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王大珩:纵“珩”一生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 来源:央视网2019年01月03日 15:35 A-A+

       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订,中国工程院的建立……

1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

       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

       王大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去观象台跟随父亲观测天文和气象,对使用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少年时代的科学熏陶,对王大珩后来研究应用光学和光学玻璃,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业有深远的影响。

1

       1936年,王大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年后,他顺利考入留英公费生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

       随后,他又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的玻璃学专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专攻光学玻璃。

       后来,为了发展中国的国防军工事业,毅然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到英国昌司公司学习光学玻璃制作工艺。回国后,与龚祖同等一起炼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为军用光学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大珩与钱三强等人一起放弃了国外比较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创业。

1

       1958年,王大珩带领他的团队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它们是:一秒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一微米精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红外夜视仪以及系列有色光学玻璃。这是王大珩创办仪器馆以来所花费心血的结晶,也孕育了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这里诞生以及后来做出更为重要的成绩。

       毛主席在参观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成果时,十分高兴地赞扬道:“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中,就会像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光焰普照大地,任何人间奇迹都是会创造出来的。”

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大珩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测设备,为原子弹爆炸、导弹发射、氢弹试验、人造卫星上天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大珩主持研制成功一系列靶场测试仪器,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激光技术、彩色电视、光学计量仪器等做出了开创性成就,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1
       1986年3月,他会同其他3名科学家提出“863”计划建议并获中央批准,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