,直接海关监管系统拉一张调拨单出来,就可以凭调拨单出去了,到一个月汇总申报一次,报关只要报一次。

  受惠于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元初供应链短短一年间营业额增长将近10%,而伴随着公司业务日益红火的同时,却是朱春雷更为从容的工作节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盆花什么时候有的?

  朱春雷:这盆花应该养了有一个月,一个月之前我刚弄的。

  记者:一个月有时间了是吗?

  朱春雷:是的是的,它开始长得蛮好的。

  记者:像现在比起以前没那么忙了?

  朱春雷:对的,相对来讲会轻松很多。

  据上海海关估计,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降低企业的成本10%左右。而当朱春雷和她的同事们充分享受到先进区,后报关和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创新的服务制度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时,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张雁军和他的客户也体会到自贸区的区内自行运输的作业模式所带来的惊喜,仅运输的时间就减少了一半以上。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盟联常务副总经理张雁军:我们曾经这个是9月份刚刚开始运营的一个分拨中心,这个之前我们曾经有大量的货从外高桥运到了洋山,我们每天大概有三到四车,整个大概在五六天里面,大概运了24车的量。

  张雁军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操作方式,这种效率是不可能的,以前由于资源有限,加上程序复杂,高峰时间卡口前大排长龙,一部车出卡口最多要耗费约两个小时。而现在时间至少要节约一半以上。

  记者:像这样的车,在取得审批之后,都可以在整个自贸区内。

  张雁军:自行运输。这些车事先都会跟海关做一个预报备,但是目前来讲,就是我们所谓的封纸都是我们自己去做一些商业加封,不是海关来做加封。整体来讲,我们这个方式提供了我们很多便利。每一车次能够降低成本大概15%左右,如果像我们这样一个企业每天都有大量的车来,所以一个车次如果能够节省到15%,一年下来的物流成本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

  目前,畅联自营的“区内运输”车辆已有30多台,近期计划增加至百台。原本专营车辆的高价降下来了,卡口的加封和拆封费用也不用交了,一车日均能省130元至200元,假设一年满负荷运转,可至少省下500万元。

  张雁军:汽车零配件方面是比较复杂的,品名也比较多,我们也是可能不断跟海关交通,因为前期海关已经帮助了很多这方面的,那我相信我们的沟通,可能会更密切的把一些问题解决完。

  张雁军公司的客户,主要货物是整体电机,但里面有些部件可能是涉证产品,以前必须逐一申报。而在自贸区,像这样的货物,只要具有自动进口许可证,即平时所说的O证,并且提交原件申报,就能够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张雁军公司的客户货物以前必须逐一申报

张雁军公司的客户货物以前必须逐一申报

  上海洋山海关保税业务科副科长杨寓喃:那么我们还是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原产地证明的,涉及到这种货物的话,你就不能够进行一个批次进行集中申报的,你必须要逐票申报,逐票出去。

  这是让张雁军比较满意的一个结果,这意味着企业将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随着自贸区各项政府的落地,给企业带来的将是更多的客户和业绩。

  张雁军:觉得他们的亚太中心是可以考虑从新家坡,或者香港,或者从其它的,亚洲的其它国家移到中国来,是在考虑,现在正在考虑或者正在实施。我们接待的客户越来越多,那就说明我们机会越来越多。我们预计,就是往后的几年,或者世贸区更加发展的几年当中,我相信我们的客户都会很快做出决定,做出他们正确的选择。

  对于张雁军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便利的通关手续,让他和企业都享受到实惠。其实,上海自贸区成立这一年,不仅企业在通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对政府工作也有了大变化。

  自贸区推动海关工作方式转变 创新管理模式

  早上八点刚过,就在朱春雷和张雁军为自己的企业忙碌的时候,上海自贸区浦东机场海关综保区的办事大厅和往常一样,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园区里许多企业的报关员、报税员都赶来办理业务。她叫潘晓梅,在她工作的这个窗口,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

