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91113 因为刻骨 所以铭心

来源:央视网2019年11月13日 20:1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一片甲骨,一些符号,就让今天的我们触摸到了3000多年前的中国。这就是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120年前,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视野。直到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溯到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就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120年前发现第一片甲骨开始,到如今已经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公认的解释,足够人们去读懂大部分甲骨上的文章。

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延伸了上千年,并且传递给我们很多先祖的信息。这是殷墟出土的“车”的实物,甲骨文的“车”字,忠实而严谨地展示了“车”的构造,和繁体字当中的“車”字也有着清晰可见的联系。

然而这片甲骨上出现的两个“车”字,却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个“车”字的“车辕”仿佛从中折断,而另一个“车”字是却完整的,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把“车”字的不同写法当作是异体字来理解。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是在用文字笔画的细微差别来加载更多的精确信息。

比如这片甲骨文中记载了一个商王狩猎的故事,提到商王正在率领众人追逐一只犀牛的时候,随从的车轴突然因某种原因而折断。这个完整的“车”字,显示一开始车况良好,而这个形似折断的“车”字,就是为了记录后来车轴折断的情况。这种细致入微的造字理念,也给后人的解读降低了难度。不仅如此,甲骨文的研究,对于后世多种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这片甲骨上的文字:“庚戌有各云自东,冒毋;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一方面记录了天气,另外也展示了中国人遣词造句上的一种传承。

很多中华民族多年来秉承和坚持的文化思想,在汉字的传承演变中也可见一斑。

此外,甲骨文的发掘释译补充了此前史书中对于商代历史记录的不足,同时也印证了这段历史确实存在,比如1976年7月在殷墟发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考古人员并不知道墓主的身份。但是随墓一起出土的青铜器上,清晰地刻有“妇好”的铭文,与此前发现的甲骨文中“妇好”字样相一致。而根据甲骨文中的记载,人们了解到,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生前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让这位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一位女性统帅和政治家的形象跃然纸上,显示了当时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也帮助我们对祖先生活的社会和人文形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么,具有如此珍贵历史价值的甲骨文又是如何被发现,而且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研究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呢?

公元1899年,晚清学者王懿荣,发现当时作为中药材流传于世的龙骨上刻着奇怪图案,王懿荣认定这古怪的图案应该是一种古文字,开始大量的收集 。后来,他的收藏辗转流落到友人刘鹗手中,后者又通过其他途径收集、购买了甲骨5000多片,编著成《铁云藏龟》一书,于1903年出版,这也是第一本著录甲骨文并公诸于世的书。清末学者孙诒让,便是通过《铁云藏龟》知道甲骨文的,他在1904年完成的《契文举例》一书中,考证释译了334个字,其中认对的有185个,成为第一部解释甲骨文的开创性著作。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一批批学者在乱世中克服困难、潜心从事甲骨文的研究,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是被后人称作“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甲骨文的解读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体系;另一方面,在甲骨文考古上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甲骨文的研究和发掘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复旦大学教授胡厚宣主持编撰之下,十三册巨著《甲骨文合集》于1978年至1983年间陆续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们,则分别于1973年和1991年完成了小屯南地和花园庄东地这两次建国后最重要的甲骨文考古发现。今年79岁的刘一曼有幸参与了这两次发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如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块龟甲,正是刘一曼和同事们于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一起发掘的。一片小小的龟甲,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粘对、拼合、墨拓、拍照之后,才能进行释读和发表。1991年发现的1583块甲骨,直到12年后的2003年,才陆续全部发表。

不久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目前全世界已发现15万多片甲骨,以前人们看到的甲骨很多都是复制品,而本次展览中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真品,吸引了很多研究者慕名而来,美籍学者斯睿德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多年前,斯睿德创建了一个名为汉字字源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输入一个现代汉字,就可以看到这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其中也包含了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如今斯睿德的网站上已经收录了96000多个字形,他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到汉字的演变。

清华美院的老师陈楠,是这次甲骨文展览的美术设计师之一。从1999年起,他就开始了融入现代元素的甲骨文艺术创作,并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以甲骨文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和微信表情包。他希望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古文化,用当下的设计语言和媒介,让祖先的智慧得以传承。而这种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

201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新时代的甲骨文研究,也期待着更多的探索和突破。

甲骨文发现12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坚持下来,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溯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11月13日 20:1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一片甲骨,一些符号,就让今天的我们触摸到了3000多年前的中国。这就是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120年前,沉睡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视野。直到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溯到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就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焦点访谈》 20191113 因为刻骨 所以铭心)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