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即便相册泛黄 这一帧素颜依然清晰——纪录片《城市24小时》

CCTV专区 CCTV-9纪录频道 来源:央视网2019年05月20日 14:45 A-A+

  

这个标题其实更是我的愿望。

2019年春节过后,给我们做海报设计的视效导演徐大拿小姐问我,《城市24小时》有没有一句话的slogan,可以印在海报上。说实话,当时没有。那时候正值最后一轮修改焦头烂额之际,根本就没想这事。

但既然被问到了,就不得不想了,然后,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中国城市素颜写真集”。

毕竟海报是门面,为了表示郑重,接下来进入了集思广益阶段,各集导演也真诚地憋出了40多句着调或者不着调的口号,但最终经过集体决议,还是回到了起点,顺从了第一感觉。

《城市24小时》第一季海报

《城市24小时》第一季海报

 

“素颜写真集”的意思可以分开说, “素颜”,我把它解释成: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的模样;“写真集”,是这些年来对由专门的摄影师来拍摄的成套的艺术照片的另一种文字表达,既然是明明白白地知道要照相,还要成套地照,就不可能不摆一些姿势,找一些角度,让照片多一些美感;两层意思加起来,素颜写真集的核心就是:拍出来好看的照片并且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那个人。

记得我的一位老领导(现在成了网红)把一些他审过的所谓现实类纪录片叫做塑料花,我的理解是有形状有颜色没生命。沿着这个思路下去,我还看到过一些片子是婚纱照——那种认不出新娘子到底是谁的婚纱照,一般还挺贵。我觉得好的《城市24小时》应该和好的人像摄影一样,视觉上要有审美,但同时还要把每个城市最像他自己的样子留下来。

我理想中的《城市24小时》,应该像我母亲家拍摄于60多年前的这张全家福,看得出每个人都精心梳洗,很认真地面对镜头,笑容清透,神情自然,每个人都是他(她)最美好的一面,同时又确定就是他们自己。几十年后,长辈们慢慢变老,有人离去,但在我的记忆里,每一个人都还应该是照片上的那个样子。

 

《城市24小时》导演全家福

《城市24小时》导演母亲家全家福

(照片拍摄于1955年)

 

我愿意带着善意看待每一个城市,当然知道任何地方都一定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每一部片子的使命不一样,也没有任何一部片子可以完成对所有事情的记录,只能尽最大努力把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做好。我期待的《城市24小时》应该能够让人对自己正在生活或者曾经生活的城市心生眷恋或感觉温暖,前提是,不粉饰,不遮挡。认真选择每座城市里真实存在的场景故事和熟悉的陌生人,唤起大家内心的回忆和共鸣。

片子最后一轮修改的一个晚上,和深圳的分集导演喻峰一起看武汉的“热干面”。喻峰是湖北人,在武汉上学,所以我很想知道他看过的感受,他看完愣了一会儿,跟武汉的分集导演说,“我想回去了”。我感到些安慰,因为他没有说“我想吃热干面了”。让他短暂失神的是那个地方的烟火升腾,而不仅仅是那碗面。

 

(武汉的“过早”)

(武汉的“过早”)

 

《城市24小时》走的是纪实风格,但不代表没有精致的部分。郑州国棉四厂的下午就是从几个充满怀旧感的漂亮空镜开始的。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就应该是那个情绪,郑州人懂得,我和我的领导史总也懂得,因为他的家乡邯郸有纺织厂,我的家乡沈阳有铁西区。

 

(郑州国棉四厂家属区)

(郑州国棉四厂家属区)

 

第一次去成都是2003年,就是非典的那年,记得我一个人打车,跟师傅说去个能看到成都老房子的地方,师傅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地方,当时没记住那叫宽窄巷子,只是觉得老房子和那里的人真好看,包括老人和孩子。当时用柯达胶卷拍了一些照片。再去的时候过了8年多,宽窄巷子已经变得和现在差不太多了。这次做片子,翻出了当时的照片,还是很感慨,觉得那时候的成都更有味道,但又知道没资格说现在这个样子就不好,过着过着,现在的所有不好一但过成了回忆,可能味道就不一样了。