  报关员:就是关于那个通关无纸化的扫描这个上传文件的格式的转换,我现在想咨询一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综保区办事处通关科副科长潘晓梅:我看一下。这个是昨天公告的。那你们比我快,我待会去查一下。

  报关员:之前因为是多个文件的来上传,如果现在按照海关总署要求的话,我们企业就是想早点确认化。

  前一天海关总署才刚刚出台了一个新的公告,这天一早,就有企业拿着从手机上看到的信息前来咨询,而这个公告的内容,在海关系统内部的文件,还没有传达到潘晓梅这里,潘晓梅接到这个咨询信息丝毫不敢马虎。

  潘晓梅:这个我会再确认一下,然后根据这个公告的话,的确是10月1日要执行的,你相关准备先做起来,好吧?这样不影响你。

  报关员:这边有什么情况,马上给我们信。

  潘晓梅:我反馈给你。

  对新制度、新政策高度敏感,是《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这里最直观的感受,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许多创新举措陆续出台,潘晓梅工作的机场综保区,总会有来“尝鲜”的企业,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业务。记者采访这天,潘晓梅就接到了一家企业的新诉求。这家企业从美国购买了一架二手飞机,准备卖给国内一家航空公司,但飞机从美国购买回来,需要先在上海自贸区进行维修,然后才能出售。如果在自贸区外,要完成这单航空保税维修业务,飞机从美国飞过来,维修后需要再返回美国,才能完成清关。而在自贸区内,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总会想试试看有没有新的政策,这家航空维修企业提出,能不能直接在自贸区内完成维修后,就直接发给买家呢?这样可以省下往返一次美国和起降的成本。

潘晓梅工作的机场综保区总会遇到新问题新业务

潘晓梅工作的机场综保区总会遇到新问题新业务

  潘晓梅:这个业务也比较新,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能够开展,是不是符合相关的政策,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对企业说,这个业务不行。

  潘晓梅在海关工作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始终没有离开过一线,被同事们尊称为“温柔的资深女科长”,这是因为在过去近二十年的工作中,她不光业务熟练、而且对来办理业务的企业总是很热情、细致。但潘晓梅告诉记者,自贸区成立以后,仅仅靠业务纯熟、认真负责已经远远不够。

  潘晓梅:像以前的话,在没有自贸区的创新,改革之前,因为海关是个执法部门,所以比较就是讲究有法可依,所以如果是有业务的话,我们就看是现有的政策部门支持,法律范围之内,那如果可以做的,我们就做,不能做的就回复企业就是说不可以。但是现在的话,因为也要求我们是创新,所以我们还是以慎重的回复,充分的调研。

  在上海自贸区没有成立前,潘晓梅回答企业的很多问题时,答案往往是满含歉意的“不”,但在上海自贸区这片“试验田”,要求潘晓梅这样的海关工作人员,不光要依法做好监管,还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变监管为服务,这让一来,海关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许多。将近中午一点,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人才慢慢退去,接完最后一个业务,潘晓梅才匆匆来到这个僻静的角落,吃起了早上从家里带的饭。

  潘晓梅:现在基本上就是接待(咨询)的人多,有时候就赶不上下班时间,一般说了一半,还有有的人等的时间长了,不好意思让他下午再来,就索性说完了吧。

  中午一点刚过,办事大厅的上班时间还没到,刚刚吃完午饭的潘晓梅,还来不及喘口气,这位企业的负责人就火急火燎地来到潘晓梅的办公室来找她。

  负责人:就是先入区后报关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整个箱子都能做了,做得很不错了,很方便,我们时间都大大节省了,现在有一个另外的问题,现在散货也想做。

  潘晓梅:没实现的对吧?

