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历经四年多建设,深受瞩目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终于正式投入了运营。本期《开讲啦》邀请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作为开讲嘉宾,为我们揭秘大兴机场的“黑科技”,带来更多大兴机场背后的故事。
郭雁池从2010年开始就进入大兴机场的建设工作中,他说媒体都在报道大兴机场是个伟大的奇迹。从兴建之日起,就自带“黑科技”光环,新专利新技术多达103项。并且大兴机场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但在本期节目中,郭雁池更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在真正开工建设之前,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决策建一个什么样的机场。那么,奇迹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用心和坚持?大兴机场又是如何展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体现了中国最高的技术水平?
“一个机场,不是钢筋水泥的冰冷的建筑,而是有温度的。”
节目刚开始,撒老师便神秘兮兮地让现场观众猜一猜郭总工程师对大兴机场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观众们一顿猜想都猜错了,最后撒老师说郭总工程师带着节目记者去参观机场的时候,从进到机场开始,就一直在问,你们想上厕所吗?记者一开始觉得奇怪,说不上。但是过了一会儿,郭总工程师又问,想上厕所了吧?如此意外的对话,引发现场观众大笑连连。
没错,郭总工程师对大兴机场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卫生间啦。但这个卫生间不是普通的卫生间,而是无障碍卫生间。郭总工程师说,其实很久之前自己对无障碍的理解也是很片面的,以前他觉得人们有什么不方便,打个电话给机场就可以了,机场是会安排人员提供帮助和陪同的。那为什么还要设置无障碍设施呢?郭总工程师在现场反问撒老师。撒老师机智回答:“我个人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人对于这样的服务都感到自在。”郭总工程师听完后不禁大竖拇指。他说,所以现在大力提倡“有尊严地出行”,让人们能自主地去选择是否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才是无障碍设施的一个核心关键点。大兴机场的建设团队在完全理解了这个核心之后,对机场内的无障碍设施都非常用心。郭总工程师说在建设无障碍卫生间的时候,团队对卫生间中栏杆的位置和高度都反复地去进行了测试和实验。“所以,一个机场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就是一个钢筋水泥的冰冷的建筑,这里面凝聚了多少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用心,它会变得有人的温度。”撒老师听完后不禁感叹道。
“这个新的国门是什么样,当时真的是一个问号。”
在演讲中,郭雁池告诉大家,从2011年到2014年,他们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研究决策大兴机场航站楼的方案。因为他认为,一个机场,它就是城市的名片。郭雁池说:“我希望每个机场的航站楼,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要一个符合现代中国发展时代的,符合现代的一个技术能支撑的,能够反映北京新国门的一个建筑。”
在2014年底,大兴机场新国门的雏形基本形成,建设团队最终决定大兴机场的外部构型是一个中心放射指廊的形状,由五条指廊组成,这不仅大大减短了旅客的步行距离,更是平衡了飞机停靠的数量。但郭总工程师总觉得机场的内部好像缺了点什么闪光点。直到一个设计师在平面图上画了两条弧线,将大兴机场航站楼的四层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并用桥把这两部分的功能联系起来。
郭雁池说:“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这个建筑物突然就活了。”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也使得整个建筑焕发出精神与活力,给长途疲惫的旅客一种更好地出行感受。“旅客能享受到这一缕自然的光线,那么他的心情肯定会好一些,这个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更好的一种出行感受。”郭雁池说道:“同时,这个桥的概念,特别贴合国际的链接,这就是用友谊的桥梁来连通了世界。我觉得这个寓意特别好。”
整期节目中,郭雁池还向观众们讲述了大兴机场在中国的民航史上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一次性建成服务于7200万旅客量的机场,第一次全球首创放射性指廊构型,第一次实现高铁下穿机场的壮举等,这么多个第一次也正体现了中国的民航从最初的模仿学习,走到今天,已经可以提高和创新了。现场还有外国青年代表提出疑问,“大兴机场都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吗?”郭雁池又是如何去回答的呢?这样一道东方大国的新国门,又怎样展现中国新时代的姿态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