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城市24小时—郑州》导演手记——分集导演 海金星

CCTV专区 CCTV-9纪录频道 来源:央视网2019年05月20日 15:49 A-A+

从1996年来郑州上大学,到2019年,在郑州这个城市,我已经生活了23年。

不过,我了解这座城市吗?

在创作《城市24小时——郑州》之前,我无法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郑州或许不是性格十分鲜明的一个,八大古都里,郑州没有北京的大气、杭州的秀丽、西安的古朴,即便与‘同门兄弟’开封、洛阳、安阳相比,似乎也少了点神韵和底气。

在外国人眼里,郑州默默无闻,许多人知道少林寺,却不知它就在郑州的地盘上。

在中国人眼里,郑州是一个“大驿站”,缺乏故事,缺少风情,缺点个性。很多人对于郑州的印象就是坐火车的时候曾经从这里路过。

我甚至在想,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城市生活?

接到这个项目,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终于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去了解这座城市。

之后的几个月里,看了所有能够搜集到的关于郑州的资料,去了很多之前从没有去过的地方,找了很多人聊,我终于发现,虽然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于这个城市,我了解的还是太少。

在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调研后,郑州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

中庸,是我对郑州总结出的第一个关键词。

说起郑州,自然离不开中,郑州所在的区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中国一词就是源自这里,气候南北适中,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中等,人口密度教育素质中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则为中。

“中”字蔓延开来,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处世态度,言语频率,着衣习俗,建筑风格,都显得中庸中和,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不雅不俗,不卑不亢。连点头同意都说“中”,因此,在论述中国城市性格时,人们往往将郑州描述为“最中庸的城市”。然而,郑州人的中庸绝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承载的是中国人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价值观,它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主义,而是在原则下面的情与理的均衡处置。

草根是郑州的第二个关键词。

在百度百科,当我搜索屌丝之城时,所有的结果都指向了郑州,这也体现了郑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耕文明的影响在郑州身上体现的也尤为明显,与其他城市相比,郑州似乎多了一些独特的草根气质,朴实,平和,低调,就如同河南豫剧一样,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与京剧相比,豫剧更加平民化,更接地气,正因为这种独特的草根气质,也让他具备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三个词是融合。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郑州成为中国的交通中心,这也促进了郑州与外界的交流和融合,南来北往的人们来到郑州,融入郑州,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这在郑州最著名的两种美食烩面和胡辣汤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多种食材的混合,大杂烩式的制作方式,恰恰体现了郑州这个城市的特点。

中庸,草根,融合也成为我在《城市24小时——郑州》中所要表达的。

在这个思路的主导下,火车站,中欧班列,胡辣汤,烩面,豫剧,富士康,国棉四厂,郑大一附院......,一个个与郑州相关的元素被串联起来,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走进了我的镜头,最终它们共同组成了这部《城市24小时——郑州》

感谢这个项目,可以让我用一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并用影像去纪录这座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部这样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作者:分集导演  海金星





收视TOP榜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