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队长、主攻手——朱婷:我不是天才,我是人才!(1月4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20年01月03日 16:06 A-A+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各行各业都为祖国的生日送上贺礼,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女排世界杯十一场全胜夺冠的成绩,为祖国献上一份大礼。从1981年起,女排精神39年历久弥新,女排姑娘们也用一次次逆境中的拼搏给国人带来快乐和感动。今天《开讲啦》邀请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队长、主攻手——朱婷,和大家一起回顾2019年女排世界杯背后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进入国家队后的经历和故事。而她自己对女排精神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一份非同寻常的总结

每年的生日,朱婷都会为自己这一年做个总结,2018年她给自己的年度关键词是——稳。在《开讲啦》舞台上,她给自己2019年的关键词是——博:广博、博爱、拼搏。为何用这三个词?其实有着朱婷自己对这年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广博、博爱”,解释为勇敢地去尝试,让自己更充实,心灵更广阔。

“拼搏”则是一如既往地努力打下每一场比赛,同时不放弃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正如这些关键词,2019年她还真做了不少事:女排世界杯十一连胜夺冠、接受习总书记接见、国庆庆典登上“祖国万岁”花车。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在拓展她人生的广度,让这位25岁的姑娘更有朝气地往前走。赛场上她霸气有气场,生活中的她却有趣又可爱。

朱婷:你们想知道习总书记接见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吗?

观众:想

朱婷:那行,我就不说了

观众:啊?

 朱婷: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是习总书记之前在河南考察时提到我,说家乡人民都认识我,说我扣球的姿态有郎导当年的风范。我很开心得到最尊重的人的肯定。

说起大家好奇的事,还不忘逗逗观众,特懂活跃现场气氛,《开讲啦》舞台上的她真的不太像赛场上霸气的婷队。节目中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定不要错过哦。

我不是天才,我是人才!

朱婷近年来的出色成绩,让国内外各大媒体都称她为“排球天才”。所有人都认为,一个19岁就进入国家队并快速成为主攻手,至今已获得13MVP的姑娘,是不可多得的“排球天才”。土耳其教练古德蒂称朱婷为二十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是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郎平指导也说过,朱婷的“球商”很高,这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要素。

但自己朱婷自己却不喜欢“天才”这个称呼,她说:“我不是天才,我是人才”。因为她始终觉得“天才”这个称呼是对人的限制。一方面让别人完全忽略天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另一方面让人莫名承受更多的压力。而人才却是每个行业内都有的,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在各自领域做到极致。就像在排球领域数一数二的朱婷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场大赛的磨炼,成为排球行业内的佼佼者。因此,她更希望大家看到每个努力的人背后的汗水。同时也不希望被一个称呼限制了前进的脚步。

女排精神是什么?

19岁的朱婷,被郎平指导看中,选进国家队。因为年纪太轻被省队教练说成“打打酱油就回来”。偏要坚持下去的朱婷刚进国家队时,也受到不小的冲击。按她的话说就是,“我什么都不会,除了扣球,什么都不会”。但她偏就不服输,硬是咬牙坚持下来,还迅速成为队伍主攻手。那时的她,更关心技术的提升,对于女排精神还懵懵懂懂,并没概念。

在获得2015年的世界杯冠军、2016年的奥运会冠军后,女排精神逐渐在心中扎根。对她来说,不怕面对自己的弱项,拼尽全力去磨练自己,就是她理解的女排精神。在赛场上不放弃每一个球,靠一个一个球的拼搏让比赛翻盘,也是她理解的女排精神。她也在用自己的每一次行动和每一场拼尽全力的比赛,实践自己的女排精神。

2017年起,成为队长的她,承担起更多重担和责任。她不仅希望带领队伍赢得更多比赛,还希望将女排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对她来说,“一道杠,一个队长的标志,不仅仅是做好现在。而是能够把女排精神传递给下一代的年轻人,传递给各行各业。其实每件事情的最后都是坚持,每个人都在坚持,年轻人要有一种态度,把你迈出去的那一步走下去,一直走,走到最后。”朱婷,就是女排精神的坚定实践者。那么,我们呢?我们又从朱婷身上学习到什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周六晚十点半《开讲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