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都会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今年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23次颁发,共有30位个人和13个青年集体荣获这份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认识两位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
几天前,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在现场聆听讲话的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就是30位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齐俊桐今年38岁,是天津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创业者。他是天津一家无人机研发公司的创始人。社会公众对齐俊桐的认识,最早来自去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期间的一场无人机集群表演。在8分钟的飞行表演里,400架无人机不仅在空中变换着梦幻般的各种文字图案,而且还演绎了海鸥穿越“天津之眼”的3D互动复杂动作,展示出无人机集群精准协同的高超控制技术,让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在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齐俊桐向记者揭开了无人机智能集群控制的秘密。
齐俊桐说:“几百架甚至上千架无人机,整个飞行过程,就是靠一台地面计算机来完成的。它技术要求很高,首先时间维度要非常精确。现在时间维度定位的同步时间,大概是0.04秒,就是它精确度要达到0.04秒;第二个就是位置,现在的定位精度能够在几十厘米,其实集群的控制技术就是要让每一个飞机在该到的时间和该到的点上到那个位置,这个背后就有很多控制的算法,控制的逻辑,也有很多通信的技术,很多技术的叠加,最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在天空中队形的变化。”
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集群表演,只是齐俊桐验证无人机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的一种尝试。让无人机智能化产业化,让无人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一直是齐俊桐努力的目标。齐俊桐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垂直起降无人机控制研究的专家。因为成绩突出,32岁时,齐俊桐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和研究员。正当齐俊桐在科研学术道路上一帆风顺的时候,一件意外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齐俊桐主动请缨,率领团队携带研制的无人机配合国家地震救援队进行搜救。
齐俊桐说:“这个过程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很多老百姓围在我们刚刚起飞的飞机前面,拿出他们手机仅有的电量,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断水断电了,他们的电池仅仅是为了应急的时候打,他们打开手机去拍摄他们心目中的救援英雄。同时也有老百姓问我们,你们还有没有更多的设备,我的邻村还有亲戚、朋友,能不能快救他们。所以这张照片,让我在现场包括回来一直都感觉,真正老百姓需要的东西是批量化的,是规模化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真正价值的,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刻。”
参加地震救援的经历让齐俊桐终于下定决心,要让更多人用上自己研发的无人机技术,要给社会带来更多实际价值。2015年,齐俊桐辞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工作,回到老家天津创业成立公司,推动无人机科研成果产业化。齐俊桐把目光盯上国际上商业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技术——无人机智能集群控制技术。
齐俊桐说:“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在未来无人机逐渐变多,逐渐规模化的时候,通过自动控制让它们的综合成本逐渐降低。比如说这有20个包裹,那这几个飞机如何去分配任务,分配路线,在飞的过程中又能不撞上,全自动完成整个任务,这就从单体的自主变向了群体自主,它的效率会更优化。”
但是从无到有研发无人机智能集群控制技术谈何容易,这项技术国外对中国一直封锁,齐俊桐组建了一支年轻的研发团队,一点点摸索攻关。
齐俊桐的同事李成龙说:“代码方案推翻了好几次,才最终从一开始的几架成功飞起来能联通,到后来的几十架,然后慢慢再到几百架。”
齐俊桐:“因为没有经验,几百架飞机不知道该怎么测试,当时想,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几百架全掉下来,这个损失是巨大的。那我们就只能用土办法,一部分一部分测试,先把一个复杂的图形拆成几部分,然后让它们的间距先变大一点,逐渐再缩小。”
齐俊桐的同事杜孟尧说:“在刚开始测试的时候,最严重的一次同时起飞200架飞机,一次就从天上掉下来了将近20架,这个损失非常大,对我们整个团队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攻关,齐俊桐终于掌握了无人机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目前,通过他们研发的远程云控制平台,可以同时控制最多十万台无人机智能调度运行。
创业的同时,2016年,齐俊桐还被母校天津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推动无人机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创业三年多,齐俊桐公司的销售额每年都在以200%到300%的速度在增长,他们研制的近8000台套的无人机设备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智能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三年来,公司的市场估值已经翻了近100倍。
正当齐俊桐在无人机领域放飞梦想的时候,在国际技能赛场上,一位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奋斗,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中国选手宋彪从126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唯一的“阿尔伯特大奖”。“阿尔伯特大奖”是以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用于奖励每一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所有参赛项目中获得最高分的选手,被誉为“世界技能的巅峰”、“金牌中的金牌”。
19岁的宋彪参赛的项目是工业机械装调。工业机械装调项目要求选手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钳工装配技能,对工业机械进行精密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还需要掌握焊接、车工、铣工、电工、管道工等多工种技能,能独立完成零部件的精密加工。
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比赛分四天进行,累计比赛时间20小时,设置了多个比赛模块,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完成一台脚踏式净水器的制作、装配和调试。前三天的比赛,宋彪完成得很顺利。最后一天,比赛时间是3个小时,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由于裁判计算错误,比赛开始前,宋彪被告知要扣除半小时比赛时间,他只能坐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其他选手先开始安装调试。
虽然比别的选手晚半小时开始,但宋彪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装配技能第一个完成了比赛项目。最后,宋彪获得了85.18分的分数,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所有1260多名选手中的最高分。
宋彪来自安徽蚌埠农村。因为从小受到在工厂当机械维修工的父亲的影响,2014年初中毕业时,宋彪放弃了上普通高中,选择来常州职业技师学院学习技术。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新设的项目,比赛具体装调什么机械,大家都不知道。这要求选手必须练就全面的综合技能本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一年多的备赛时间里,宋彪迅速掌握了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所需的十八般武艺,不断带给教练惊喜。成功的背后是宋彪忘我的勤奋与坚持。
宋彪今年7月即将毕业,他选择留校当老师,他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技能传授给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宋彪和齐俊桐这两位青年,虽然身份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的勇敢奔跑的英姿是相同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有无数个像宋彪和齐俊桐这样的青年怀抱远大理想,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砥砺奋斗,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就一定会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代代青年奋发有为,我们就拥有了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05月04日 20: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所有的青年朋友们节日快乐!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都会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今年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23次颁发,共有30位个人和13个青年集体荣获这份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今天的节目,就带您认识两位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焦点访谈》 20190504 青春在奋斗中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