  负责人:对,没有完全的理顺,有些方面还有问题,各个部门,像我们送进去,他们会退出来,给你反应一下这个事情。

  潘晓梅:好的,我抽空去你们企业看一下,了解一下。

  负责人:那麻烦你了。

  接到企业反映的问题,潘晓梅放不下心,下午上班时间一到,她就赶到这家企业,想实地了解一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这是一家经营进口食品连锁超市的企业,这个仓库里的货物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等许多个国家,品类也是五花八门,往往一个货柜里就有成百个品种的货物,自贸区成立以前,每个货柜的报关、理货、查验、清关是企业最头疼的事情,自贸区成立后,一个货柜的货物可以先进入综保区,在综保区内边理货、边根据货物种类、数量再进行报关。

  负责人:有个问题,就是散货的问题,散货现在是能做的,但是散货能做的,当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理顺的。

  这位企业负责人说的散货,是指一个集装箱里的货物是由几个企业的货物拼装的情况。按照自贸区现在的创新举措,一个集装箱的货物只要属于一个企业,就可以先入区后报关,但很多时候,一个集装箱里往往装了好几家企业的货物,而这样的散货按照目前的政策就无法享受先入区、后报关的政策。

  潘晓梅:这个牵涉到几个部门,可能是物控的部门,卡口的部门,这个问题我会带回去,我们各个部门一起综合起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

潘晓梅到企业实地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

潘晓梅到企业实地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

  虽然散货的问题没能当场解决,但潘晓梅在实地调查后了解到,这家企业的货物进口以后,还要配送到市区的连锁超市,而每个超市配送的时间和货物都不一样,按照以前的政策,海关只接受整批货物的报关,这样企业还要在综保区外再租一个仓库作为配送中心,把清关之后的整批货物从那里再配送给超市,这样时间、物流、仓储、货损等成本都很高,潘晓梅发现自贸区新出台的“分送集报”政策很适合这家企业。

  潘晓梅:像门店一般通知订货的话,他马上要送货出去到该门店,如果是先报关的话,可能时间上会受影响。而且我看他都是一些食品,也有一些冷冻品,这样的话对时间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分送集报的话,我们可以在接到订单以后,通过系统先发送一个送货的单子,还可以实现先送货,事后的话汇总了以后,再统一向海关报备、纳税。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卡口,这里的海关工作人员都被称为“集卡达人”,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这些高大威猛的集装箱卡车打交道。这位正在值班的关员,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海关,一直在最基层的卡口工作,核对每一个入区车辆的车号、箱号,确认无误后盖戳,这样的工作他每天要重复超过500次,现在只要听一听道口上的引擎声,就能猜到是什么型号的车辆开过来了。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关员:我们这边基本上也就是集卡和散货车,集卡因为引擎声比较重,所以都知道,所以下意识的看一下集卡的箱号,散货车就不需要了,看车牌就可以了。

  外高桥保税区的六号卡口每天要放行11000辆车,人均监管车辆超过了500辆,不息的车流、轰鸣的引擎、刺鼻的尾气,是这里海关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最确切描述,工作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已经是关员们的标准配置。

  关员:空气条件确实比较恶劣,一方面是汽车尾气,还有一方面是地上的粉尘,还有轮胎碎屑,所以窗一开的话会很多粉尘进来,所以不戴这个的话,会咽喉不舒服。

关员戴防毒面具工作

关员戴防毒面具工作

  除了海关工作人员工作辛苦,在入卡口的过程中,也给司机增加了很多麻烦,每个司机需要先下车一次到岗亭盖戳,车开过岗亭后,还需要再下一次车到卡口的办事大厅盖一次戳,仅仅是通过卡口这个过程,每个司机都需要“两上两下,盖两次戳”。

  司机:这边敲完章了,大厅里面(还要办手续)。

  记者: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司机:大概10分钟左右。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自贸区内的部分卡口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在这个智能化卡口的通道,货车径直驶入了“自动验放”车道,司机不用下车,就可以驾驶着“铁金刚”来去自如,整个通过卡口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岳彩松,是外高桥保税区物流监控一科的副科长,他给我们展示一个监管“集卡铁金刚”的秘密武器。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物流监控一科副科长岳彩松:这个太好了这个,现在叫电子关锁,它是采用智能化的方式,是加密的,它到达指定区域之后会自动解秘,这样的话驾驶员就不需要下车,不需要验核了,每次对它施加的密码都不一样,而且这个密码是不能动的,一旦没到指定区域,没有自动解锁,你去人工强行破坏它的话,它的锁扣是报警的,我们系统会报警的。

