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99年9月18日,我国为23位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学家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由于保密的原因,这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不过他的杰出贡献仍有蛛丝马迹可循,原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张劲夫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提到,“研制氢弹工作主要是于敏他们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也得过大奖”。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科学家对于敏的评价
科学家 钱三强: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科学家 彭桓武: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家 朱光亚: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