 

(拍摄于2003年的宽窄巷子)

(拍摄于2003年的宽窄巷子)

 

(拍摄于2003年的宽窄巷子)

(拍摄于2003年的宽窄巷子)

 

(拍摄于2018年的宽窄巷子)

(拍摄于2018年的宽窄巷子)

 

我离开老家沈阳16年了,当初在家的时候,满眼都是不好的地方,其实现在也知道它有很多毛病,但离开的时间越久,记忆里愿意留下的就变得越温暖,这或许是想通了,更有可能是年纪大了。 

第一季的五座城市我都没有扎下来真正生活过,之前对它们也有各自的刻板印象,不好的一面居多,尽管那印象来得其实没有什么道理。但是这个片子之后,对每个城市都产生了感情,细想想,还是因为真正和那里的人有了深度的接触,这些人有的是拍摄对象,更多的是当地的导演。 

所以,必须要按照惯例感谢一下剧组里所有的导演,尤其是厦门的分集导演、郑州姑娘李泽英(与上文关于当地导演的矛盾之处请忽略)。泽英做厦门后期的时候发现怀了宝宝,让肚子里的小朋友跟着一起编完了片子。播出前她在朋友圈高呼:片子定档,就想仰天大笑……”,略略脑补了一下她的样子,也仰天大笑了。

我也知道更多的导演没有泽英这么厚道,他们心里是这样想的(见下图),不仅想了,还要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

 

(武汉后期制作中)

(武汉后期制作中)

 

还有一件事,要单独说一下,是专门对一些人说的。片子做了一年多,拍摄了近百人,每个拍摄对象都那么真诚地对着我们的镜头展开自己的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被拍摄者最终都进入了播出的成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拍写真集也是要多拍一些,但最后因为相册篇幅所限,表情类似的照片只能有所取舍,我们也一样,《城市24小时》这部片子的特质让我们的采样率很高,但播出版每集只有50分钟,对有些故事也只有忍痛割爱了。

对不起,打扰大家了。但是也跟分集导演说了,一定给人家留一份素材作纪念。

现在片子做完了,自己最初对片子的期待好像实现了一点点儿,想想这个,还是有些高兴的。

一直从心里面觉得,纪录片其实就是拍给当下人看的,但同时也想,如果某个片子可以留给未来,或者说值得留给未来,该是件多么好的事情。我是真的奢望,若干年后,即便相册泛黄,这一辑城市素颜写真还可以拿出来给人看,每个画面依然清晰。

 

                          (《城市24小时》总导演张旭写于2019年5月16日播出前五天)

 

鸣谢所有故事没有进入播出版的拍摄对象,他们是:

     

顾东林  网名红毛皇帝  郑州理发店老板

张  弛  郑州交通台主播  话剧《关虎屯的艳俗生活》主演

 

叶  涛  武汉夜市大排档老板  地道武汉人

刘  恒  光谷创业青年  气质沉稳的90后

 

吴冠雄  室内设计师  致力于深圳城中村改造

许英杰  电竞设备经营者  华强北新兴业态的从业者

林维新和林端娜   华强北个体经营者  掌握着全球50%硅胶手机壳的销量

 

金麦子  成都方言栏目主持人  脱口秀演员

张  巍  成都“遥望雪山”小组成员  雪山摄影爱好者

孙  薇  保险从业人员  在成都最繁华的太古里上班

 

陈  茵  音乐教师  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

柯  倩  蛋糕店老板  留在厦门的大学生

陈  昕  厦门沙坡尾工程改造工作人员  负责与老住户沟通

郑  煊  厦门软件园创业者  夜跑爱好者

陈朝远  不辍旧物馆老板  厦门海归  老物件收集者

老  岛  厦门小岛书店老板  在沙坡尾一隅卖书、买书、借书、换书……

惠芳和付月华  沙茶面经营者  婆媳两代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