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200418 浦东:前进的步伐

来源:央视网2020年04月18日 20:1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短短30年,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成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这种变化从何而来?进入新时代的浦东,又将如何续写传奇呢?

矗立在浦东外高桥的海鸥门见证着区域的发展变迁:1992年,这里出现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园区;2004年,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也在此诞生;2013年,这片区域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是这里不变的主题。

张秋平是这个物流园区的主管,管理仓库的进出口业务。这些年,园区由最早8家物流企业增长到近百家,最高峰时进出区货值达到1012亿美元。在张秋平眼中,一切改变的印记都能在这个仓库里找到。

外高桥已经成为许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吴坚是施坦威的销售总监,去年底,他一手打造的施坦威之家在淮海路开业。这是他们在上海的第一家旗舰店,接着还会有第二家、第三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势必进一步加大。施坦威最初进驻外高桥的时候,只设立了一家国内市场钢琴分拨的贸易公司。随着自贸区货物进出和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提升,施坦威也把中国公司变为亚太总部,钢琴从这里分拨至亚太各国,离岸业务也开始兴起,吴坚要分出更多时间来打理国际业务。

钢琴从德国汉堡发往新西兰,凭海运提单等单据就可以走企业开在上海自贸区的账户,这样两头在外的转口贸易已占到施坦威亚太业务的三分之一。

货物不再直进直出,在外高桥,贸易正从单一迈向复合,企业在变,园区也在变。去年,园区跨境电商单量完成290万单,成为当年上海增长最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再次全力加速。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临港这座距离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浦东新城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将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代表。30年来,它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创造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上的“全国第一”,已经搭建成了一个功能最为强大的现代化新城区的雄厚基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核心区功能突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30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

这天下午五点,交易室里突然情势大变。

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正式下调,这是时隔12年,央行首次下调这一利率。

一套手势、一通电话、一次点击,陈力峰帮助上海一家银行在北京金融街找到了合适的对手方。每天,数千笔资金和外汇业务在陆家嘴这个交易室中找到归宿。

年轻的经纪人们一刻不停在进行交易,然而,老陆家嘴人都还记得,30年前,连最基本的美元兑人民币业务都要花去一个小时。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档案室中留存了多张当年的影像。陆家嘴的开发起初并不顺利,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过来。为了支持陆家嘴发展,1994年,人行上海总部顶住行业的质疑和压力,率先跨越了黄浦江。

2005年,在监管批准下,国内首批货币经纪业务在陆家嘴诞生了。第一年,20个人,每天几十笔交易。当时,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有限,资本主要集中在香港,人民币对美元的资产和汇率的定价受到离岸市场等影响很大。陈力峰去了一次香港,看着离岸市场繁忙的景象,心里觉得很羡慕。

回头再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业的持续开放回答了陈力峰这个问题。从跟随到主导,用了十年时间。2017年的陆家嘴已经取代香港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国内银行间市场成交量在那十年中超过了百倍,到了去年,成交总额更是已经超过1430万亿元人民币。

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一出生便高速成长。直至今日,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已跃然浦东中部,活力四射。在很多人心目中,张江最出名的是什么?药品、芯片、机器人,其实,这些都出自“张江男”。

无数个早晨,潘晶都背着电脑包,坐着2号线,融入行色匆匆的人群。地铁站是很多“张江男”认识张江的第一站。在张江多年,他已经是一家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却依然保留着一些初到张江的习惯。

这一串串神秘的数字,成就了很多"张江男"对生活的创造。在潘晶的创业历程中,他和工程师们写下的每一串代码在不断挖掘、完善着医疗机器人的功能。

在张江,很多年轻创业者都有共同的出身:码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廖春元从美国硅谷回国后,选择在浦东创业。廖春元的“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那时候人们对于AR技术还知之甚少。而现在,它已被用于教育、工业、娱乐等领域,提高了产业效率,也丰富着我们平常人生的体验。很多人觉得“张江男”只懂机器,却经常忽略了他们的“文艺心”。作为理工科高材生,廖春元的最大爱好却是集邮,正是这些方寸世界给他注入灵感,专注于AR的研究。

的确,很多“张江男”的思维方式就是把自己相信的事情让大家看到。创新型的企业有个共同点,就是挖掘未来的需求。潘晶的消毒机器人已进入很多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更是表现出色,它们把人从某些高风险的场景中解放出来。

一起写代码,一起吃盒饭,张江的科技创业公司加班很常见。对于技术革新,“张江男”们比谁都敏感。在他们的努力中,张江的每个角落都可能诞生改变人们生活的药品、芯片、仪器……这个充满符号性的人群,正在将智力变成资本,用科学创造生活。 

以张江高新区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使浦东新城区成为创新要素集聚最为活跃的一个发展高地,园区内拥有从业人员44.8万人,博士6000多人,硕士4.3万, 200多个创新药物在这诞生。同时拥有超过400个在研药物品种,这里生产的传感器芯片占全球25%,智能卡芯片占50%。代表着活力和梦想的张江人,正把高科技带向新的下一个“浦东三十年”。

三十而立从头越。在新的国际形势和竞争中,中央在浦东新区启动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为新时代浦东发展安上了强劲有力的“发动机”。

浦东30年的变化,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质量高,而这来源于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来源于敢闯敢试、自我超越的精神。浦东的发展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排头兵的作用。从全国第一个新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贸区,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都能看到国家重大改革开放的措施。现在,浦东的许多创新成果都已在全国复制推广了,下一步,浦东还将多措并举,引领新一轮开放,打造首创性改革策源地。三十而立,改革开放再出发。未来的浦东将会书写更多传奇,创造更多辉煌。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4月18日 20: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短短30年,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成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这种变化从何而来?进入新时代的浦东,又将如何续写传奇呢?(《焦点访谈》 20200418 浦东: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