 自贸区内的部分卡口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自贸区内的部分卡口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通过电子关锁、电子车牌、电子地磅,打造的智能卡口,车辆进入卡口的速度会提高十倍。

  岳彩松:自贸区内,特殊监管区之间进行执行运输,这个执行运输平均每辆车次每次过卡的时间可以节约半小时,每年的成本可以节约20万。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这个试验区推进了四大制度创新备受关注,第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第二,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第三,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第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在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国务院又批准了31项扩大开放措施,目前已有283个项目落地。而在自贸区的新增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贸易和物流企业,因此贸易便利化在上海自贸区也备受关注。今年1-8月份自贸区里面的进出口额增长了11%,物流仓储成本平均降低了10%,平均的通关时间大约减少了3-4天。这有赖于目前在自贸区推行的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等创新制度。那么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周年,自贸区海关在体制和政策上有哪些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总结了哪些宝贵经验?在一年的先行先试中,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去克服?在未来的运行和推广复制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上海自贸区成绩斐然 或将全国推广成功模式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以来,海关已出台23项改革措施,22项已全面实施,自主报税、海关重点稽核制度将于近期实施。23项制度中通关便利化7项、保税监管改革3项、企业管理改革6项、税收征管改革3项、功能拓展改革4项。与此同时,海关还加强了简政放权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配套措施。通过简政放权,使自贸区账册备案到核销操作环节由34项减为10项,减少了70.6%;取消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等7项行政许可,将预归类等5项海关事权转由社会化服务;下放A类企业评定等8项事权至自贸区海关。自贸区信息化作业系统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海关管理和所有改革的全程信息化,海关自动化作业率从12.8%上升至56.2%。

  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上海海关实际上这一年来坚持一条,就是企业的关注点在哪,那么我们海关工作的重心就聚焦在哪,同时我们的海关改革也同步推进到哪里。

  在诸多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带来了那些成果呢?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今年1-8个月,自贸区(企业)进出口货值50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其中,进口3700.4亿元,增长8.9%;出口1303.6亿元,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8.6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平均4.6个百分点。目前自贸区内海关注册企业已达1.1万家,其中挂牌以来注册的逾5921家。

  郑巨刚:这样的话推动了产业的多元化,所以一方面推动产业多元化,另一方面那么多企业注册自贸区的集聚效益非常明显。

  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原则,上海海关在上海关区打造4个复制推广示范区,已启动17项制度的分类复制推广,下一步还将根据海关总署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那么如何才能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和深入改革呢?

  郑巨刚:我认为我们是以更加开放的管理理念,或者说是管理思路,借助社会总结组织。还是要广泛的提取企业的意见,就是各地地方企业,社会各界是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这里面要让他们觉得这些改革措施,的确是通过改革措施得实惠,不是搞花架子。

  半小时观察:政府职能转变成关键

  上海自贸区是迄今为止中国开放度最高的特殊区域,它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而这也是新一轮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事实上,本届政府已经采取措施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而要求自贸区的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无疑是对自贸区的改革措施寄予厚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轮开放,分别是深圳特区、上海浦东和加入世贸组织,现在上海自贸区就是第四轮开放。不仅仅是为上海而设立,棋子落在上海,用意则是着眼全国。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方式上的探索,是自贸区一年试验中更被广泛认可的“成绩”,希望在自贸区内好的经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多推广。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29日 22:4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这是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各部门简化流程,方便企业。从监管到服务,职能转变后,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初见成效。上海海关这一年来坚持一条,就是企业的关注点在哪儿,那么我们海关工作的重心就聚焦到哪儿。政府已经采取措施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而要求自贸区的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 (《经济半小时》 20140929 上海自贸区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